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附答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附答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7 14:5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附有答案
一、选择题。
1、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可使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煤矿的矿井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毂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4、去冬今春,我国多个省市均出现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
B.下雨或刮风有助于雾霾的消散,因此雾霾无需治理
C.燃放烟花爆竹或冬天用燃煤取暖均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D.雾霾天气人们要减少出行或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
5、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6、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7、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8、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物质发生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9、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
10、许多人喜欢染发,经调查染发剂中常含有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它有致癌作用,建议不要轻易染发。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氢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小
C.属于有机物 D.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12、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和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13、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石灰石粉
二、填空题。
14、爆炸是可燃物在______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____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________而引起的。
15、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
⑴ KNO3属于 (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⑵ 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⑶ 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⑷ 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kg。
16、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17、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_________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林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19、“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查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1】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
请用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序号(“A”或“B”或“C”)填空;
①根据实验现象 B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A 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2】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2O5 。
(3)从环保角度分析,图乙 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不污染空气 。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酒精灯 ,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
① (填序号)。
四、计算题。
21、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1)若10g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附有答案
一、选择题。
1、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可使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答案】C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煤矿的矿井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D 
3、“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毂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答案】B
4、去冬今春,我国多个省市均出现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
B.下雨或刮风有助于雾霾的消散,因此雾霾无需治理
C.燃放烟花爆竹或冬天用燃煤取暖均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D.雾霾天气人们要减少出行或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
【答案】B
5、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答案】B 
6、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B 
7、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案】C
8、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物质发生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9、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
【答案】C
10、许多人喜欢染发,经调查染发剂中常含有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它有致癌作用,建议不要轻易染发。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氢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小
C.属于有机物 D.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答案】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12、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和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B 
13、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石灰石粉
【答案】D
二、填空题。
14、爆炸是可燃物在______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____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________而引起的。
【答案】有限 短 膨胀
15、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
⑴ KNO3属于 (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⑵ 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⑶ 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⑷ 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kg。
【答案】
(1)复合肥料 (2)101 (3)39:14:48 (4)9
16、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答案】(1)可燃物,氧气; (2)BD。
17、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_________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林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隔绝氧气 (2)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 撤离可燃物
18、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答案】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隔绝空气(或氧气)
19、“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天然气 CO2 氢气 产物无污染 汽油 对汽油进行脱硫处理,采取措施把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物质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查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1】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
请用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序号(“A”或“B”或“C”)填空;
①根据实验现象 B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A 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2】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2O5 。
(3)从环保角度分析,图乙 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不污染空气 。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酒精灯 ,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
① (填序号)。
【答案】【实验与事实】
【2】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对比实验现象:
①根据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和薄铜片上白磷燃烧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和薄铜片上白磷燃烧,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故可填写:①B;C;②A;C。
【2】(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a中的红磷不燃烧,b中的红磷能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可填写:(1)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当通入氧气,只加热b干燥管,b中红磷燃烧,说明了通入N2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从环保角度分析,图乙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不污染空气。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①用嘴吹灭。
故可填写:(1)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2)4P+5O22P2O5;(3)图乙;不污染空气;(4)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5)①。
四、计算题。
21、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1)若10g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答案】.⑴ 5.6g
⑵ 原碳酸钙中的钙元素质量为10g×40%=4g
剩余固体质量为 4g÷50%=8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8g=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