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案主备教师: 齐永刚 辅备教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准确默写。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调整意见: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1、反馈讲评上一课作业完成情况。 2、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展示预习 汇报结果三、朗读训练:(方式:小组合作)小组内找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纠正错误。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要准确。教师指导:朗读课文,要将每段的不同语气语调读出来。第一段,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 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熟读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 第四段, 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要注意赋体文章整齐、押韵的特点。根据老师的指导组内同学轮流读文,相互指正。各组汇报朗读。四、小结收获。五、作业:1、预习下一课时学案中的问题。2、背诵课文第一段并能准确默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任务:熟练翻译课文,识记文言词汇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自己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①、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作好记号准备质疑。
②、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三、归纳总结(1)一词多义A和: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B通: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C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E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F极: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G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H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2)通假字 A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3)古今异义 A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B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4)流传至今的成语。 A气象万千 B心旷神怡四、作业:背诵第二三两段课文 并能准确默写。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学习赏析精彩语段。 2、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任务: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教学过程: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2.根据问题理解课文:①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②.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③.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④.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⑤.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⑥.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⑦.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⑧.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⑨.提问:“进”指什么 “退”指什么 (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⑩.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总结提高: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四、拓展延伸:现代生活中有没有象范仲淹一样的豁达胸襟的人?交流一下。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四五两段课文 并能准确默写。 2、完成课后巩固反馈作业。
板书设计: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天天 ↓↓下下 写景:暗 明之之 抒情:悲 喜忧乐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忧乐
教后反思: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