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每节一练: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基础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每节一练: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基础题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07 17: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每节一练: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觅食 B.避敌 C.繁殖 D.以上都对
2.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都是( )
A.动物的运动 B.动物的行为 C.动物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
3.下列鸟类的各种行为中,在获得途径上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
A. B.
C. D.
4.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亲鸟喂食 B.公鸡绕道取食 C.蜜蜂采蜜 D.青蛙抱对
5.你见过武陵源索溪峪的猴子吗?下面是一系列猴子的有趣行为,其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猴子看到陌生人时逃走 B.猴子向人“行礼”
C.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 D.猴子向游客索取桃子
6.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臭气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攻击行为 D.后天性、防御行为
7.珍妮·古道尔在非洲原始森林观察到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
A.鸟类育维 B.机器人学弹琴 C.老马识途 D.蜘蛛结网
8.春天燕子来到北方,秋天又飞走。燕子南北迁徙的意义是( )
A.获得充足的食物 B.有利于进行繁殖
C.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 D.A、B、C三项都正确
9.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植株滚落到地面上装死,伺机逃脱,这属于( )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生殖行为 D.社会行为
10.动物行为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提高动物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生殖行为的是( )
A. B.
C. D.
11.“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燕子的(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生殖行为
12.响尾蛇能对哪种猎物进行追寻( )
A.未被咬伤的活老鼠 B.被它咬伤的或咬死的老鼠
C.没被它咬的死老鼠 D.以上三者都行
13.“蜜蜂筑巢”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 )
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14.下列对动物行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 B.攻击行为发生在不同种个体之间
C.海豚做顶球表演属于学习行为 D.研究涡虫喜欢黑暗环境的方法是实验法
15.在动物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与之有关的是( )
A.肌肉的发达程度 B.动物的体型大小
C.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D.训练方法
16.动物的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孔雀开屏是先天性行为 B.老鹰抓猎物回巢喂幼鸟是学习行为
C.小狗在树下撒尿是学习行为 D.导盲犬导盲是先天性行为
17.观察动物走迷宫的实验,看出老鼠尝试错误的次数比蚯蚓要______,通过研究说明蚯蚓和老鼠的走迷宫的行为是常见的______行为。
18.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据新闻报道,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便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如一家。
资料二: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诱惑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一只2岁的小猕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他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猫喂狗崽”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2)“猫喂狗崽”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和繁殖,以及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3.答案:C
解析:小鸟筑巢、母鸡孵卵、小鸟喂鱼,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鸡绕道取食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故选C。
4.答案:B
解析:亲鸟喂食、蜜蜂采蜜和青蛙抱对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公鸡绕道取食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选B。
5.答案:C
解析:“猴子看到陌生人时逃走”“猴子向人‘行礼’”“猴子向游客索取桃子”,都是猴子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是猴子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6.答案:B
解析: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臭气将敌害击退或击晕,目的是吓跑敌害,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属于防御行为;黄鼬的这种行为是它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7.答案:C
解析:题述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鸟类育雏和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机器人不是生物,学弹琴不是动物的行为。故选C。
8.答案:D
解析:鸟类的迁徙行为有利于获得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及有利于进行繁殖。
9.答案:B
解析: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植株滚落到地面上装死,伺机逃脱,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选B。
10.答案:B
解析:大熊猫吃冷箭竹属于觅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中华攀雀在筑巢属于生殖行为,B符合题意;乌贼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C不符合题意;雷鸟羽毛颜色因季节而异,冬季变成白色,与雪地一样,属于防御行为,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生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求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维等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生殖行为。
12.答案:B
解析:响尾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其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蛇尾有一条条角质的环纹,这些角质环纹膜围成了一个空腔,当其尾巴晃动时,在空腔内就有气流振动,发出声响。这声响是用来警告敌人和引诱小动物的一种捕食。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响尾蛇捕获猎物后,并不马上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再去追寻和吞食。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只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猎物如老鼠,响尾蛇才会去追寻;没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根本不会去追寻。故选B。
13.答案:B
解析:“蜜蜂筑巢”是蜜蜂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鹦鹉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坏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14.答案:B
解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所以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A正确。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领域、巢穴等而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B错误。海豚做顶球表演是海豚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正确。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方法,研究涡虫喜欢黑暗环境的方法是实验法,D正确。
15.答案:C
解析: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因此,在动物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有关。
16.答案:A
解析:老鹰抓猎物回巢喂幼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小狗在树下撒尿是为了给自己留下标记,防止迷路,属于先天性行为;导盲犬经过训练,能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是学习行为。
17.答案:少;学习
解析: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小鼠比蚯蚓高等,所以小鼠走迷宫比蚯蚓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少;蚯蚓和老鼠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故答案为:少;学习。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行为,如鹦鹉学舌、猴子推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8.答案:(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解析:(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猫喂狗崽”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
(2)“猫喂狗崽”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