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刀舞曲》教学设计
课题: 马刀舞曲
课型: 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并表演管乐曲《马刀舞曲》
教学分析:
《马刀舞曲》是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中,一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曲。让儿童在欣赏中享受管乐魅力,在音乐中健康快乐成长。
教学目标:
1.欣赏《马刀舞曲》感受音乐热烈、紧张、激烈的情绪,了解长号与萨克斯的音色特点与乐器表现力;
2.通过声势、律动、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
3.了解乐曲在速度与力度上的特点,能够听辨再现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体会音乐速度、力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西洋乐器构造与独特的表现力,记忆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乐曲结构的分辨及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器乐演奏(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演奏,深入了解萨克斯与长号的音色特点和丰富地表现力。)
(1)师:教师长号演奏《天空之城》第一乐章;
(2)师:教师萨克斯演奏《野蜂飞舞》第一乐章;
(3)师:讲解萨克斯与长号的乐器构造与演奏方法;
(4)提出问题:这两件乐器的名字叫什么?长号的音色是怎样的?萨克斯的音色又是如何的?
2.现场演奏,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设计意图:了解萨克斯与长号的不同音色特点与表现力,导入新课)。
(1)师:现场演奏《马刀舞曲》;
(2)提出问题:这两件乐器的音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一共换了几次乐器进行演奏?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出示课件;
二、分段聆听乐曲(设计意图:分析乐曲乐段、体验音乐情绪、感受乐曲速度,了解乐曲结构)
1.分段聆听,尝试区分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旋律,提出问题:分析乐曲情绪、音乐的形象、使用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谈自己的感受;
(1.1)再次聆听第一乐段旋律,出示图谱课件,学生随图谱画旋律线并哼唱旋律。提出问题:聆听主奏旋律共出现了几次、主奏旋律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带来了什么感觉;
(2)初次聆听第二乐段旋律,提出问题:学生听后说出与第一乐段在速度上有无变化、情绪上有什么区别、使用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1)再次聆听第二乐段旋律,出示图谱,师生做跺脚捻指声势练习。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特点;
(3)出示管乐团知识课件(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西洋管乐的认识,了解管乐团的相关知识,为第三乐段做铺垫);
(4)初次聆听第三乐段旋律,出示第三乐段旋律图谱,让学生分析聆听与第一乐段有何区别,加入了哪些乐器。分析速度与力度上与第一乐段有何不同;
(4.1)再次聆听第三乐段旋律,学生自由选择管乐团中的乐器进行模拟演奏表演,教师敲鼓伴奏;
(5)最后聆听第三乐段旋律,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声势练习“比一比谁的节奏最准确---钉子舞”。
三、了解乐曲作者。
四、完整聆听表演
呈现乐曲名字:《马刀舞曲》,并解释“马刀”的含义;
学生按照第一乐章手指画旋律线哼唱旋律、第二乐章捻指跳舞、第三乐章“钉钉子”完整表演,前奏与间奏时做骑马赛跑动作;
五、巩固提高
(1)欣赏交响乐版本《马刀舞曲》 ;
(2)欣赏芭蕾舞歌曲《加雅涅》,讲解作曲创作背景及所表达意义;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举办了一场课堂音乐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住今天我们学习的乐器和乐曲呢?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像《马刀舞曲》所表现的情感一样,能够正直勇敢、健康、快乐、活泼的学习和成长!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在《快乐拍手歌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