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22 古诗三首 墨梅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22 古诗三首 墨梅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8 08: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例名称 《墨梅》
学段学科 小学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章节 第七单元(21课) 年级 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运用“诵读法、借助注释法、查找资料法、词语拓展法、联系生活法、以诗解诗法”等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
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工具书理解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 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古诗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本课“托物言志”的写法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王冕的生平,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预设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1.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古诗。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知识深度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探究,以及基于数据的教学调控与个性化学习。
3.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以学生的理解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流程:解诗题——知诗人——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学写法
一、导入:翻开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元代王冕的墨梅。
二、解题: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借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咏叹画面的意境,古人还曾这样评价题画诗—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这就是王冕所画的《墨梅图》,它至今还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三、介绍作者:
1.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王冕,“冕”是个形声字,从冃免声,本意指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也可组词“冕冠”“冕服”。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冕呢?
2.王冕:生于1287年,卒于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四、初读感知: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遍朗读录音。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吧!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接下来我们学习“砚”这个生字,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它,“石”字旁加个看见的“见”就念“砚”,组词“砚台”,在古代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
五、品析诗意:出示共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运用学过的:“感情诵读法”、“借助资料和注释法”、“词语拓展法”“结合生活法”等自主探究诗意。
也可以在小组内把你们对诗意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生:“我家洗砚池头树”,“我家”说明这棵梅树是有主人的,它的主人就是王冕,而王安石写的“墙角数枝梅”和陆游写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中的梅花都是无主之梅。
生:现在大家看到的图片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传说他写字时因为经常到池中去涮笔,久而久之,整池池水都变成了墨一样的颜色,诗人在这里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师:王冕和王羲之都姓王,所以王冕把把王羲之看做了精神领袖,于是把洗砚池称为“吾家洗砚池”。
生: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所以这里的朵朵表示花多而密。
生:用墨色勾勒的梅花本来就很素洁,再用一个“淡”字更可见其淡雅,诗人想表达的是梅花外表虽不娇艳,但它却具有坚贞不屈,高洁端庄,傲霜斗雪的品格。
生:“夸”有夸奖、夸赞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用别人夸奖、夸赞颜色好,梅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超凡脱俗、卓尔不群,争奇斗艳几乎是花的天性,朱熹在《春日》中写到“万紫千红总是春”,韩愈在《晚春》中也说:“百般红紫斗芳菲”,可梅花,就像毛泽东在咏梅词中写到的那样“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生:“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之间,后两句话的意思是梅花不要别人夸奖颜色娇艳动人,只愿把清香之气留在天地之间。
六、体会情感:同学们,要想深入的学好一首古诗,也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知道他的生活经历,这也叫知人论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王冕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看一看,从这些资料当中,你又能读出一个怎样的王冕?
生:此刻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淡泊名利,自强不息的王冕。
生:此刻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不向世俗献媚,坚贞不屈的王冕。那就让我们带着对王冕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首诗吧!(生读)
七:总结写法: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就是寄意于物,借物来表达个人志向和意愿。像《竹石》《石灰吟》《菊花》等都是托物言志诗,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
八、总结升华: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题为《墨梅》,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的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引用过“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现在梅花也是我们伟大国格的一种体现。
教学反思 1.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任务设计的不合理,没有明确分清预学、共学、检测等环节。
2.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能有完整连续任务情境和体现能力成果的学习活动,可能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会有帮助。
3.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后在动画设计上,应该下功夫,让画面有动感、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能更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