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8 08: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知识点  探究速度的变化
1.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赛段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2.在学校运动会上,王军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王军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秀成绩获得冠军。关于王军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军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王军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 m/s
C.王军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D.王军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快
3.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的平均速度,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需要用到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    ;?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停表从右到左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停表每小格表示时间为1 s),测出s1=14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m/s。小车向下滑动的速度越来越    (选填“小”或“大”)。?
5.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总共用了1 h,前15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中途因堵车停留了5 min,则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
6.钢球沿25 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了35 m的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的时间分别是5 s和10 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7.下表是简化的2019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部分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km/h。?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
济南西
08:26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8.如图,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若测得B、C之间的距离为2 m,且物体经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0.5 s。那么,物体从A点至C点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3 m/s B.4 m/s C.5 m/s D.6 m/s
9.某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和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所示为该飞机在某段飞行中的s?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的平均速度为8 km/h
B.BC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此阶段飞行速度为250 m/s
C.DE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此阶段飞行速度为12.5 km/min
D.飞机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5 km/h
10.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所示,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
11.为加强道路限速监控管理,宁夏采用了两种比较常见的测速方法。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采用“定点测速”,这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12.[初高中衔接题]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单位是m/s,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其实物理学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
(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 m/s,经过5 s后它的速度变为8 m/s,则这个物体在5 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m/s;?
(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则该物体的加速度a=  
m/s2。?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知识点  探究速度的变化
1.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A )
赛段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2.在学校运动会上,王军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王军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秀成绩获得冠军。关于王军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王军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王军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 m/s
C.王军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D.王军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快
3.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的平均速度,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v=st ;?
(2)在实验中,除了需要用到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 刻度尺 ;?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停表从右到左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停表每小格表示时间为1 s),测出s1=14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0.28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0.35 m/s。小车向下滑动的速度越来越 大 (选填“小”或“大”)。?
5.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总共用了1 h,前15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中途因堵车停留了5 min,则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50 km/h。?
6.钢球沿25 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了35 m的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的时间分别是5 s和10 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5 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3.5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 m/s。?
7.下表是简化的2019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部分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129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214 km/h。?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
济南西
08:26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8.如图,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若测得B、C之间的距离为2 m,且物体经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0.5 s。那么,物体从A点至C点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 )
A.3 m/s B.4 m/s C.5 m/s D.6 m/s
9.某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和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所示为该飞机在某段飞行中的s?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B段的平均速度为8 km/h
B.BC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此阶段飞行速度为250 m/s
C.DE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此阶段飞行速度为12.5 km/min
D.飞机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5 km/h
10.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75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0.50 m/s;?
(3)如图所示,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C 。?
11.为加强道路限速监控管理,宁夏采用了两种比较常见的测速方法。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采用“定点测速”,这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解:(1)因为120 km/h>110 km/h>100 km/h,所以采用“定点测速”时,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题图中轿车在通过该路段所用的时间
t=10:41-10:31=10 min=16 h
所以轿车在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v=st=25 km16h=150 km/h
因为150 km/h>120 km/h,所以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12.[初高中衔接题]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单位是m/s,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其实物理学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Δvt ;?
(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 m/s,经过5 s后它的速度变为8 m/s,则这个物体在5 s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6 m/s;?
(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则该物体的加速度a= 1.2 m/s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