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季部编语文七上第六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xián)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xūn)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B.我想那飘渺(piǎo
miǎo)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C.她从涯壁上拉下一条枯藤(téng),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jiāng),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一般无二。
D.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
(zhēn)住了。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
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优雅温润、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
A.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显示
启发
陶冶
传播
C.显示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并非不可救药,我们应该热情帮助,耐心教育,使其改正错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黑心食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食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只要做好准备,就不怕敌人来袭,何必杞人忧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将“任务”改为“目标”)
B.心要热,头要冷,只要拿出愚公移山的勇气,咬定目标,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将“只要”改为“只有”)
C.发生火灾绝对不能乘电梯的原因,因为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发生后随时会断电而将人困在电梯内。(将“的原因”删去)
D.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他也表示,退役后会做一名教练,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的中国选手,让他们避免少走弯路。(删去“避免”)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C.这次“围观”活动,方舟子首当其冲,当《成都商报》记者告知他被“围观”之事时,他大为高兴,连说几声“欢迎”。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ɡ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ɡN(Next
ɡ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ɡ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①③⑤②④
7.下列对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B.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天上的街市》也是这样的风格。
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寓言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以动物喻人。
8.七(1)班同学准备举行阅读名著《西游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1)同学们想得到老师的同意与支持,若大家派你去完成这一任务,你应该怎么说?(2分)
(2)老师同意了大家的建议,但想先了解大家对名著《西游记》的阅读情况,要求先做一次调查,请你拟一份调查提纲(至少两条)。(2分)
(3)经过师生商讨,一致决定活动设置为以下几个栏目:
①填一填 (在横线上填《西游记》中人物名)(3分)
________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_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________翻跟斗——十万八千里
②说一说 《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2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9.默写诗句(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2)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3)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未来某一天与家人团聚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女娲造人(10分,每小题2分)
(1)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A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2)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B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
C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3)①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②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③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④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⑤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4)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D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5)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10.第(3)自然段漏缺一句话:“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请你把它回归到原来的位置(??
)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⑤之间
11.第(3)自然段第④句中的“人”,打上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 D.讽刺或否定
12.依次填入文中A、B、C、D处关联词语,较恰当的一组是(??
)
A.但
如果
所以
无论
B.但
如果 于是 无论
C.而且
只要 于是 尽管
D.而且
只要 所以 尽管
13.这篇短文可分三部分,请“‖”画在下面。
(1) (2) (3) (4) (5)
14.对各段段意概括有误的一组是
(??
)
A.第(1)自然段写女娲感到孤独。
B.第(2)自然段写女娲决定造人。
C.第(3)自然段写女娲造人且为他们取名。
D.第(4)自然段写女娲很疲劳,终于停了下来。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
在加冕日前一天晚上,少年国王一个人坐在他那漂亮的房间里。
凡是稀有的和值钱的东西对他都有很大的魔力,他非常迫切地想得到这些东西,便派了许多商人出去,有的去向北海的渔民买琥珀,有的到埃及去找寻只有在帝王陵墓中找得到的神奇的绿玉,还有一些人到印度去买轻纱和染色的象牙。?
可是最费他心思的却是他在加冕时候要穿的那件金线织的袍子。他靠在豪华的长椅上,心里所想的正是这个。它们都是由当时最出名的美术家设计的,图样在好几个月前就进呈给他看过了,他还下过命令要工匠们不分昼夜地赶工,照图样做出来,并且要人到处去搜求那些配得上他们的手艺的珠宝,就是找遍全世界他也不在乎。他在想象中看见自己穿着华贵的王袍站在大礼拜堂中高高的祭坛上,他那孩子的嘴唇上现出了微笑。
窗外,远远地,在一座果树园里有一只夜莺在唱歌。素馨花的淡香从开着的窗送进来。他把他的棕色卷发从前额向后掠回去,然后拿起一只琵琶,信手漫弹着。沉重的眼皮往下垂,他感到一种奇怪的倦意。
他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他觉得自己站在一间又长又矮的顶楼里面,周围是许多织布机的旋转和拍击声。微弱的阳光从格子窗外射进来,照出俯在织架上面的织工们的憔悴的身形。梭子急急穿过经线的时候,他们便把沉重的狭板拿起,梭子一停下来,他们又放下狭板,把线压在一起。他们的脸上现出被饥饿蹂躏的痕迹,他们的手不住地震摇、颤抖。几个瘦弱的妇人坐在一张桌子前面缝纫。这个地方充满了可怕的臭气。空气不干净,又闷人,墙壁潮湿,还在滴水。?
少年国王走到一个织工的面前,就站在他身边,望着他工作。?
织工带怒地看他,说道:“你为什么守着我?你是不是我们主人派来监工的侦探?”?
“你们的主人是谁?”少年国王问道。?
“我们的主人!”织工痛苦地叫道。“他是一个跟我一样的人。我跟他中间就只有这一个小小的区别——他穿漂亮衣服,我却总是穿破衣裳,我饿坏了身体,他却饱得不舒服。”
“这是一个自由国家,”少年国王说,“你不是任何人的奴隶。”?
“打仗的时候,强者强迫弱者做奴隶,”织工答道,“和平的时候,有钱人强迫穷人做奴隶。我们不得不做工来养活自己,可是他们只给我们极少的工钱,我们简直活不了。我们整天给他们作苦工,他们箱子里装满了金子;我们的儿女不到成年就夭折了……我们都是奴隶,不管人们说我们怎样自由。”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吗?”国王问道。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织工答道,“不过,这些事跟你有什么相干?你不是我们一伙的人。看你这张脸,你太快乐了。”他不高兴地掉开头,把梭子投过织机,少年国王看见梭子上面系的是金线。
他大吃一惊,便问织工:“你织的是什么袍子?”?
“这是小王加冕时穿的袍子,”他答道,“它跟你有什么相干?”?
少年国王大叫一声,便醒过来了。透过窗户,他看见蜜色的大月亮挂在朦胧的天空上。?
御前大臣和文武官员进来向他行礼,内侍们给他捧来金线的王袍。?
少年国王望着王袍,它非常美,比他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都更美。可是,他记起了自己的梦,便对大臣们说:“把这些东西拿开,我不要穿它们。虽然这是我加冕的日子,我也不穿戴它。因为这件袍子是在忧愁的织机上用痛苦的手织成的。”
他把他的梦都对他们讲了。
御前大臣向少年国王进言道:“陛下,我求您把这些想法丢开,穿起这件漂亮的袍子,戴起这顶王冠。因为要是您没有这样一件王袍,百姓怎么知道您是国王呢?”?
少年国王望着他。“真的是这样吗?”他问道,“要是我没有这件王袍,他们会认不出我是国王吗?”?
“会认不出的,陛下。”御前大臣大声说。?
少年国王答道:“也许你说的不错,不过我还是不穿这件袍子。”说着,少年国王走了出去。
看啊!太阳穿过彩色玻璃窗照在他身上,日光在他四周织成一件金袍,比那件照他的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他穿着普通的王袍站在那儿,风琴奏出乐调来,喇叭手吹起他们的喇叭,唱歌的孩子们唱着歌。百姓们敬畏地跪了下来,贵族们把宝剑插回剑鞘,向他敬礼。?
(选自王尔德《快乐王子》,上海译文出版社
(?https:?/??/?book.?/?publish?/?%E4%B8%8A%E6%B5%B7%E8%AF%91%E6%96%87%E5%87%BA%E7%89%88%E7%A4%BE_1.html"
\o
"上海译文出版社"
\t
"https:?/??/?item.?/?_blank?),2014年版,有删改)
15.在横线上依序填写动词,概括“少年国王”与王袍之间的故事。(3分)
少年国王夜(1)
金丝王袍→少年国王梦见织工织金丝王袍→少年国王(2)
金丝王袍→少年国王(3)
普通王袍登基
16.第6段详细描写了织工劳作的场面,有何用意?(4分)
17.揣摩下列词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陛下,我求您把这些想法丢开,穿起这件漂亮的袍子,戴起这顶王冠。(句中的“这些想法”指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太阳穿过彩色玻璃窗照在他身上,日光在他四周织成一件金袍,比那件照他的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为什么说日光织成的金袍“比那件照他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2分)
18.这篇童话中的“少年国王”与《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18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注】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怅:遗憾。
19.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国人道之(
)
(2)咸以为真凤而贵(
)
(3)遂闻于楚王(
)
(4)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
20.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我
闻
有
凤
凰
久
矣
今
真
见
之
汝
贩
之
乎?
2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
22.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8分)
小文:甲文中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的“得”字改为“①_____”,传闻者也许就不会闹出笑话了。
小语: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买了。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②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语: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5分)
23.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联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
小溪
烈日
椅子
数字“1”
三角形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④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⑤不少于500字。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
eq
\o\ac(○,不)……………
eq
\o\ac(○,要)……………
eq
\o\ac(○,在)…………
eq
\o\ac(○,密)…………
eq
\o\ac(○,封)……………
eq
\o\ac(○,线)…………
eq
\o\ac(○,内)………………
eq
\o\ac(○,答)………
eq
\o\ac(○,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季部编语文七上第六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2分)
A.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xián)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xūn)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B.我想那飘渺(piǎo
miǎo)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C.她从涯壁上拉下一条枯藤(téng),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jiāng),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一般无二。
D.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zhēn)住了。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2
分)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
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优雅温润、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
,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
且历久弥新。
A.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显示
启发
陶冶
传播
C.显示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所提到的诸多艺术形式可知应该使用"呈现",排除B.C两项:再看第四空,”传播"指广泛散布,不合语境,所以答案为A。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小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并非不可救药,我们应该热情帮助,耐心教育,使其改正错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黑心食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食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只要做好准备,就不怕敌人来袭,何必杞人忧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将“任务”改为“目标”)
B.心要热,头要冷,只要拿出愚公移山的勇气,咬定目标,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将“只要”改为“只有”)
C.发生火灾绝对不能乘电梯的原因,因为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发生后随时会断电而将人困在电梯内。(将“的原因”删去)
D.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他也表示,退役后会做一名教练,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的中国选手,让他们避免少走弯路。(删去“避免”)【解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C.这次“围观”活动,方舟子首当其冲,当《成都商报》记者告知他被“围观”之事时,他大为高兴,连说几声“欢迎”。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解析】A.“还是左拐”后的逗号应为分号。因为句子涉及“走到……走到……跨过……”三种情况。B项,无疑而问。最后的问号改成句号。D.“血战长空”是电视剧的名字,应该用书名号。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ɡ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ɡN(Next
ɡ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ɡ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①③⑤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找到第一句是关键。通读六个选句,发现都是围绕“下一代网络”来说明的。而提出这一术语的是第③句。紧接着第⑥句解释了这一术语,第①⑤④句具体说明了“这一代网络”。最后,第②句作了总结。
7.下列对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B.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天上的街市》也是这样的风格。
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寓言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以动物喻人。
8.七(1)班同学准备举行阅读名著《西游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1)同学们想得到老师的同意与支持,若大家派你去完成这一任务,你应该怎么说?(2分)
老师:您好!同学们想举行阅读名著《西游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希望能得到您的同意和支持,行吗?
(2)老师同意了大家的建议,但想先了解大家对名著《西游记》的阅读情况,要求先做一次调查,请你拟一份调查提纲(至少两条)。(2分)
示例:一、家长是否支持你阅读《西游记》等课外书籍;二、对《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了解的主要途径。
(3)经过师生商讨,一致决定活动设置为以下几个栏目:
①填一填 (在横线上填《西游记》中人物名)(3分)
________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_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________翻跟斗——十万八千里(唐僧
猪八戒
孙悟空
)
②说一说 《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2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示例一: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示例二:假象终究是会被人揭穿的。
9.默写诗句(8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2)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谭嗣同《潼关》)
(3)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未来某一天与家人团聚情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女娲造人(10分,每小题2分)
(1)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A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2)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B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
C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3)①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②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③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④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⑤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4)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D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5)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10.第(3)自然段漏缺一句话:“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请你把它回归到原来的位置(??D?
)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⑤之间
11.第(3)自然段第④句中的“人”,打上双引号的作用是(??B?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 D.讽刺或否定
12.依次填入文中A、B、C、D处关联词语,较恰当的一组是(?B??
)
A.但
如果
所以
无论
B.但
如果 于是 无论
C.而且
只要 于是 尽管
D.而且
只要 所以 尽管
13.这篇短文可分三部分,请“‖”画在下面。
(1) (2) (3) (4) (5)
(1)(2)‖(3)(4)‖(5)?
14.对各段段意概括有误的一组是
(??D?
)
A.第(1)自然段写女娲感到孤独。
B.第(2)自然段写女娲决定造人。
C.第(3)自然段写女娲造人且为他们取名。
D.第(4)自然段写女娲很疲劳,终于停了下来。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
在加冕日前一天晚上,少年国王一个人坐在他那漂亮的房间里。
凡是稀有的和值钱的东西对他都有很大的魔力,他非常迫切地想得到这些东西,便派了许多商人出去,有的去向北海的渔民买琥珀,有的到埃及去找寻只有在帝王陵墓中找得到的神奇的绿玉,还有一些人到印度去买轻纱和染色的象牙。?
可是最费他心思的却是他在加冕时候要穿的那件金线织的袍子。他靠在豪华的长椅上,心里所想的正是这个。它们都是由当时最出名的美术家设计的,图样在好几个月前就进呈给他看过了,他还下过命令要工匠们不分昼夜地赶工,照图样做出来,并且要人到处去搜求那些配得上他们的手艺的珠宝,就是找遍全世界他也不在乎。他在想象中看见自己穿着华贵的王袍站在大礼拜堂中高高的祭坛上,他那孩子的嘴唇上现出了微笑。
窗外,远远地,在一座果树园里有一只夜莺在唱歌。素馨花的淡香从开着的窗送进来。他把他的棕色卷发从前额向后掠回去,然后拿起一只琵琶,信手漫弹着。沉重的眼皮往下垂,他感到一种奇怪的倦意。
他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他觉得自己站在一间又长又矮的顶楼里面,周围是许多织布机的旋转和拍击声。微弱的阳光从格子窗外射进来,照出俯在织架上面的织工们的憔悴的身形。梭子急急穿过经线的时候,他们便把沉重的狭板拿起,梭子一停下来,他们又放下狭板,把线压在一起。他们的脸上现出被饥饿蹂躏的痕迹,他们的手不住地震摇、颤抖。几个瘦弱的妇人坐在一张桌子前面缝纫。这个地方充满了可怕的臭气。空气不干净,又闷人,墙壁潮湿,还在滴水。?
少年国王走到一个织工的面前,就站在他身边,望着他工作。?
织工带怒地看他,说道:“你为什么守着我?你是不是我们主人派来监工的侦探?”?
“你们的主人是谁?”少年国王问道。?
“我们的主人!”织工痛苦地叫道。“他是一个跟我一样的人。我跟他中间就只有这一个小小的区别——他穿漂亮衣服,我却总是穿破衣裳,我饿坏了身体,他却饱得不舒服。”
“这是一个自由国家,”少年国王说,“你不是任何人的奴隶。”?
“打仗的时候,强者强迫弱者做奴隶,”织工答道,“和平的时候,有钱人强迫穷人做奴隶。我们不得不做工来养活自己,可是他们只给我们极少的工钱,我们简直活不了。我们整天给他们作苦工,他们箱子里装满了金子;我们的儿女不到成年就夭折了……我们都是奴隶,不管人们说我们怎样自由。”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吗?”国王问道。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织工答道,“不过,这些事跟你有什么相干?你不是我们一伙的人。看你这张脸,你太快乐了。”他不高兴地掉开头,把梭子投过织机,少年国王看见梭子上面系的是金线。
他大吃一惊,便问织工:“你织的是什么袍子?”?
“这是小王加冕时穿的袍子,”他答道,“它跟你有什么相干?”?
少年国王大叫一声,便醒过来了。透过窗户,他看见蜜色的大月亮挂在朦胧的天空上。?
御前大臣和文武官员进来向他行礼,内侍们给他捧来金线的王袍。?
少年国王望着王袍,它非常美,比他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都更美。可是,他记起了自己的梦,便对大臣们说:“把这些东西拿开,我不要穿它们。虽然这是我加冕的日子,我也不穿戴它。因为这件袍子是在忧愁的织机上用痛苦的手织成的。”
他把他的梦都对他们讲了。
御前大臣向少年国王进言道:“陛下,我求您把这些想法丢开,穿起这件漂亮的袍子,戴起这顶王冠。因为要是您没有这样一件王袍,百姓怎么知道您是国王呢?”?
少年国王望着他。“真的是这样吗?”他问道,“要是我没有这件王袍,他们会认不出我是国王吗?”?
“会认不出的,陛下。”御前大臣大声说。?
少年国王答道:“也许你说的不错,不过我还是不穿这件袍子。”说着,少年国王走了出去。
看啊!太阳穿过彩色玻璃窗照在他身上,日光在他四周织成一件金袍,比那件照他的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他穿着普通的王袍站在那儿,风琴奏出乐调来,喇叭手吹起他们的喇叭,唱歌的孩子们唱着歌。百姓们敬畏地跪了下来,贵族们把宝剑插回剑鞘,向他敬礼。?
(选自王尔德《快乐王子》,上海译文出版社
(?https:?/??/?book.?/?publish?/?%E4%B8%8A%E6%B5%B7%E8%AF%91%E6%96%87%E5%87%BA%E7%89%88%E7%A4%BE_1.html"
\o
"上海译文出版社"
\t
"https:?/??/?item.?/?_blank?),2014年版,有删改)
15.在横线上依序填写动词,概括“少年国王”与王袍之间的故事。(3分)
少年国王夜(1)▲金丝王袍→少年国王梦见织工织金丝王袍→少年国王(2)▲金丝王袍→少年国王(3)▲普通王袍登基(1)想(思)(2)拒(拒穿)(3)穿
16.第6段详细描写了织工劳作的场面,有何用意?(4分)
写出了织工工作环境的恶劣;表现了织工工作的艰辛;促使了少年国王想法的转变;为下文少年国王拒绝穿起这件袍子作铺垫。
17.揣摩下列词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陛下,我求您把这些想法丢开,穿起这件漂亮的袍子,戴起这顶王冠。(句中的“这些想法”指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虽然这是我加冕的日子,我也不穿戴它。因为这件袍子是在忧愁的织机上用痛苦的手织成的。
(2)太阳穿过彩色玻璃窗照在他身上,日光在他四周织成一件金袍,比那件照他的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为什么说日光织成的金袍“比那件照他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2分)
从视觉上看,日光照耀,五彩斑斓,更天然、更好看;这件金袍是日光织成,不是出自对织工的压榨;暗含了作者对少年国王体恤百姓、勇于纠正自己过失精神的赞扬。
18.这篇童话中的“少年国王”与《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点:地位相同;爱好相同;两人在故事的开头都具有爱慕虚荣的性格。
不同点:①皇帝自始至终自欺欺人;少年国王在梦境之后,能及时反省自己,勇于改正错误和缺点。②皇帝听信大臣谗言,昏庸无能;少年国王在梦境后,有自己的主见。(补充:具体表述,如:续穿新装和拒穿金袍不同等,亦得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18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注】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怅:遗憾。
19.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国人道之( 说,讲述 )
(2)咸以为真凤而贵( 都 )
(3)遂闻于楚王( 使听到 )
(4)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超过,胜过 )
20.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
2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
楚王被那人想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诚心感动了,把他召进宫中,给了他很多赏赐。
22.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8分)
小文:甲文中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的“得”字改为“①__省(节省、节约)__”,传闻者也许就不会闹出笑话了。
小语: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买了。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②__令人问之于丁氏__”(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③__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__(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语: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④__不要盲目听信传言,一定要调查求证,不以讹传讹__。
【参考译文】(乙)楚国有个卖山鸡的人,一个路人问:“这是什么鸟?”卖者骗路人说:“是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要卖吗?”楚国人说:“是啊。”路人给他很多钱,他不卖,要求加倍,才卖给路人。路人想将山鸡献给楚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不可惜花了多少钱,只可惜不能把“凤凰”献给大王。楚国的人们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都以为是真的凤凰才那么贵,想买来献给大王。于是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楚王被那人想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诚心感动了,把他召进宫中,给了他很多赏赐,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多了十倍多。
三、写作(40+5分)
23.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联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
小溪
烈日
椅子
数字“1”
三角形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④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⑤不少于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