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4分香蕉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4分香蕉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8 08: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分香蕉”的第二课时----认识除法的第二种意义。
一、说教材
本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尤其是在本课前,教材安排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分一分”活动,学生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分香蕉”等内容的学习,已经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也能深刻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本课是在前边丰富的平均分活动基础上,经历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从而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本节课影响后续的学习内容,尤其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运算方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具体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适时渗透数学思
想和方法,并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灵活运用除法的两种意义,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三、说设计思路:
我设计本课时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我就抓住“平均分”三个字为切入点。抓住分一分活动中的“平均分什么、每份几根,可以分成几份、”三要素引出除法算式。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形式,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我还注意挖掘隐含在文本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并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思想。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检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除法的第一种意义——平均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题:分什么?怎么分的?平均分成几份?结果是什么?体会平均分的的含义;其次我让学生列式并读出算式。因为它是上节课所学知识,我让5号,6号同学回答。
这道题我们是按份数来分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按每份的个数来进行平均分呢?可以怎样说?小组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1)动手操作:请你们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想,你是怎样平均分的?说说每只猴子分几根?
(2)汇报交流:(适时课件演示)谁能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
2、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1)抽象除法算式:分什么?怎么分的?平均分成几份?结果是什么?
(2)尝试读除法算式。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
(3)说一说:算式中每部分各表示什么?
活动一:12根香蕉,每6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课件出示)
同学们拿出香蕉图片,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1、独立完成:数一数,分一分,圈一圈。
2、同桌交流,组长检查。
3、让两个组的组长一人板演,一人展台展示,并说出表示的含义。
4生汇报师板书:
12÷6=2(份)。
活动二: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2人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得快、写得多?
(汇报板演,说出意义。)
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练习)
1、让学生在图文结合基础上,分一分、圈一圈,列出除法算式。先让孩子独立解决,集中交流后追问:算式都是6÷3=2,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算式,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同一个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
2让学生在图文结合基础上,圈一圈,列出算式。先让孩子独立解决,组长检查.
[这道题的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综合性特别强的题,从中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和除法的两种意义。
拓展部分
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对折问题”,再次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区别与联系。
实践应用: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寻找生活中的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以上是我对“分香蕉”的第二课时----认识除法的第二种意义,这一内容的思考,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