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阶段性测试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脸颊(jiá) 觇(chān)视 犄(jī)角 命途多舛(chuǎn)
B.媲(pì)美 缱(qiǎn)绻 迷惘(mǎng) 永垂不朽(xiǔ)
C.愧怍(zuò) 跛(pǒ)脚 攻讦(jié) 茕茕(qióng)孑立
D.濒(bīn)临 红绡(xiāo) 筵(yàn)席 逸兴遄(chuán)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滞笨 云翳 慷慨 层峦迭嶂
B.抒祸 社稷 烹饪 不容置疑
C.苍莽 暮蔼 布署 趋之若鹜
D.涟漪 抽搐 勖勉 残羹冷炙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今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 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 中
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
③社会的飞速发展真令我们眼花缭乱, 谁一觉睡了十年才醒来,
会发现自己好像远古的来客,同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
A.兑现 领会 不论/都 B.实践 领会 如果/就
C.兑现 领略 如果/就 D.实践 领略 不论/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想入非非,使人回想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B.上有危崖如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因为他决不能容忍把不是亲手做的靴子陈列在自己店里。
D.张教授年逾花甲,仍然精神矍铄,听他的报告真有如坐春风的感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问世近300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这项科研任务,是在三所高校的教师的协作下完成的。
C.我们不靠天,不信命,信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终于解决了穷山村的温饱问题 。
D.本县的腐败分子一个个地被揪了出来,也已明确地做出了结论,但是,谁又能否认以后不会再出现腐败的现象呢?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易建联在他的第二个NBA赛季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身体素质?他的市场号召力?还是他的什么?
B.以《新春的祝福》为主题的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今天在市体育馆举行了第23次彩排,所有演制人员这一次全部到位参加了彩排。
C.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他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
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指瑕》以擿其失 擿:挑出错误。
B.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檄:用檄文声讨。
C.勃往省,渡海溺水 省:探视,问候。
D.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 抵:抵偿。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皆以文章齐名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①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①慨然思诸葛亮之功 ②是谁之过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句是 ( )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鸡,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非选择题 共90分)
三、(16分)
11.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9分)
①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4分)
译文:
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机”,指织布机。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 共6分)
(1)、 汨余若将不及兮,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 ,恐美人之迟暮。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 , ,
。
(3)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 ;
, ;吾其还也。
(4)、有善始者实繁,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5)丘也闻有过有家者, , 。盖均无贫, , 。(《季氏将伐颛臾》)
(6)宋代女词从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连用七组叠字,极具特色,这几句是:
“ , ,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0分)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多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读者》2008年第10期)
14.“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15. “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分)
16.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6分)
17.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4分)
五、(共11分)
18、请另选两个事物,按照例句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减)(4分)
例句:水滴,没有江河的奔腾,没有大海的浩瀚,却以绳断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
19.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淋巴细胞”下定义。不超过35 个字(3 分)
①医学界称淋巴细胞为“免疫细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②白细胞中的一种叫淋巴细胞
③淋巴细胞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
④淋巴细胞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功能
淋巴细胞是
。
20.给右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指出其寓意。(4分)
标题:
寓意:
五、心灵的抒写(40分)
痴迷:深深地迷恋。(《现代汉语词典》)
请以“痴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建议使用0.5mm黑色中芯笔,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高一语文模块测试题答案
1、A(B惘wǎng C跛bǒ D筵yán)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它喻指托尔斯泰高明而独特的教育方法,是托尔斯泰的智慧之灯;它又喻指托尔斯泰用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灯——人类的智慧——书籍。 (答对一点得3分。)
16、起初全家人必须坐到灯下阅读,这是生活习惯的有意培养;(2分)后来这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孩子们常常充满期待地等着全家的共同阅读,形成了热爱阅读享受阅读以此为乐的性格;(2分)至今托尔斯泰的后人们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的其它地方,这是性格决定人生。(2分)(原文中有“必须”“充满期待”“兴旺发达”等词语,可作为答题依据。)
17、若干年如一日,托尔斯泰家的灯下阅读从不间断;(1分)托尔斯泰自己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70年写日记不缺一天。(1分)
启发:可以围绕“坚持不懈,必有所成”或“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优良的环境,科学的方法及持之以恒”等方面来写,内容合理,语句通顺即得2分。
18.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
小草,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身躯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什么是顽强。
19.淋巴细胞是 一种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功能的被医学界称为“免疫细胞”的白细胞。(4分)
评分标准:根据大致内容酌情给分
20.标题:吹牛(1分);寓意:讽刺了现实中说大话、说空话、不干实事的社会现。(4分)
附文言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时就擅长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作注的《汉书》,
读后便写了《指瑕》一文来指摘其中的错误。麟德初年,刘祥道巡察关内,王勃上书自荐,刘祥道(极为欣赏)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对策中成绩优异。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征召他担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完成后,沛王非常爱惜器重他。当时,诸王都喜爱斗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高宗看到后大怒:“这是想要挑拨诸王们的关系。”把他斥退出府。王勃被废黜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听说虢州多药草,就请求补任虢州参军。因恃才傲物,被同僚们嫉恨。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达。事情后来被发觉,按律当诛,恰逢遇赦仅免除了官职。勃父福畤,担任雍州司功参军,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贬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视,渡海溺水,惊悸过度,回来后不久死去,终年二十九岁。
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经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提前就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都督很生气,起身换衣服去休息,派下属等候了的文章写好(一句)就向自己报告。报告几次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让人感到惊奇,于是惊讶地说:“真是一位天才啊!”便请他完整地写成,最后非常高兴地结束宴席。王勃写文章,并非开始时就进行精心构思深思熟虑,先磨上数升墨,然后酣畅地饮酒,拉过被子盖上脸就睡,睡醒了,拿过笔一挥而就,一个字也不需要改动,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欢著书。当初,王勃祖父王通,就是隋朝末斯白牛溪的一位教授,其门人众多。曾经从汉历魏到晋作书一百二十篇,来续写古《尚书》,后来丢失了序文,仅留下名录而没有书(内容)的有十篇,王勃补写了缺失亡逸的,最后定稿二十五篇。常说(会医术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医术,当时长安曹安有秘术,王勃跟他学与他交往,完全学到他的精髓。曾经读《易经》,晚上做梦仿佛有人告诉说:“《易经》中有太极,你认真思考一下吧。”醒后就写下了《易发挥》数篇,写到《晋卦》时,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论王勃等人时说:“王勃的文章气势宏大奔入,不是一般人所能赶得上的,杨炯、卢照邻还尚可以企及。”
1,3,5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