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二节氧气同步练习(二)-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二节氧气同步练习(二)-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8 06: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氧气(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能供给呼吸、帮助可燃物燃烧的成分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粉末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  )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蜡烛
4.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虾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
D.铁丝
7.取质量相同的两份氯酸钾,在向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线是纯氯酸钾曲线,b线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曲线)
A.
B.
C.
D.
8.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医疗急救
B.潜水
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
9.“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
NiFe2O4
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10.采用燃烧法除去空集气瓶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适合选用的试剂是(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1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1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
D.氧气不易溶于水
13.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5.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3
5
氧化铁
0.5
58
实验4
5
氯化钾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3)写出氯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
(5)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17.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助燃剂
D.霓虹灯
(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 
 。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填“相同”或“不相同”)。
18.试选用“>”、“<”或“=”填空。
(1)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加入较多的二氧化锰,收集到氧气质量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收集到的氧气质量。
(2)量取液体,若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读数。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空气体积的。
19.下列物质:①硫
②铁
③碳
④蜡烛
⑤镁;
它们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填序号,下同)产生带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有火星四射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能产生耀眼强光并放出大量热的是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且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 
 。
20.如图,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
(1)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中 
 ;B中 
 ;
(2)A中水的作用是 
 ;
(3)B中水的作用是 
 。
第二节氧气(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能供给呼吸、帮助可燃物燃烧的成分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中能供给呼吸、帮助可燃物燃烧的成分是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中组成成分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粉末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  )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蜡烛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以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故选项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虾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分析】A、根据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解: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氧气,但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通常状况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氧气,故说法错误;
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说法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氧气;故说法正确;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制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分析】A、根据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
D.铁丝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7.取质量相同的两份氯酸钾,在向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线是纯氯酸钾曲线,b线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曲线)
A.
B.
C.
D.
【分析】根据运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产物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再向b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a是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b所需温度较低,首先发生分解,a所需温度较高,加热到较高温度才分解。完全反应后,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度快,所需时间较短。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同,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观察选项,D图象符合要求。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医疗急救
B.潜水
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
【分析】运用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能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解答。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说法正确;
B、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登山潜水,故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氧化性,灯泡中不能充入氧气,故说法错误;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
9.“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
NiFe2O4
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分析】解题时要注意有效信息的捕捉,在题干中题目特别强调亚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据此结合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说明NiFe2O4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没有说是和二氧化碳反应,故NiFe2O4可能不是反应物;NiFe2O4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NiFe2O4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催化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采用燃烧法除去空集气瓶中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适合选用的试剂是(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分析】A、从铁丝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去分析;
B、从红磷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且只和氧气反应,同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去分析;
C、从木炭虽然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且只和氧气反应,但是由于生成物二氧化碳是气体去分析;
D、从硫磺虽然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且只和氧气反应,但是由于生成物二氧化硫是气体去分析.
【解答】解:A、铁丝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故不能用燃烧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氧气;故错误;
B、红磷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且只和氧气反应,同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从而可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故正确;
C、木炭虽然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且只和氧气反应,但是由于生成物二氧化碳是气体,得到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故不能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故错误;
D、硫磺虽然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且只和氧气反应,但是由于生成物二氧化硫是气体,得到是氮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故不能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变相考查了测定空气中的成分的实验对药品的要求,是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掌握.
1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分析】本题考查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具有可燃性的金属、非金属和甲烷等有机物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A叙述不正确;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故B叙述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故C叙述正确;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
1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
D.氧气不易溶于水
【分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硬度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解答】解: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物理性质;
B、氧气具有助燃性,是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氧气化学性质;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属于氧气物理性质;
D、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溶解性,属于氧气物理性质。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分析】根据题意,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据此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含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也能减慢反应速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只是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3
5
氧化铁
0.5
58
实验4
5
氯化钾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二氧化锰 ;
(3)写出氯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 有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生成的氯化钾加快了反应 ;
(5)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收集气体的体积 。
【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相同条件生成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
(4)根据对实验1
和实验所需时间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生成了氯化钾进行分析;
(5)根据对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进行比较。
【解答】解:(1)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实验2、3、4中加入药品后有无催化作用;
(2)除了加入药品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根据对比可知,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实验2所用时间最短,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5)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
(1)对比实验;
(2)二氧化锰;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4)有;生成的氯化钾加快了反应;
(5)收集气体的体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把题中的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找出,然后再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答案。
17.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C (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助燃剂
D.霓虹灯
(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 A 。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与氧气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氧气有很多用途,可用于医疗急救、航天火箭助燃剂等;
(2)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甲处放的物质是硫,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流;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氧气与硫、铁、磷
反应的反应类型都是化合反应,反应的类型相同。
故答为:(1)AC.(2)①A.
②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相同。
【点评】本题出题的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8.试选用“>”、“<”或“=”填空。
(1)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加入较多的二氧化锰,收集到氧气质量 =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收集到的氧气质量。
(2)量取液体,若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 读数。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 
空气体积的。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填:=;
(2)量取液体,若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读数。故填:<;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空气体积的.故填:<。
【点评】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性质、量筒的读数方法及其误差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其误差分析等,难度适中。
19.下列物质:①硫
②铁
③碳
④蜡烛
⑤镁;
它们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① ;(填序号,下同)产生带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① ;有火星四射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② ;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③ ;能产生耀眼强光并放出大量热的是 ⑤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且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 ④ 。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带刺激性气味气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能生成黑色固体;碳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镁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耀眼强光并放出大量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且在瓶壁上有水雾。
故答为:①,①,②,③,⑤,④。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即可分析解答。
20.如图,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
(1)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中 有明亮蓝紫色火焰 ;B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2)A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
(3)B中水的作用是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铁丝燃烧时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底部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集气瓶底部的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铁丝燃烧时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所以集气瓶里加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灼热的四氧化三铁,所以集气瓶里加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1)有明亮蓝紫色火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完成题中两个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预留一些水,注意水的作用。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