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九年级(上)物理尖子生同步培优小练(人教版)
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四杯已知质量和温度的水如图所示,其中水分子的热运动最剧烈的是( )
A. B. C. D.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N。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玻璃板受到浮力
B.变大,玻璃板与水之间有分子引力
C.变大,玻璃板受到重力
D.变小,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相互渗透
D.量筒中分别注入硫酸铜溶液和清水,静放几天后,界面模糊不清
4.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③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A.只有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5.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用力翻炒,使盐分子进入青菜中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6.如图所示,将一段粗熔丝(俗称保险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下面挂一个合适的物体,两段熔丝也不会被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7.以下几条摘录的是某同学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玉兰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9.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
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
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 20 天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0.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有重力
11.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12.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
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D.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14.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花香四溢B.飞沙走石
C.引吭高歌D.云雾缭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5.夏日清晨,荷塘里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清风徐来,摇晃的荷叶上两滴水珠滚动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16.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
17.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始终勇敢的战斗在第一线,如图所示,医护人员的护目镜上的水珠,就是他们的汗水分别发生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又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而吸附在镜面上的。
18.如图是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_________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解答过程必修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解题过程)
19.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______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0.小丽和小亮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此,小丽说:“放在我家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变小甚至消失,就是这个原因.”小亮说:“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也是这个道理.”
请分别判断小丽和小亮的说法正确吗?并分别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C
【解析】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选C。
2.B
【解析】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选B。
3.B
【解析】A.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是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灰尘是固体小颗粒,属于固体小颗粒做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
C.一切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当铅片与金片接触时,会有一些铅的分子进入金片。同时,金的分子也会进入铅片。长时间地让金片和铅片压在一起,就会使切面相互渗透,这种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量筒中分别注入硫酸铜溶液和清水,静放几天后,界面模糊不清,是因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和硫酸离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属于分子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①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是因为沙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造成的,不是分子的运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中和冷水中,发现热水变色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②符合题意;
③由于分子间的作用距离很小,碎玻璃拼在一起时,碎玻璃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几乎没有分子力的作用,所以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的说法是错误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④不符合题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上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AB.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与炒菜时力气的大小无关,故AB不符合题意;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短时间内就可以是青菜具有咸味,是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
D.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不是主要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使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下面挂一个合适的物体,两段熔丝也不会被拉开,下段熔丝受到物体施加的向下的拉力,说明上段熔丝通过平滑表面对下段熔丝有向上的拉力作用,即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故选D。
7.C
【解析】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玉兰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A.柳絮飞扬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闻到槐花的香气,说明香气分子进入到了空气中,表面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黄沙扑面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A.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果容器底部是水,上方是硫酸铜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会迅速向下运动,所以为了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容器底部的液体应该是硫酸铜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做实验时,应该静放,不能搅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增加,扩散现象越明显,时间越久,硫酸铜溶液和水的界限越模糊,所以从甲到乙大约需要10天,从甲到丙大约需要20天,从甲到丁大约需要30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当把一侧的肥皂液膜碰破后,另一侧的肥皂液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致使肥皂液的面积减小,将棉线拉了过去。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解析】A.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
D.因为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甲图表示液体分子的排列情况,液体具有流动性,但是较难被压缩,故A正确;
B.乙图表示固体分子的排列情况,固体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力力最大,故B错误;
C.乙图表示固体分子的排列情况,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丙图分别表示液体、固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故D错误。
故选A。
13.C
【解析】A.汽车开过,路面扬起的灰尘是灰尘颗粒在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扩散现象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分子运动快慢不同,故B错误;
C.由于分子间有空隙,体积都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那么总体积会小于20mL,故C正确;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会不同,其中固态冰的分子间距最小,气态水蒸气的分子间距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14.A
【解析】A.花香四溢,这是花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飞沙走石,这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引吭高歌,这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云雾缭绕,这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不属于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扩散 引力
【解析】[1]夏日清晨,荷塘里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摇晃的荷叶上两滴水珠滚动合成更大的一滴,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引力让水珠结合。
16.不相同 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 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第一空.两根手指开始的温度是相同的,同时插入温度不同的水后,感觉是不同的,放在热水中的手感到热,冷水中的手感到冷;再将两手拿出后即同时插入温水中,原来放在热水中的手指感到温水冷,而原来放在冷水中的手指感到温水热.这一过程说明,人的感觉不一定可靠;
第二空.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热水杯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
第三空.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第四空.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则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7.汽化 液化 引力
【解析】[1][2]医护人员的汗水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护目镜的镜片,又放出热量液化成为小水珠。
[3]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镜片上的小水珠吸附在镜面上。
18.30 引力
【解析】[1]1m=109nm,故填30。
[2]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9.扩散 大于 小于 引力
【解析】(1)[1]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
(2)[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3]图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4]图丁: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0.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变小,说明卫生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所以小丽的说法是正确的,小亮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变小,说明卫生球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小丽的说法是正确的,小亮的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