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升华和凝华自学自测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升华和凝华自学自测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8 10:1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升华和凝华自学自测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严寒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
2.冬天嘴里呼出“白气”。下列现象的吸放热与该“白气”形成中吸放热情况相同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B.盛夏,旷野里雾的散去
C.深秋,小草上结满白霜 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涉及几个物态变化,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4.善于观察的小岩发现冻肉从冰箱拿出后表面出现一层霜,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5.图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
C.秋天大雾弥漫
D.夏天树叶上的露水
6.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7.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8.生活中水有几种不同的“别名”,如①冰、②雪、③雾、④雾凇、⑤雹、⑥霜、⑦露。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凝华形成的有①②④⑤⑥ B.属于液化形成的有③⑦
C.属于凝固形成的有①⑤⑥ D.形成过程吸热的有③④
9.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太阳出来,大雾散去
B.从冰箱拿出来的茶叶变潮湿了
C.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D.冬天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是水吸热蒸发
B.夏天,从冰箱冷藏拿出的饮料放置一段时间外壁会出现水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
C.雪、霜和露的形成都是水蒸气放热凝华
D.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是水先汽化再液化
二、填空题
11.2021年2月26日秦巴大地普降瑞雪,雪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消除路面上坚硬的冰,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加快冰雪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2.有一种“激光橡皮”照射纸张时,纸上的黑色碳粉会______(填物态变化)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刮风的时候,如果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13.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除了第二空,其余四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家用白炽灯泡灯丝正常工作时温度高达2000℃左右,而用钨丝制造灯丝,这是因为钨的______高。长期使用后,因在高温下钨丝______形成钨的蒸气,钨的蒸气又在冷的灯泡壁上______形成固体钨,所以灯泡变黑了。
15.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冰棒后,发现以下几种现象:
A.冰棒上粘着“白粉”;B.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C.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D .把冰棒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过程均放热的是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
16.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会起一层白白的绒毛,这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7.杯子里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干是_______现象;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最终消失是_____现象;水蒸气从气态直接转化为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18.夏天,爱吃冰棒的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的外包装纸上有许多“白花花的粉”;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汗”了;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在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原理相同的有______(填序号)。他发现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的情景应如图______(选填“A”或“B”)所示。
19.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喷撒干冰时,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要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20.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的钨丝先升华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
三、解答题
21.以下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当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我们还可敲击试管使其发声,随着试管中的水量增加时,敲击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3)如图丙所示,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气体,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少量的碘颗粒.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高/低).
22.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
(2)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23.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华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华成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C 4.B 5.B
6.D 7.C 8.B 9.D 10.C
11.凝华 熔点 熔化 12.升华 高
13.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熔化
14.熔点 升华 凝华 15.ABC 16.凝华 放热
17.汽化或蒸发 升华 凝华 18.②③ B
19.升华 吸收 降低 液化 20.凝华 3410
21.高 低 液化 升高 升华 高
22.水蒸气凝华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23.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 ①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一般温度3℃~10℃),一个放入冷冻室(0℃以下),放入足够长的时间;②待两玻璃杯温度分别与冷藏室和冷冻室温度相同时取出;③过一会就会发现冷藏室杯子 壁上有露形成,冷冻室的杯子壁上有霜形成;④验证猜想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