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汽化和液化自学自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春天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用保鲜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
2.如图所示,是“水沸腾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该从下向上组装器材
B.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总是100℃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D.加盖子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3.2021年春节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人们外出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生活带来不便。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 B.“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C.夏天佩戴口罩眼镜也会出现“雾气” D.“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
4.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5.为使电子器件正常工作,常用热管进行降温。如图所示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受热时,液态介质吸收热量迅速挥发,蒸气流向冷凝端;在冷凝端,气态介质释放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热量就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在蒸发端和冷凝端介质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为( )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熔化和凝固 D.液化和汽化
6.《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7.小阳烧水时看到壶嘴往外冒“热气”的现象,联想到了夏天雪糕周围冒“冷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8.如图所示,用电磁炉对水加热,测量水的沸点,下表为测得的数据,由测量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
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温度/℃
97.5
97.0
98.5
98.0
A.水的沸点约为98℃
B.第2次实验所用水量最少
C.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C
D.每次测量温度都不相同,说明水没有确定的沸点
9.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一段时间后,眼罩的玻璃片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影响视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空气液化而成
B.水雾在眼罩的内侧形成
C.水雾是水蒸发形成的
D.室温较高时,眼罩上更易出现水雾
10.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二、填空题
11.同学们都可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揭开煮汤的锅盖时,会看到一团白气冒出。从物理角度看,“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冬天小明爸爸开车送他去上学时,观察到汽车玻璃上常会起“雾”,你认为雾是附着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外面”或“内面”)。
12.深秋的早晨,草叶上经常出现“露珠”,这属于_____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热。
13.煮鸡蛋时,小聪告诉妈妈:水开了以后将火关小一点,只要保持水“开”。和大火煮时效果相同请你帮助小聪给妈妈解释原因:______。
14.“岳西翠兰”是安徽名茶之一。刚采摘下的茶叶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使茶叶变干,这便是制茶工艺中的一个环节“杀青”。(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______不变,改变______(填选项),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被称为______法。
A.液体的种类 B.液体的温度 C.液体的表面积 D.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16.如图所示,在注射器内吸入少许酒精,并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伸,然后堵住针筒前方的孔,用力向里推压,发现在此过程中筒内出现“白雾”,这说明用______方式可以使酒精气体液化;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利用______方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
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要让水持续沸腾,能不能停止加热?______。
18.积极开展“一盔一带”活动,就是对骑行者最好的安全守护。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头盔镜片上经常出现白雾的现象,白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如图所示,当骑行者将镜片掀起时,白雾便很快消失,这是由于镜片表面空气流速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蒸发加快的缘故。
1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的过程中,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如果这时在管口玻璃片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在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热。
20.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顆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三、解答题
21.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22.在我国南方的夏天,天气炎热。为了达到解暑的目的,人们就期盼下雨或到水里游泳。可一场大雨过后却感觉很闷热,从游泳池中出来后感觉很冷。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闷热”和“冷”这两种不同的现象。
23.小明和小红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特点”。
(1)图乙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两位同学使用同一组实验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每隔2min准确记录一次温度,各自在一坐标系中描绘出对应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_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先记录数据;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D、E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选填“热空气”、“小水滴”或“水蒸气”)。
24.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答案
1.A 2.B 3.A 4.B 5.B
6.B 7.B 8.A 9.B 10.D
11.液化 放热 内面 12.液化 放 13.水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用小火加热,保持水的沸腾状态,可以节约能源 14.蒸发
15.ABD C 控制变量 16.压缩气体体积 降温
17.水蒸气 100 不能 18.液化 变大
19.液化 放 20.液化(或先汽化后液化)
21.小吴的结论正确
22.大雨过后,空气湿度较大,人体汗液难以蒸发,所以会感到闷热。从游泳池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气,蒸发过程中水蒸发从人体吸收热量,使得人体温度降低,所以会感到冷。
23.B 96 小红 99 不变 E 小水滴
24.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乙、丙 温度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