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8 21: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知道辽和西夏所属的民族、疆域位置杰出帝王;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和与战的重要史实,如澶渊之盟和互市贸易;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和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认识到祖国大家庭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交流和发展的基础上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
PPT
对相关资料的展示,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史料,提取信息并逐渐培养依据史料形成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材内容分析

7
课主要介绍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的情况,涉及知识点多,内容庞杂,主要讲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各政权的建立情况,二是这些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主要是边地政权与中原政权——宋之间的关系。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由于各政权的建立情况一目教材大小字结合,图文并茂,讲述较为详尽,因此用表格的方式罗列出知识点即可,主要由学生自主掌握。而各政权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侧重于此。
本课有关民族风情、政权更迭以及重要战事等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
(
10
)
识,但学生对有关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缺乏理性的历史认识,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文傑中学七年级七(1)班学生,学生的基础较为扎实,思维也比较活跃,求知欲旺盛;然而,学生对于史料的搜索、分析以及归纳能
力,尚待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强化锻炼。而本课教学以课件教学为主,课件中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和战的故事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他们普遍厌倦历史课的死记硬背,但又对历史课有一种好玩、轻松的期盼持久的注意力,
仍需以活动的多样性刺激来维持。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大量的图片、故事和情景的创设来迎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另外,由于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北宋的建立,了解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因此,前一课的学习为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历史教学设计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
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
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通过设置有趣的闯关题目帮助学生掌握与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本节课以课件为主要讲课手段,通过讲故事、图表、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教师充分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作适当讲解,对学生进行点拨。
图片示意法。本课内容涉及到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用图片示意,最便
于学生理解。通过有关图片讲解和适当地补充知识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重点讲解。由于本课内容既有难点也有重难点,故面面俱到难度较大。教师可主要选择“辽与北宋的和战”作为重点讲解。
3、板书设计

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
党项族:11
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宋真宗时: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攻宋
宋夏和约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
展示《天龙八部》剧照图片
师:这是哪一部电视剧中的图片?
师:《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西夏去迎娶公主。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
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那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生答:《天龙八部》
通过让学生解读
《天龙八部》的局部画面,培养学生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渡:
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和与战的史实以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板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PPT
展示“学习目标”
知道辽和西夏所属的民族、疆域位置杰出帝王;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和与战的重要史实,如澶渊之盟和互市贸易;
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和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认识到祖国大家庭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交流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PPT
展示1.契丹人生产的图片;
2.契丹人生活的图片;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结合PPT
回答问题:唐朝末年,不少汉人来到契丹境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影响?
让小组代表读一遍“学习目标”
生答:唐朝末年,不少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概括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这是契丹人与汉人长期交往的必然结果,促进了契丹族社会的发展,也为阿保机以后统一契丹各部创造了条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课文,找出阿保机建国以及归纳出阿保机为契丹族的强大作出了哪些贡
献。
生答:(10
世纪初、上京)
阿保机的贡献主要有:(1)统一契丹各部;
提倡农业;
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4)
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文字,国力不
引导学生得出:阿保机是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政治
家。
使学生直观地明白到“宋朝的服饰变
断增强。
化受到北方少数民族
的影响”。
引导学生回忆“五胡内迁”
的有关知识。
明确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唐末五代时,成为西北地区一股强大的势力。
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PPT
1、西夏人生产生活图片
2、“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让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学生:
西夏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是什么?为什么说元昊也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生答:
1、元昊建立大夏国(11
世纪前期、兴庆);
2、元昊统治时期,重用汉人为
官,仿照宋朝设置行政机构,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势力有很大的发展。
引导学生得出:
西夏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有重要意义,元昊和阿保机一样,既是本民族的杰出领袖,
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
锻炼学生历史的归纳能力。
PPT
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请同学们思考:契丹获得幽云十六州后,产生了什么重要后
果?
学生得出:
幽云十六州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农业区,它使契丹的国力大为增
引导学生明白:辽宋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战争。
PPT
展示1.“辽、北宋、西夏形势”
图。
2.(史料):辽国在挫败了北宋的两次进攻后,于
1004
年秋,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到北宋的都城东京。
3.
PPT
图文介绍,让学生简述澶州之战的经过和澶渊之盟的内容。
强。同时,幽云十六州的军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从此,契丹可以直接南下进入中原地
区,对后来建立的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
讲清北宋对辽用兵的目的是夺回幽云十六州。
生答:北宋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
同辽达成和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使学生认识到失败
后,只好对辽采取防御政策。
配合课文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35
页的相关内容,思考:澶渊之盟对辽宋双方产生了什么影
响?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生分组讨
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
可)
讨论结果归
通过图片和让学生查找书本信息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的印
象。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PPT
展示1.“辽、北宋、西夏形势”
图。
2.指导学生阅读书本:
教师提问:随着西夏的强
大,它与北宋的关系又会怎样呢?
教师提问: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宋夏议和的内容?如何评价宋夏议和?请同学们比较“宋夏和议”与澶渊之盟有什么不同?
纳:
对辽的影响:
(1)辽
“不胜而胜”;(2)每年获得大量“岁
币”,经济实力增强。
对北宋的影响:
(1)北宋“不败而败”,“岁币”
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2)“澶渊之盟”是北宋屈辱的象征;(3)
暂时结束了宋辽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北宋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
生答: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
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
让学生从感悟中明白:(评价)
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的。
培养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生看书后答:
四、课堂小结
过渡:
PPT
展示本课的结束语:
辽宋、夏宋之间的关系都是
我们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辽
宋、夏宋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五、巩固练习:
PPT
展示闯关题目《小试牛刀》:
1.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
①宋夏和议:
夏取消帝号,
名义上向宋称臣,
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
1045
年,双方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恢复贸易往来。
②宋夏和议影响:
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
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3.1004
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
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
打退了辽军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A”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A”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D”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C”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六、课后作业:
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B”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充分应用了现代教
育技术,课件包括丰富的图片,详实的史料,有针对性的闯关题目,图文并茂的展示了这节课的内容。可是与此同时,因为大量图片的使用,教学方式的生动课堂时间安排方面有点紧张,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把握好一点,在增加学生直观认识的同时,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总结归纳展览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避免本末倒置,最后甚至完成不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