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知道辽和西夏所属的民族、疆域位置杰出帝王;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和与战的重要史实,如澶渊之盟和互市贸易;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和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认识到祖国大家庭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交流和发展的基础上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
PPT
对相关资料的展示,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史料,提取信息并逐渐培养依据史料形成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材内容分析
第
7
课主要介绍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的情况,涉及知识点多,内容庞杂,主要讲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各政权的建立情况,二是这些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主要是边地政权与中原政权——宋之间的关系。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由于各政权的建立情况一目教材大小字结合,图文并茂,讲述较为详尽,因此用表格的方式罗列出知识点即可,主要由学生自主掌握。而各政权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侧重于此。
本课有关民族风情、政权更迭以及重要战事等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
(
10
)
识,但学生对有关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缺乏理性的历史认识,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文傑中学七年级七(1)班学生,学生的基础较为扎实,思维也比较活跃,求知欲旺盛;然而,学生对于史料的搜索、分析以及归纳能
力,尚待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强化锻炼。而本课教学以课件教学为主,课件中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和战的故事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他们普遍厌倦历史课的死记硬背,但又对历史课有一种好玩、轻松的期盼持久的注意力,
仍需以活动的多样性刺激来维持。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大量的图片、故事和情景的创设来迎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另外,由于在前一课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北宋的建立,了解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因此,前一课的学习为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历史教学设计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
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
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通过设置有趣的闯关题目帮助学生掌握与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本节课以课件为主要讲课手段,通过讲故事、图表、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教师充分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作适当讲解,对学生进行点拨。
图片示意法。本课内容涉及到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用图片示意,最便
于学生理解。通过有关图片讲解和适当地补充知识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重点讲解。由于本课内容既有难点也有重难点,故面面俱到难度较大。教师可主要选择“辽与北宋的和战”作为重点讲解。
3、板书设计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
党项族:11
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宋真宗时: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攻宋
宋夏和约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
展示《天龙八部》剧照图片
师:这是哪一部电视剧中的图片?
师:《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西夏去迎娶公主。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
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那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生答:《天龙八部》
通过让学生解读
《天龙八部》的局部画面,培养学生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渡:
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和与战的史实以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板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PPT
展示“学习目标”
知道辽和西夏所属的民族、疆域位置杰出帝王;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和与战的重要史实,如澶渊之盟和互市贸易;
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和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认识到祖国大家庭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交流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PPT
展示1.契丹人生产的图片;
2.契丹人生活的图片;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结合PPT
回答问题:唐朝末年,不少汉人来到契丹境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影响?
让小组代表读一遍“学习目标”
生答:唐朝末年,不少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概括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这是契丹人与汉人长期交往的必然结果,促进了契丹族社会的发展,也为阿保机以后统一契丹各部创造了条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课文,找出阿保机建国以及归纳出阿保机为契丹族的强大作出了哪些贡
献。
生答:(10
世纪初、上京)
阿保机的贡献主要有:(1)统一契丹各部;
提倡农业;
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4)
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文字,国力不
引导学生得出:阿保机是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政治
家。
使学生直观地明白到“宋朝的服饰变
断增强。
化受到北方少数民族
的影响”。
引导学生回忆“五胡内迁”
的有关知识。
明确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唐末五代时,成为西北地区一股强大的势力。
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PPT
1、西夏人生产生活图片
2、“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让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学生:
西夏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是什么?为什么说元昊也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生答:
1、元昊建立大夏国(11
世纪前期、兴庆);
2、元昊统治时期,重用汉人为
官,仿照宋朝设置行政机构,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势力有很大的发展。
引导学生得出:
西夏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有重要意义,元昊和阿保机一样,既是本民族的杰出领袖,
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
锻炼学生历史的归纳能力。
PPT
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请同学们思考:契丹获得幽云十六州后,产生了什么重要后
果?
学生得出:
幽云十六州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农业区,它使契丹的国力大为增
引导学生明白:辽宋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战争。
PPT
展示1.“辽、北宋、西夏形势”
图。
2.(史料):辽国在挫败了北宋的两次进攻后,于
1004
年秋,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到北宋的都城东京。
3.
PPT
图文介绍,让学生简述澶州之战的经过和澶渊之盟的内容。
强。同时,幽云十六州的军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从此,契丹可以直接南下进入中原地
区,对后来建立的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
讲清北宋对辽用兵的目的是夺回幽云十六州。
生答:北宋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
同辽达成和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使学生认识到失败
后,只好对辽采取防御政策。
配合课文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35
页的相关内容,思考:澶渊之盟对辽宋双方产生了什么影
响?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生分组讨
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
可)
讨论结果归
通过图片和让学生查找书本信息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的印
象。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PPT
展示1.“辽、北宋、西夏形势”
图。
2.指导学生阅读书本:
教师提问:随着西夏的强
大,它与北宋的关系又会怎样呢?
教师提问: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宋夏议和的内容?如何评价宋夏议和?请同学们比较“宋夏和议”与澶渊之盟有什么不同?
纳:
对辽的影响:
(1)辽
“不胜而胜”;(2)每年获得大量“岁
币”,经济实力增强。
对北宋的影响:
(1)北宋“不败而败”,“岁币”
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2)“澶渊之盟”是北宋屈辱的象征;(3)
暂时结束了宋辽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北宋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
生答: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
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
让学生从感悟中明白:(评价)
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的。
培养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生看书后答:
四、课堂小结
过渡:
PPT
展示本课的结束语:
辽宋、夏宋之间的关系都是
我们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辽
宋、夏宋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五、巩固练习:
PPT
展示闯关题目《小试牛刀》:
1.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
①宋夏和议:
夏取消帝号,
名义上向宋称臣,
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
1045
年,双方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恢复贸易往来。
②宋夏和议影响:
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
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3.1004
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
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
打退了辽军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A”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A”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D”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C”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六、课后作业:
的内容给出自己的判断。得出答案为“B”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充分应用了现代教
育技术,课件包括丰富的图片,详实的史料,有针对性的闯关题目,图文并茂的展示了这节课的内容。可是与此同时,因为大量图片的使用,教学方式的生动课堂时间安排方面有点紧张,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把握好一点,在增加学生直观认识的同时,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总结归纳展览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避免本末倒置,最后甚至完成不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