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20 13:29:00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百草园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童年,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是快乐的,是令人向往的。可是,每个人都会从一个小孩子成为一位大人,当你回首童年时,你的心中会涌起哪些美好的回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下一页
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4.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5.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下一页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 拾” “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彩。
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2、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3、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正音正字
  确凿(záo ) 菜畦(qí)
桑葚(shèn) 轻捷(jié)
  攒(cuán) 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
  人迹罕至(hǎn)
书塾(shú) 蝉蜕(tuì)
  
倜傥(tì tǎnɡ)
  
 
下一页
注意:记得先随意打开PowerPoint,在“工具-宏-安全性”中把宏的安全性设置为“低”才能正常“启用宏”,课件才能正常使用。
  【确凿】 确实。 
【轻捷】轻快。
【攒】凑在一块儿。
【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土。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相传”足见时间久远,“很大”、“百草”可知任其生长野草,并无名花异卉,十分荒凉。] [点明是旧事重提。“早已”、“连……也……”含蓄地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情,给全文定下了留恋的基调。],[此句暗示“乐”不在景物。那“乐”在那儿呢?]
(“泥墙根一带”,地方不大,何况又“短短的”,就有“无限趣味”,那园中的趣味一定是到处皆是了。)
热天的百草园在孩子眼里草木葱茏,色彩斑斓,昆虫鸣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园中有好看的景物:颜色“碧绿” 、“紫红” ;形状“肥胖” 、“缠络着” ;动态“伏”、“窜”。园中有好听的声音:“低唱”、“弹琴” 。园中有好玩的:斑蝥从后窍喷雾;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吃了可以成仙。
下一页
 4)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5)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6)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这段文字是作者说到百草园中的长草时的一个很自然的联想,从思想内容上看,丰富、拓展了主体部分,并与主体部分构成有机的结合。这段联想,文字不多,情节离奇而有起伏,再加上半夜妖来时门外“沙沙沙”的声音描摹,读书人“抖作一团”时金光飞出的气氛渲染,法力降妖的惊险场景的铺叙,多么神秘,多么有趣!]
[这句原写为:“这故事使我很担心,夏夜乘凉,有时觉得胆怯。”增加了“觉得做人之险”,含义深广了,触及了社会的病根,句子分量比“担心”重多了。美女柔声媚态的叫声和笑脸后面暗藏杀机,当然让人觉得做人之险。少年的鲁迅多想能有对付妖气的武器!“总”字是作者后添上去的。一个“总”字,强调了“还是没有得到”的遗憾心情。这句中的“赤练蛇和美女蛇”是指相传的故事中的蛇。因为故事带有神奇色彩,当然决不会真有的。鲁迅此句极含蓄地告诉我们“直到现在”也还是想得到“飞蜈蚣”,决不是因为见到了故事中的蛇。那么,鲁迅旧事重提的目的是什么,就令人回味了。此段议论非常得体在如行云流水般宛转自如的记叙描写后的这段议论,像水中的浪花,不能不让人联想1926年前后鲁迅先生与形形色色势力进行复杂尖锐斗争的经历,感到它另有深蕴。记叙与议论浑然无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性与战斗性。]









下一页
11)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12)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13)“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14)“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15)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 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6)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原写成“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不渊博。”阿长无文化,本谈不上“渊博”,鲁迅却与渊博的东方朔和塾师相提对比,意不在鄙视阿长,倒是在渊博的宿儒。后修改特又加上“毕竟”一词,再强调了一下,对比的意味更浓。原是将引号中的话放在“赶忙问”的后边的。后作者改为对话在前,叙述语放在后,让读者的思路紧跟着上句(“可以问先生”)的一个问字展开,眼前出现一个对话的场面,也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非常用功。寿洙邻说鲁迅:“风度矜贵,从不违犯学规。”“虽不注意正课,但未尝欠课,一见了了,不劳记诵,间出余技为同学捉刀。”]









下一页
7)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9)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0)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可”字有转折意,强调雪天百草园是有趣味的。]
[9个动词写出了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连回忆时的愉快心情,也不自禁地流露了出来。]
[“小”字是作者后添上去的,“小半天”对表现闰土父亲善于捕鸟是很有力的。“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和上句“我”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曾经”一词是作者后增补上去的,准确地表明了问闰土父亲的时间。]
[“不知道”三个字透着无奈与忧愁。“全城”原写为“本城”。“本城”只表明是自己所居住的城。“全城”不但表明了范围,而且和“最”字相配搭,让人看到了这个书塾严厉的程度。]
[三个“也许是”猜测原因,仔细寻找些无拘无束尽情玩耍时可能会惹怒大人的过错,推断出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表现了惧怕的心理。“都无从知道”说明事实可能有,但都不是可以构成惩罚的理由。]
[这是过渡段。!]









下一页
1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18)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19)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20)“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一个“也”字与百草园并列,鲁迅认为在这里也是有趣的。]
[最初没有“可”字,添上“可”字能深深地表达出“就不行了”的忧惧心情。]
[多可爱的一位老先生,虽然严厉,但不失开明。]









下一页
21)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种非常投入地、声情并茂的朗读!
22)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一课所注为1926年9月18日) 21)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童年的鲁迅最爱书。当长妈妈为他买到《三哼经》时,他好像“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他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如数家珍似地交代描画的内容和数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己的聪慧和劳绩充满自豪的感情。这是他童年时怀着最美好的情趣描摹的“心艺”,是他的童心被艺术征服的见证,也是他对自由活泼生活的追求。这一大本童心的结晶明珠投暗,实在令人痛惜。这句话表现出一种惆怅的失落感,凭着人生经验的通感,也最能勾起读者的神思遐想,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从永远失落、不可复来的岁月中追寻出它的美感来。结尾言简意深,令人咀嚼。]
[“头”字原先写的是“脸”字。“摇着”二字是后添上去的。这一改一添,部位准确了,姿态也写得更细。“脸”不能“摇着”。没有“摇着”,后边的两个“拗过去”就是很吃力的动作,而不是读书入神的姿态了。这段文字十分俏皮]









一、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   ),伟大的(   )家、(   )家、(   )家。著作有
(   )、(   )、(  )、(   )等,收在(   )里,本文选自
(   ),是回忆(   )的散文。
二、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似乎”与“确凿”连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呢?


(2)作者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乐园”的呢?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你强吧,也许是一位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三、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接下来让我们来倾听课文的朗读吧!
   




下一页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女足〗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下一页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罗大佑《童年》
一首罗大佑的童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时的美好。
人形的何首乌
斑蝥
覆盆子
木莲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
叶互生,长4~9cm,宽达5cm,全缘,托叶鞘干膜质,抱茎;具叶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花被5深裂,外面3片背部有翅。瘦果椭圆形,包于宿存翅状花被内。
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石缝、篱边、林下或灌丛中。主产河南、广东、贵州、江苏、湖北、四川。 采制 春、秋季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块,干燥。生用或黑豆汁炙。
性状 块根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及横长皮孔。质坚重,粉性,断面有淡红棕色云锦状花纹。味微苦、涩。 化学成 含卵磷脂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酸(rhe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2,3,5,4’-四羟基对苯乙烯-2-0-BETA-D-葡萄糖甙(2,3,5,4’一tetrahydroxystibene-2-0-BETA-D-glucoside)等。
性味 性温,味苦、甘涩。 功能主治 生首乌解毒,消痈,通便;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简介
  【来源】
斑蝥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眼斑芫青) M.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产地分布】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区。
  【药材特征】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约为15~22毫米,宽5~8毫米。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一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黄色小斑蝥:体型较小,长1~1.5cm。
  【化学成分】南方大斑蝥主含斑蝥素(Caantharidin)1~1.2%。此外,尚含脂肪油12%、树脂、蚁酸、色素等。黄黑小斑蝥含斑蝥素 0.97~1.3%。
覆盆子
百科名片
覆盆子
覆盆子(学名:Rubus idaeus)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
的木本植物,是一种水果,果实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长
有倒钩刺。覆盆有很多别名,例如:悬钩子、覆盆、覆盆莓
、树梅、树莓、野莓、木莓、乌藨子。覆盆子的果实是一种
聚合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在欧美作为水果,在中国大量分布但少为人知,仅在东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市场上比较少见。覆盆子植物可入药,有多种药物价值,其果实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覆盆子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分泌苛尔蒙。
覆盆子
覆盆子(学名:Rubus idaeus)属落叶灌木,高2-3m。幼枝绿色,有白粉,有少数倒刺。单叶互生;叶柄长3-4.5cm;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近圆形,直径5-9cm,掌状5深裂,中裂片菱状卵形,基部近心形,边缘有重锯齿,两面脉上有白色短柔毛;基生五出脉。花两性;单生于短枝的顶端,花萼5,宿存,卵状长圆形,萼裂片两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圆钝;直径2.5-3.5cm;花梗长2-3.5cm;雄蕊多数,花丝宽扁;花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数,具柔毛,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花期3-4月,果期5-8月。[1]
木莲
  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Hemsl.) OliV.]为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又名黄心树。
【药用】树皮和果入药,治便秘和干咳。
  【别名】木莲果
【性味归经】辛,凉。
  
【来源】木兰科木莲属植物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Hemsl.) Oliv.,以果、树皮、根皮入药。树皮、根皮全年可采,果实在八月成熟未裂之前摘取。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米。干通直,树皮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皮孔和环状纹。叶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叶端短尖,通常钝,基部楔形,稍下延,叶全缘,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有白粉.叶柄红褐色。花白色,单生于枝顶。聚合果卵形,瞢荚肉质、深红色,成熟后木质、紫色,表面有疣点。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功能主治】止咳,通便。用于实火便闭,老年干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