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解析版+原卷版):物理 八上(苏科版) 2021-2022年 同步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解析版+原卷版):物理 八上(苏科版) 2021-2022年 同步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8 20:16: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2.冬天的早晨,地面和屋顶等室外物体表面有时会看到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汽化
3.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
)
A.都由水直接变成
B.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
C.都要放出热量
D.内能都保持不变
4.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5.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6.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7.热总是从温度离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问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8.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固体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
9.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10.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1.如图是小勇做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1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雾凇的形成
B.河水成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只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图示甲),过一会儿两手的感觉是      .然后,他再将两手拿出后即同时插入温水中(图示乙).这时两手的感觉      .这个事实说明      .
14.新疆以盛产葡萄干而著称,新疆葡萄干是挂在如图所示的四壁有孔的晾房中晒制成的.这个晾房四壁有孔是为了      .
15.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6.白天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大量的小水珠或      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      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了0℃以下,水蒸气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17.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      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9
99
99
99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减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
三、解答题
18.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一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19.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且不断      .
20.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答案】C.
【解析】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的,不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说法正确,故C正确.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升华成为钨蒸汽,然后又凝华而成的,不是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故D错误.
2.冬天的早晨,地面和屋顶等室外物体表面有时会看到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汽化
【答案】C.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3.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
)
A.都由水直接变成
B.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
C.都要放出热量
D.内能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雾凇和雪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雪也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水,再下降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再凝固成雪,雾凇和雪都要放出热量,其内能减少.
4.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答案】C.
【解析】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体变化包括:
凝固:水凝结成冰;凝华:雾凇等现象;
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5.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答案】C.
【解析】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固态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为气态.故C正确.
6.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答案】C.
【解析】A、由于水的沸点比酒精的沸点高,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所以A错误;
B、水要沸腾需达到沸点,并需不断吸热,而水在不同气压下的沸点不同,所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都不确定,因此B说法错误;
C、水沸腾时由于水剧烈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以气泡的形式在水中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所以C说法正确;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D错误.
7.热总是从温度离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问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C.
【解析】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不能熔化;水因不能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
8.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固体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
【答案】B.
【解析】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不符合题意.
B、钢水的温度最低是1515℃,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金熔化.符合题意.
C、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不符合题意.
D、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40℃水银处于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不符合题意.
9.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湿衣服中的水分在阴凉处照样可以发生蒸发现象,使得衣服里的水汽化,从而衣服变干,该选项说法正确;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取出冰箱的冰茶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10.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答案】B.
【解析】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11.如图是小勇做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答案】C.
【解析】从第3min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是因为处于沸腾过程,沸腾过程中仍需不断吸热,所以A错误,C正确;
沸腾温度不足100℃是因为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B错误;
由图象知,OA段斜线,水加热的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公式△t=,在比热容和质量不变时,水温度的变化与加热时间成正比,但达到沸点后,水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所以D错误.
12.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雾凇的形成
B.河水成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河水成冰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只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图示甲),过一会儿两手的感觉是      .然后,他再将两手拿出后即同时插入温水中(图示乙).这时两手的感觉      .这个事实说明      .
【答案】不同的,不同;人的感觉不一定可靠.
【解析】两只手指开始的温度是相同的,同时插入温度不同的水后,感觉是不同的,放在热水中的手热,冷水中的手感到冷;再将两手拿出后即同时插入温水中,原来放在热水中的手感到温水冷,而原来放在冷水中的手感到温水热.这一过程说明,人的感觉不一定可靠.
14.新疆以盛产葡萄干而著称,新疆葡萄干是挂在如图所示的四壁有孔的晾房中晒制成的.这个晾房四壁有孔是为了      .
【答案】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葡萄中水的蒸发.
【解析】新疆葡萄干是挂在如图所示的四壁有孔的晾房中晒制成的,这个晾房四壁有孔是为了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葡萄中水的蒸发.
15.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暧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16.白天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大量的小水珠或      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      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了0℃以下,水蒸气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答案】液化;凝华;熔化;雨;液化;凝华.
【解析】(1)云的形成: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或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云.
(2)雨的形成: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托不住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3)露的形成: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环境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花草、石头上,这就是露.
(4)霜的形成: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小晶体,就形成了霜.
17.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      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9
99
99
99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减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
【答案】(1)水的内部产生的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2)98;
(3)
(4)保持不变,吸热.
【解析】(1)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处破裂,所以由气泡的情况可判断水是否已经沸腾;
(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98℃;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4)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解答题
18.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一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液化;小水珠;(2)小水珠;升高;(3)水蒸气液化过程中要放热.
【解析】(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
(2)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形成液态水附着在在玻璃上,因为液化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升高;
(3)该现象表明水蒸气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19.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且不断      .
【答案】(1)质量;(2)高于;(3)保持不变;吸热.
【解析】(1)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2)观察图可以看出,乙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
(3)读图C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
20.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
【答案】(1)自下而上;(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95;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98;小于;(5)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
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2)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而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
(3)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第12min的温度95℃是不正确的;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而第12分钟的温度为95℃,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
由上分析知,水的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当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5)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