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汽化和液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答案】C.
【解析】A、地膜覆盖住农田后,使农田与外界隔绝,减慢了农田上方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故A错误;
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后,减慢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故B错误.
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加快了头发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C正确
D、用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减弱了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蔬菜内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2.夏天扇扇子,身子感觉到凉快是因为(
)
A.扇来的风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要吸热
B.扇来的风吹掉了身上的热
C.扇扇子时,能使用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D.扇来的风温度较低
【答案】A
【解析】夏天扇扇子会加快空气的流动,尽管不能降低气温,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所以会觉得凉快.
故选A.
3.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周围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人体内呼出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人体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答案】D.
【解析】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4.在卫生间洗完热水澡后,发现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明亮起来,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答案】D.
【解析】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明亮起来.
5.以下几种情况下,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上不会“沾上水汽”而变模糊的是
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到室外
B.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
C.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D.戴着眼镜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
【答案】:A.
【解析】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会使镜片变得模糊;
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镜片的温度高于气温,水蒸气不能放热,不会液化,故A符合题意;
B、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由于镜片的温度低于“热气”的温度,“热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外气温,水蒸气会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带着眼镜的人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内气温,水蒸气会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
6.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气”;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周围也有“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主要是由水壶中的水转变成的水蒸气
B.前者主要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
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
D.后者主要是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
【答案】D
【解析】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气中,是由水壶中的水转变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块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气中,是空气中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选D.
7.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解:在本题实验中,两物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积,在相同的位置,表面空气流速是相同的,一个在常温下,一个在酒精灯加热下,所以研究的是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故选:A.
8.野营互动时,小明将馄饨放入水中煮,馄饨没有焦;小华将馄饨放入油中炸,馄饨很快变成了焦黄色,这是因为(
)
A.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
B.水的沸点较高,油的沸点较低
C.水的熔点较低,油的熔点较高
D.水的熔点较高,油的熔点较低
【答案】A.
【解析】饺子在水中煮,水烧开了以后,虽然继续吸热温度却不升高,温度保持约100℃不变,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
而饺子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是因为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油沸腾后,会保持较高的沸点温度不变,饺子内的水分会很快蒸发掉,而变黄变焦.
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答案】:C。
【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
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10.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答案】A
【解析】解:热风干手器在吹热风时,既提高了水的温度,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但并未对蒸发的表面积产生明显影响,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油温、砂温,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答案】D.
【解析】甲杯中的水温等于,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但温度不再升高;
12.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答案】:A。
【解析】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13.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
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
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答案】D.
【解析】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1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a图表示的是沸腾前水中气泡上升过程
B.b图气泡上升时气泡内部的压强保持不变
C.b图气泡上升时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
D.a图气泡上升时气泡内的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D
【解析】解:A、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图象;故A错误;
B、b图气泡上升时,所处的位置变浅,故气泡内部的压强减小;故B错误;
C、b图气泡上升时,气泡变小,则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F浮=ρV排g可知,气泡上升时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小,故C错误;
D、a图气泡上升时,高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变大,故机械能变大,但气泡内的内能会减小,故气泡上升时气泡内的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5.生活处处有物理: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________(内表面/外表面).
【答案】内表面
【解析】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内表面
16.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震,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呈现在室______一侧(选填“内”或“外”)。在此期间,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上______出现小水珠(会/不会)。
【答案】外不会
【解析】解:(1)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放热后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外表面。
(2)在此期间,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由于室内的温度低,镜片的温度反而高;故室内水蒸气不会液化在镜片上。
故答案为:外;不会。
17.在炎热的暑假里,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不变;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
【解析】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18.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
【答案】凝华液化乙
【解析】解:水蒸气遇强冷时会直接凝华小冰粒附着在冰块上,这就是“粉”;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液态小液滴,即白气;
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故图中的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乙。
19.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填“A”或“B”部分.
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周围的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
如果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______.
【答案】;;见上图;;小于;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
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B;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据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可知,此时的气压应该是小于标准大气压;
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当水准备沸腾时气泡越上越小,这是因为气泡中的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所以水蒸气不断液化,故气泡变小所以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水正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气泡中的水蒸气增多,再加上上升时深度减小,压强减小,所以气泡体积越来越大是沸腾时的情况;
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
改变了液体的质量,液体上方的气压不变,液体的沸点不变.
液体质量增加,吸热升温变慢,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长.
由图象可知,b、c、d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均变长,b沸点变高,c沸点不变,d沸点变低,故才符合题意.
三、解答题
20.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并不感觉水有多冷,可是当到了岸上以后,就会立刻感到冷,当有一阵风吹来时,这种冷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为什么?
【答案】当人到了岸上以后,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人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解析】当人到了岸上以后,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人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21.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答案】(1)液化
(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
(3)BD
【解析】(1)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子液化成的小水珠;
(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
(3)A、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
(1)液化;
(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
(3)BD.
22.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
(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
(3)根据短文,自己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________.
【答案】(1)液体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2)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
(3)为什么在绿光照射下的青菜,蒸腾速度会很慢,几乎和黑暗中的蒸腾速度差不多呢?
【解析】解:(1)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液体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2)根据短文,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温度高低、光线强弱等;
(3)为什么在绿光照射下的青菜,蒸腾速度会很慢,几乎和黑暗中的蒸腾速度差不多呢?
故答案为:
(1)液体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2)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3)为什么在绿光照射下的青菜,蒸腾速度会很慢,几乎和黑暗中的蒸腾速度差不多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汽化和液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2.夏天扇扇子,身子感觉到凉快是因为(
)
A.扇来的风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要吸热
B.扇来的风吹掉了身上的热
C.扇扇子时,能使用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D.扇来的风温度较低
3.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周围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人体内呼出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人体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4.在卫生间洗完热水澡后,发现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明亮起来,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
5.以下几种情况下,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上不会“沾上水汽”而变模糊的是
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到室外
B.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
C.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D.戴着眼镜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
6.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气”;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周围也有“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主要是由水壶中的水转变成的水蒸气
B.前者主要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
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
D.后者主要是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
7.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8.野营互动时,小明将馄饨放入水中煮,馄饨没有焦;小华将馄饨放入油中炸,馄饨很快变成了焦黄色,这是因为(
)
A.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
B.水的沸点较高,油的沸点较低
C.水的熔点较低,油的熔点较高
D.水的熔点较高,油的熔点较低
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10.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油温、砂温,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12.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3.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
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
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1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a图表示的是沸腾前水中气泡上升过程
B.b图气泡上升时气泡内部的压强保持不变
C.b图气泡上升时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
D.a图气泡上升时气泡内的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填空题
15.生活处处有物理: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________(内表面/外表面).
16.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震,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呈现在室______一侧(选填“内”或“外”)。在此期间,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上______出现小水珠(会/不会)。
17.在炎热的暑假里,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
18.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
19.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填“A”或“B”部分.
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周围的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
如果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a所示,若增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______.
三、解答题
20.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并不感觉水有多冷,可是当到了岸上以后,就会立刻感到冷,当有一阵风吹来时,这种冷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为什么?
21.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22.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
(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
(3)根据短文,自己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