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2.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胆矾研碎
C.粮食酿酒
D.苹果榨汁
3.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光合作用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4.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用于制炊具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用于划玻璃
D.氢气用作燃料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稀有气体可以做霓虹灯
D.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8.小明在探究蔗糖的性质实验前,所做的假设属于化学变化范畴的是(
)
A.能否溶于酒精
B.能否磨碎变成糖粉
C.能否变成酒精
D.能否通过结晶方法变成大晶体
9.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海水晒盐
B.点燃蜡烛食物的腐败
C.汽油的挥发光合作用
D.铁的生锈干冰汽化
10.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1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正确的是
A.“新物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二、填空题
13.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字母填空.
硫是淡黄色的固体属______,研碎块状的硫属______,取少量的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加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属______,继续加热,硫燃烧起来属______,由此可知硫具有可燃性属______
14.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
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木炭能燃烧;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成黑火药;取一块木炭点燃;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反应条件的是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
15.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有关信息如下:
①银白色的金属;②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NaH)。
(1)上述信息中,属于钠的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其保存方法。在实验室里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决定该保存方法的性质是
。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答案】C
【解析】解: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胆矾研碎
C.粮食酿酒
D.苹果榨汁
【答案】C
【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苹果榨汁过程中,只是把苹果中的汁液榨取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光合作用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答案】B
4.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B
【解析】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将石头开采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物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只是花的吹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答案】D
【解析】解: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用于制炊具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用于划玻璃
D.氢气用作燃料
【答案】D
【解析】A.铁用于制炊具,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稀有气体可以做霓虹灯
D.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答案】C
8.小明在探究蔗糖的性质实验前,所做的假设属于化学变化范畴的是(
)
A.能否溶于酒精
B.能否磨碎变成糖粉
C.能否变成酒精
D.能否通过结晶方法变成大晶体
【答案】C
9.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海水晒盐
B.点燃蜡烛食物的腐败
C.汽油的挥发光合作用
D.铁的生锈干冰汽化
【答案】C
10.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答案】B
【解析】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木已成舟是物质形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聚沙成塔是物质形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正确的是
A.“新物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答案】D
【解析】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
C、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变为淡蓝色的液氧,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C
二、填空题
13.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字母填空.
硫是淡黄色的固体属______,研碎块状的硫属______,取少量的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加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属______,继续加热,硫燃烧起来属______,由此可知硫具有可燃性属______
【答案】ACCDB
【解析】解: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粉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硫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填:A;C;C;D;B.
14.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
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木炭能燃烧;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成黑火药;取一块木炭点燃;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反应条件的是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解:可以从物质的两种变化与两种性质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木炭是黑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木炭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用木炭取暖属于物质的用途,木炭研碎属于物理变化,木炭制成黑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取一块木炭点燃属于反应的条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发出白光属于反应的现象.
故答案为:;;;;
15.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有关信息如下:
①银白色的金属;②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NaH)。
(1)上述信息中,属于钠的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其保存方法。在实验室里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决定该保存方法的性质是
。
【答案】(1)①②③
(2)常温下钠与氧气、水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解析】试题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色态味、溶点沸点、硬度密度及溶解性。本题中①②③为物理性质。
(2)由于钠密度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可以隔离氧气与水,避免被反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