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8 18: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
第一课时(录像课的前一课时)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课标分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亓秀岚
2021年
6月
6日一、课标中教学目标分析《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栏,这样表述:“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就是说,三个维度,七个要素(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关键要素。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童话运用想象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
2.正确认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梳理写作线索和关键的动词、形容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2.通过分析夸张和对比两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解读长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想象和夸张、对比和讽刺的运用中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热闹的喜剧背后的悲剧意味。本节课我设计的目标完全按照以上三维来设计完成,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兼顾,其中“童话的艺术创作手法”是重要环节和课堂重点。
二、课标中培养能力分析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基于课标要求设计教学方法如下本课主要采用梳理情节法、分析人物、讨论写作手法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对童话主旨的理解。1.童话篇幅颇长,不宜在课堂通篇朗读,通过复述梳理脉络,抓住叙事要素即可。
2.童话的主要写作手法是想象、夸张和拟人,而本文对比的手法也很突出,也是教学重点。3.最后的拓展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分析初中语文课标阅读教学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字。
3.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以上要求,第一课时,本课学生初步学习快速阅读。从速度来衡量,初中阶段应达到每分钟
500字以上(本册教材设定的目标为每分钟
400字以上)。不过,速度本身不是快速阅读的唯一要素。快速阅读“一目十行”,但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建立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基础上,是快速、大量摄取信息的脑力活动。在保证一定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要迅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没有大的遗漏或错误。可以说,快速阅读“不是一个孤立的能力,理解、记忆、速度三个方面构成阅读能力的整体”(张志公)。教学中,结合具体文本的阅读实践,为同学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将“点式阅读”变为“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抓住关键词语、语句,快速掌握相关句群的内容;养成整体阅读的能力,学会猜读。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实践的基础上的,除了运用本课课文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开展训练。
第二课时,抓住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是关键词,二是创作手法。
(一)再读感知抓核心词----关键的那些词儿:名词、动词、形容词
(二)类比归纳主旨----相似的那些事儿:利令智昏、指鹿为马。
(三)语文意识培养----童话创作的那些招儿:想象、夸张,对比、讽刺学习步骤:自主思考---教师指导—小组交流—集体讨论—教师补充
(四)演读高潮部分---童话里重要的那一幕
(五)拓展挖掘理解主旨----喜剧里的悲剧意味,你注意体会了吗?
四、《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建议总体建议
1.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认识课文的主题和风格。
2.课文语言清新浅易,生动流畅,适合进行快速阅读实践。注意事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要点:以了解内容大意、整体感知为基本目的,一口气读完全文,不作停顿,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先跳过去。
3.课文情节离奇,描写夸张,反映现实却十分深刻。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童话作品的想象、夸张与其现实生活基础之间的关系。
4.作者灵活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将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
(一)导入第六单元,我们将走入想象的世界,看看在想象中折射出来的各种社会现象。我们首先走入的就是想象最为丰富的童话世界。而提到童话,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位大师,那就是──安徒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速读训练:
1.出示任务:速读童话,感知主要内容。思考:这篇童话的情节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要求:在
6分钟内读完,边读边用笔画出时间、地点、人物的信息。结合时间和地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人物做了什么事,最终结果怎样)
(1)请大家围绕题目“新装”复述童话的情节。故事情节新装: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2)童话刻画了哪些人物?这些人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本课学生初步学习快速阅读。从速度来衡量,初中阶段应达到每分钟
500字以上(本册教材设定的目标为每分钟400字以上)。不过,速度本身不是快速阅读的唯一要素。快速阅读“一目十行”,但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建立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基础上,是快速、大量摄取信息的脑力活动。在保证一定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要迅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没有大的遗漏或错误。可以说,快速阅读“不是一个孤立的能力,理解、记忆、速度三个方面构成阅读能力的整体”(张志公)。教学中,可结合具体文本的阅读实践,为同学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将“点式阅读”变为“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抓住关键词语、语句,快速掌握相关句群的内容;养成整体阅读的能力,学会猜读。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实践的基础上的,除了运用本课课文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开展训练。
(三)字词。选读重点情节,读准字音。炫耀(xuàn)愚蠢(yú)妥当()钦差(qīn)滑稽(jī)陛下(bì)赐给(cì
)爵士(jué)头衔(xián)勋章(xūn
称职(chèn)呈报(chéng)御聘(yù
pìn)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四)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对安徒生和他的创作有哪些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创作
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在《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皇帝的新装》《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主题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与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为主。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设计意图】扩大知识面,为理解童话主旨做铺垫。
(五)特色作业为本文写一则题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童话运用想象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
2.正确认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梳理写作线索和关键的动词、形容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2.通过分析夸张和对比两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解读长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想象和夸张、对比和讽刺的运用中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热闹的喜剧背后的悲剧意味。
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梳理情节法、分析人物、讨论写作手法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对童话主旨的理解。
1.童话篇幅颇长,不宜在课堂通篇朗读,通过复述梳理脉络,抓住叙事要素即可。
2.童话的主要写作手法是想象、夸张和拟人,而本文对比的手法也很突出,。3.最后的拓展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简洁导入,内容集中,朗读人物对话,揣测人物心理,体会想象和夸张的魅力)
视频录像课
一、课前预习----新装的那些事儿:梳理线索,回顾人物。PPT1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设计意图】明确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抓住童话的主要人物,理清情节发展过程。二、再读感知抓核心词----关键的那些词儿:名词、动词、形容词
1.你能用一个动词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吗?重点解读:骗、装、摆、演等
2.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概括这些受骗的人吗?重点解读:蠢傻笨
3.你能用一个名词人们为了什么受骗吗?名、利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关键词,概括情节、人物、理解主旨教师点拨: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骗局,而这个骗局是有两个骗子导演的,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穿骗局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那么这个故事中的各色人物就围绕着一个“骗”字显出了他们的真面目。
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呢?就是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狡猾的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文中的骗子呢?两个骗子其实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
三、类比归纳主旨----相似的那些事儿:利令智昏、指鹿为马。
教师点拨:
1.利令智昏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成语解释:利: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
2.
指鹿为马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秦朝末年,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探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四、语文意识培养----童话创作的那些招儿:想象、夸张,对比、讽刺
学习步骤:自主思考---教师指导—小组交流—集体讨论—教师补充
(一)想象、夸张---
童话的一般创作手法展开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教师点拨:童话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为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作者以绝妙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把一个似乎不可置信的荒唐故事,写得顺理成章,情趣横生,引人入胜,给读者以真切的感染力。
无处不在的想象和夸张:
1.夸张介绍了皇帝爱穿新装的怪癖,说他“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以极尽夸张的艺术手法,说明皇帝是一个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
2.夸张衣服的神奇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以之迷惑人心。
3.夸张的横行无忌的行为及骗术的毒辣。两个骗子之所以敢深入皇宫行骗于皇帝,是他们看破了皇帝的昏庸腐败及举国臣民虚伪、愚昧的现实,投皇帝所好,借皇权皇威,以“掩目僵舌”的手段,迫使人们在事实面前说谎。这一夸张的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一环,为社会群丑扮演自欺欺人的闹剧设置了舞台,是作者艺术匠心的体现。
4.夸张的人物刻画。“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5.夸张的情节。老大臣、小大臣、官员对布料和衣服的盛情赞美;一国之君,裸体游行。
6.夸张的反复修辞。“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反复出现了三次。
7.夸张的词语:
①人物语言中的感叹词、感叹句----哎、哎呀、我的老天爷、上帝、上帝哟、乖乖
②副词---从来没有、都、
③数量词----十六支以上(的蜡烛)、十二分(的满意)其他:任何、每一个、所有的、
8、夸张的标点:感叹号的使用
(二)对比、讽刺---
本篇童话的具体表现手法渗透全篇的对比和讽刺:谎言和真相、虚伪与诚实、成人和小孩、内心和口头等等,对比和讽刺在本篇中可谓无处不在。
1.
老大臣和小孩子的对比。
2.
皇帝、官员与老百姓的对比。
3.
老百姓在小孩子叫出真相前后,截然相反的看法,形成对比。
4.
全文十几个“都”字的对比5.

33节及以前中的表示赞美的感叹号和第
34节及之后的表否定的感叹号形成对比。
6.
破折号中的对比和讽刺。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7、修辞手法中的对比和讽刺:反语----诚实、善良的老大臣、这个人很有理智、善良的老大臣、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8、童话内外人民生活状况的对比:1837年,当时的丹麦虽是君主立宪的国家,却还存在着农奴制度,劳动人民同时忍受本国君主和外来资产价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童话中的人民过着“轻松愉快的”生活。这一对比,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肆意挥霍民脂民膏,腐化堕落的社会现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
五、演读高潮部分---童话里重要的那一幕
步骤:朗读指导---角色分配---配乐情境表演
角色分配:皇帝、小男孩、众人演出内容:第
34节到
37节,要点:众人的欢呼夸张、盛情赞美,小孩的坚定朴实,众人的异口同声,皇帝的外强中干,瑟瑟发抖。
六、拓展挖掘理解主旨----喜剧里的悲剧意味,你注意体会了吗?
教师提问:
1.一把尺子是天下,你我都是戏中人。如果你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安徒生在童话的最后,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他是想表达什么?
2.经验丰密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你看到的安徒生写作本文时的眼神是什么样的?
七、特色作业----电影中的那些皇帝的新装《一出好戏》: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类似的电影还有很多:《疯狂的石头》、《一半喜剧》等,都有骗局、谎言、夸张的喜剧情节和强烈的对比讽刺。
八、结语:人生就是一部戏,希望同学们用诚实、天真、理智、善良等优秀品格演好自己人生的这部戏。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