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高中2022届零模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24.明成祖建立内阁制,把宰相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议政权给内阁,行政权给六部,地方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出,通过全国 1936处驿站,层层下发帝国每个角落。这说明
A.成祖具有分权制衡思维 B.君权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国近代政治开始形成 D.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25.王夫之痛斥陆王心学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王守仁祸烈于蛇龙猛 兽”,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其旨在
A.改革弊政拨乱反正 B.建立唯物主义观点C.维护程朱理学地位 D.重建孔孟儒家信仰
26.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商船约9000—10000艘,150万吨,加上其它船舶,全国有大小江海 船20多万艘,共400多万吨;1809年,美国有船舶135万吨;1814年,英国有大小船舶 21500多艘,共240万吨。这表明当时中国
A.传统商业较发达 B.制造业领先英美C.放弃了海禁政策 D.是世界航海强国
27.京剧有“国剧”之称,它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逐渐形成,是中国雅文化渐趋衰落的 时代产物,相对于昆曲代表的特定地域文人士大夫审美,它更接近社会底层和民间趣味,其 剧目充分体现出民间性或草根性。这反映了
A.强烈的现实批判特性 B.封建文化正走向衰落
C.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D.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28.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招抚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变为“义和团”,其口号也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这些变化客观上源于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义和拳改变斗争策略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统治者顺应时代潮流
29.1910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 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实行开设议院,组织内阁,编订宪法条款。”这反映了
A.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B.清朝改变了反动本质
C.三民主义的革命要求 D.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30.1941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指出:“这一太平洋战争……全世界一切 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 后地明朗化了。”这表明中国抗战是
A.太平洋战场重要组成部分 B.反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C.推翻独裁统治的解放战争 D.中共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31.下图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中共七大会场——中央大礼堂。其象征了
32.下表反映了 1952-1957年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其得益于
A.农业合作改造 B.重点发展农业 C.全面土地改革 D.农村改革开放
33.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 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国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B.国家利益的共同需求
C.执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4.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 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这一认识旨在
A.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B.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
C.支持邓小平南方讲话 D.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
35.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 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 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这些决策
A.标志文革全面结束 B.是双百方针的结果C.源于全面拨乱反正 D.响应了科学发展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初,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具有强大竞争力,是以沿海居民造作皆洋船行销,岁收银钱百十万。康熙七年(1668年),郑氏退守台湾,广东松弛海禁。康熙八年(1669年),沿海居民复界。三藩之乱平定之际,福建、广东督抚上疏,废除海禁、准民出海。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台湾平定,沿海居民复归故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开海,准许百姓对外贸易,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总领本省海关口 岸。自开禁后,每年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禁止南洋贸易,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萎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
——摘编自《康熙海禁》
材料二 邓小平认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利用外资是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收包括由资本主义创造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国际化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深度推进。1978—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6.7% ;吸收外资连续1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对外开放优化了世界经济格局,拓宽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朝对“海禁”的态度。(6分)简析康熙朝“开禁”的 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概括邓小平 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影响。(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 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 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 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问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形成你自己的观点,利用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信息简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1978年后,我国农村某些社办企业,为扩大生产能力,自发集资入股、股金分红,形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我国股份制改革开始萌芽了。1983年,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成立。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堂入室。1997年,资本收益率只有3.29%的中国国有企业深陷危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面推 开。2002 -2007年,国有企业户数每年减少近1万户,但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9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2500亿元。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完善了市场经济微观体系建设,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股份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影响。(6分)
内江市高中2022届零模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 B 25. A 26. A 27. D 28. C 29. A 30. B 31. C 32. A 33. B 34. D 35. C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41(25 分)
(1)态度:康熙朝初年沿袭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郑氏退守台湾后,逐渐松弛海禁,准许百姓对 外贸易;康熙朝后期,禁止南洋贸易,加强了海禁。(6分)
条件: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具有强大竞争力;沿海反清威胁逐渐消除,国内政治形势逐渐稳 定。沿海督抚、官民有较强的对外开放意识。(6分)
(2)原因:其出现是吸取了中国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结果;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人的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正确认识;积极吸收所有人类文明成果。(6分)
影响:为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方针政策提供了指导原则;引进了资金技术人才,推动了我国改革 开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积极融入世界;优化了世界经济格局 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世界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7分)
42.(12 分)
示例观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长期延续是多种因素的结果。(3分)
论证:中国封建传统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它的长期延续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1)这一制度继承了中国夏朝形成的“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经济上,这一制度的形 成和延续,是传统中国最主要经济成分封建个体小农经济的结果。
(3)思想上,这一制度 长期延续与儒家思想的不断继承、发展、完善,发挥其社会教化和调节功能有密切联系。 (6分)
所以,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意识上诸多因素,促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 了两千多年。(3分)
45.(15 分)
(1)原因:农村自发股份制、深圳股份制企业建立为其提供了改制示范;上海证券交易所为其 提供了改制筹资空间;中共14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 革的需要;国有企业效益低下,深陷危局;吸收和学习了西方股份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模 式和经验。(9分)
(2)影响: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完善了市场经济 微观体系建设;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股份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快速 转型发展,度过了危局;改制成功使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发挥了主导作 用,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