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麓山国际高一暑假中期检测生物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细胞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生命的结构单位
C.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D.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用高浓度的尿素作为溶剂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 )
A.尿素与蛋白酶的作用效果相似
B.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过氧化氢酶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活性不变
D.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上述“变性”的发生
3.人类至今也未实现人工组装细胞,这说明细胞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密切联系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下列对细胞结构、功能及其联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可以为溶酶体合成酸性水解酶提供能量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了细胞壁的形成
D.细胞核内转录出来的mRNA为核糖体上进行的翻译过程提供了模板
4.一般认为生物膜上存在一些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载体分子,载体分子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载体的活化需要ATP,其转运离子的情况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可知载体分子与酶都具有专一性
B.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磷酸激酶与ATP水解有关,磷酸酯酶与ATP合成有关
D.失活的载体在膜中磷酸激酶和ATP的作用下又可使其磷酸化,而再度活化
5.在植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需要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只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
B.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D.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持续加快
6.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7.对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中的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图中果蝇能产生AXW、aXW、AY、aY四种配子
8.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称为DNA甲基化。基因甲基化可以导致其不能转录属于表观遗传学。这种变化可以在细胞间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也相同
B.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基因甲基化属于不利于生物的变异
D.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9.在内外因素作用下,染色体可能发生断裂,断裂端具有愈合与重接的能力。当染色体在不同区段发生断裂后,在同一条染色体内或不同的染色体间以不同的方式重接,导致各种结构变异的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互换片段含有的基因数相同
B.若图乙断裂后的短片段丢失,该生物体的细胞中会存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种变异
C.图丙的断裂重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两条染色体分别出现基因重复和基因缺失
D.三种断裂和重接导致的变异都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0.(★★)下面甲、乙、丙、丁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四个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可进行丁图的全部过程
B.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能进行甲、乙过程,但不能进行丙、丁过程
C.丙过程中有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一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D.甲、乙、丙过程均可发生于根尖分生区细胞,且均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1.(★★)5-B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菌,接种到含有A、G、C、T、5-B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要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至少需要经过的增殖次数为
( )
A.2次
B.3次
C.
4次
D.5次
12.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②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③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螺旋状结构模型。
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二、不定向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完全正确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3、(★★)如图表示人体能量代谢的有关过程,A、B、C、D、E、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能量,a、b、c表示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过程的每个阶段均能合成ATP
B.若图中数据代表对应过程能量值,则B<D+E+F
C.图中b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进行
D.c过程的进行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
14.表中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模板
原料
酶
产物
A
RNA
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RNA
B
DNA一条链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RNA
C
DNA一条链
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DNA
D
RNA
核糖核苷酸
逆转录酶
DNA
A.A
B.B
C.C
D.D
15.
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如图),编码区能转录并编码蛋白质。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的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重复如果发生在非编码区不属于基因突变
16.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定向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为选择因素
三、简答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17.(10分)西瓜在栽培中常受到弱光逆境胁迫,研究发现,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暗适应的西瓜叶片后,弱光逆境下的西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转化后的光能可储存到
中,从而为暗反应中
提供能量。
(2)用ALA处理西瓜,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如图:
实验结果说明,ALA的作用是
。
请结合以上研究分析遮阴条件下西瓜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若要研究ALA对盐(氯化钠)胁迫下的无土栽培的西瓜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请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
。
18.(14分)科学家们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上的文章中提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肝脏,其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修复肝脏时,干细胞通过
过程产生肝脏细胞。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但是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这是因为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
不同。
(2)图一中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一中的
(填字母)。
(3)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图二是人体扁桃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中a=
条。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条数为
。
(4)酗酒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
,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死亡过程称为
。
19.(12分)某科研机构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并对该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请思考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研究人员介绍,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比HIV的遗传物质更稳定。据此可初步推测,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理由是
。
(2)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对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进行研究,分析其五碳糖或碱基种类均可作出判断,如果
,则为DNA。
(3)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物质种类,将宿主细胞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培养基中的各种核苷酸是否都需要标记?
,理由是
。
(4)若该新型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在其DNA分子中A有P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的G有
个。
20.★(10分)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虫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虫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该昆虫的黑色翅和灰色翅由基因A、a控制。某小组让黑翅(♀)与灰翅(♂)个体交配,得F1,再选择F1中灰翅雌雄虫交配,得到F2。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F1
F2
黑翅(♀)x
灰翅(♂)
黑翅(♀):灰翅(♂):黑翅(♂):灰翅(♀)=1:1:1:1
灰翅(♀、♂)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出黑翅对灰翅为
(填“显性”或“隐性”)。某同学通过该杂交实验推断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你认为该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请画出遗传图解支持你的观点,并据此得出结论:
(2)该种昆虫的灰翅有深灰色和浅灰色两种,且受基因B、b影响。两只黑翅雌雄昆虫交配,子代雄性中黑翅:深灰翅=3:1,雌性中黑翅:深灰翅:浅灰翅=6:1:1。
①两个黑翅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②若选择子代中的深灰翅、浅灰翅个体,让它们随机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1.★(14分)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
__隔离。依据现代进化理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
。
(2)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
。
(3)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殖隔离三个环节,依据
判断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4)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协同进化。协同进化可以概括为
。
(5)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
第
2
页
共
3
页
)2021麓山国际高一暑假中期检测生物试卷参考答案及详解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B
A
D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
16
答案
B
A
ABD
ACD
C
CD
二、简答题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ATP(ATP和[H]或NADPH)
糖类的合成(或C3的还原)
(2)ALA
可以减弱遮阴对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影响
遮阴条件下西瓜叶片的气孔开度不受影响,但遮阴条件影响了光合作用中暗反应,导致暗反应减弱,胞间CO2浓度升高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无土栽培西瓜幼苗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1分)
②甲组在正常营养液中培养,乙组正常营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丙组在正常营养液中加入适量ALA,丁组在正常营养液中加入高浓度氯化钠溶液和ALA。(至少设3组得2分)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四组西瓜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1分)
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1分)
执行情况(1分)
(2)ACDEB
CD
(3)92
0
(4)细胞坏死
(1分)
细胞凋亡(1分)
19(每空2分,共12分)
(1)DNA
DNA一般是双链,而RNA一般是单链,DNA的结构比RNA更稳定,不易发生变异
(2)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含有碱基T
(3)不需要
如果对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该病毒的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在病毒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4)1.5P
20.(每空2分,共10分)
或
深灰♀:深灰♂:浅灰♀:浅灰♂=6:7:3:1
21.(每空2分,共14分)(1)生殖
地理隔离(2)少
(3)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
(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5)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答案详解:
1.解:A、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A错误;
B、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B正确;
C、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2.解:A、尿素只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会使蛋白质的肽键水解,与蛋白酶的作用不同,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可以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复性效果,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在尿素中的空间结构改变,因此过氧化氢酶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活性改变,C错误;
D、双缩脲试剂只能检测肽键结构,不能检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B。
3.解:A、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A错误;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组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在中心粒周围发出无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高尔基体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C正确;
D、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mRNA移动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作为翻译的模板,D正确。
故选:A。
4.解:A、题干信息“载体分子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说明载体分子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也有专一性,A正确;
B、土壤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有氧呼吸酶的活性影响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
C、据图分析,磷酸激酶的作用是在ATP和底物之间起催化作用,将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上;磷酸酯酶是通过催化磷酸酯键水解使载体去磷酸化的酶,C错误;
D、图示未活化的载体,在磷酸激酶的催化下,可获得ATP转移的磷酸集团,而再度活化,D正确。
故选:C。
5.解:A、温度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也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呼吸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A错误;
B、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B正确;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错误;
D、由于载体的限制,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不会持续加快,D错误。
故选:B。
6.解:①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不能再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①错误;
②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②正确;
③一个精原细胞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③错误;
④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过程,而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
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等大,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⑤正确;
⑥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⑥错误。
故选:A。
7.解:A、图中生物自交,即AaDd×AaDd,子代中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8,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到的,B图中染色体没有发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由D图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D图中果蝇能产生AXW、aXW、AY、aY四种配子,D正确。
故选:D。
8.解: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可能不同,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A错误;
B、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是影响的转录过程,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若被甲基化的基因是有害的,则有害基因不能表达,基因甲基化后不一定属于有害生物的变异,C错误;
D、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后,则不能正常控制细胞周期,会导致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D。
9.解:A、图甲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交叉后断裂重接的片段是对应的联会部位,故互换片段含有的基因数相同,A正确;
B、图乙所示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图乙断裂后的短片段丢失后,该生物体的细胞中会存在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还缺少一条染色体,即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丙的断裂重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左侧染色体出现基因重复,右侧染色体出现基因缺失,C正确;
D、三种断裂和重接中,图甲发生了基因重组,图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图丙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些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都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错误。
10.见暑假作业P29第6题
11.见暑假作业P27第7题
12.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时没有进行实验,因此不会涉及对照实验,①错误;
②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该实验设置了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②正确;
③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中有对照实验,③正确;
④由以上分析可知,艾弗里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最终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正确;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螺旋状结构模型(物理模型)时没有进行实验,因此不会涉及对照实验,错误。
ABD详见暑假作业P8
10题
14.解:A、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RNA的复制,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酶是RNA复制酶,A错误;
B、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酶是RNA聚合酶,B正确;
C、以DNA为模板合成DNA是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中DNA的两条链都是模板,C错误;
D、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是逆转录,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15.解:A、重复序列位于膜蛋白基因编码区,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嘌呤碱基的比例=50%,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不会影响该比例,B错误;
C、CTCTT重复6次,即增加30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的比例关系为3:1,则正好增加了10个氨基酸,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
D、非编码区也是基因片段,所以非编码区重复也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
16.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意味着生物的进化,但生物的进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
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为选择因素,D正确。
故选:CD。
三、简答题
18.(1)干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产生肝脏细胞,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中遗传物质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2)A为间期,C为前期,D为中期,E为后期,B为末期,其中染色单体前期出现,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3)图中a染色体加倍,为92条,扁桃体绝大多数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4)酗酒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机体对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19.(每空2分,共12分)(1)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一般为单链,结构不稳定;DNA一般是双链,结构比RNA稳定,不易发生变异,所以可初步推测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2)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所以,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或含有碱基T,则为DNA。
(3)如果将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检测到的病毒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应该只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或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4)根据题意,DNA分子中的全部碱基数为5P,A为P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为P个,则C+G=3P,则C=G=1.5P。
20(每空2分,共12分)见暑假作业P22
12题
21(每空2分,共12分)见暑假作业P42
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