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课
第三章
【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主要是探究
(
)
A.声音的传播条件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的影响因素 D.音色的影响因素
2.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逐渐减小,此现象
(
)
A.可说明空气变少,铃声消失
B.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可说明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纸片因
发声,纸片声音通过
传入耳朵,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5.如图所示,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水中鱼群的位置,这不仅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如果船底的声呐发射一束超声波,经2
s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信号,则鱼群到渔船的距离为
m。(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0·烟台中考)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2.(2020·丹东中考)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3.(2019·株洲中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二 声音三特性的判断
4.(2019·福建中考)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5.(2020·益阳中考)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玻璃瓶,它们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
A.音调 音色
B.响度 音色
C.音调 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6.(2019·江西中考)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
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特征。?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变化,随着水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从而引起音调的变化。
(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但是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3)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依据。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考点三 声音的综合应用
7.(2020·成都中考)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8.(2020·滨州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PAGE
-
5
-单元复习课
第三章
【思维导图】
① 振动 ② 真空 ③ 物体振动的幅度 ④ 物体振动的快慢 ?
⑤ 产生处?
⑥ 传播过程中?
⑦ 20
000?
⑧ 20 ?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主要是探究
(B)
A.声音的传播条件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的影响因素 D.音色的影响因素
2.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逐渐减小,此现象
(B)
A.可说明空气变少,铃声消失
B.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可说明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振动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纸片因 振动 发声,纸片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耳朵,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下面 (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5.如图所示,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水中鱼群的位置,这不仅说明 液体(海水) ?
可以传播声音,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如果船底的声呐发射一束超声波,经2
s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信号,则鱼群到渔船的距离为 1
500
m。(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0·烟台中考)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2.(2020·丹东中考)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 振动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3.(2019·株洲中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振动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会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二 声音三特性的判断
4.(2019·福建中考)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5.(2020·益阳中考)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玻璃瓶,它们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B)
A.音调 音色
B.响度 音色
C.音调 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6.(2019·江西中考)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 音调 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响度 特征。?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变化,随着水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从而引起音调的变化。
(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但是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3)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依据。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考点三 声音的综合应用
7.(2020·成都中考)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C)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8.(2020·滨州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