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法国号》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相关 领域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教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 指导思想: 本设计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授课班级已有能力,以这一学段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为主线,善于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与表现欲,探索各种打击乐器的表现方式,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歌曲相关技能的教学。
(二) 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领域的相关建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作。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演唱,表演及编创,注重过程性评价。
基于以上原则,设计了本节唱歌课——《法国号》,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形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音乐风格分析
这首歌曲《法国号》,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自豪地介绍着他的小伙伴—法国号。同时间接地表现了小主人公每天兴趣十足、刻苦练习的可爱形象。歌曲《法国号》的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使用了简单的旋律进行,同时结合三拍子特有的律动感,使得整首歌曲变得既生动又活泼。
歌曲结构分析
歌曲是以四小节为一乐句的方整性结构,四个乐句节奏均采用同一节奏型,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旋律也是完全重复的。第二乐句则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下行二度的模仿进行。在第四乐句中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la”,连续跳进的音型 ,表现了小主人公乐观自信的形象。
3、歌曲歌词分析
歌词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歌词相同。歌曲这前三个乐句的前两小节的旋律都是模仿法国号经常吹奏的分解式和弦的节奏音型,配合歌词所表现的法国号吹奏时的象声词,更突出了音乐的主题。
第一句
嗡巴巴
嗡巴巴
谁在唱歌
第二句
嗡巴巴
嗡巴巴
每天这样
第三句
嗡巴巴
嗡巴巴
谁在唱歌
第四句
那就是
我的
法国号
4、相关知识
法国号又称圆号,是一种中音铜管乐器,因调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型号。现今交响乐队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活塞式F调圆号。它的音域较宽,音色圆润柔和,演奏时,能发出庄严、宏伟的声音。圆号很富有表现力,它既能吹奏旋律又可以配置和声。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教学资源:
本课教学对象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课上爱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班中十多名学生学习过声乐、钢琴、民乐和舞蹈,以及其他它乐器,整体演唱能力不错,但也有几名学生能力较差,形成两极分化。
2、知识储备:
在本课前,部分学生对五线谱有一定的认识,对打击乐器有一些了解。
3、学生优势:
1.对音符的时值掌握较好。能够对照谱例,准确识读由上述音符组成的节奏。
2.本班学生识谱视唱能力很好,能够自主视唱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乐谱。所以在本节课中,老师的一些要求不存在学习上的障碍。
4、存在问题:
歌曲的第四个乐句,在演唱时可能会不太好掌握。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
1、教学方式:
启发想象,引导参与,过程体验。
本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体验、创编、探究和合作。教师通过自身示范、语言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究,从而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表现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体验:教学中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让学生在一次次聆听、演唱中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进行打击乐编配,在编创的过程中创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尝试探索,老师运用正确的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通过视唱、聆听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量的均衡,音乐的表现力。让学生体验在演唱歌曲时,自己不能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而是要让自己去和大家协调整齐,当听到那欢快和谐的歌声时,相信学生会被自己和同伴们的歌声所感动,会被大家和谐配合而感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了他们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2、教学手段:
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引出教学话题,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有效示范、启发指导学生。
(四)、技术准备
1.搜集法国号的资料、演奏方法。
2.教材配套光盘相关材料。
(五)、前期教学状况
课前学生以预习方式了解了一些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法国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演唱曲谱。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表演。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法国号》,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演唱曲谱。
(二)教学难点: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二)、歌曲导入
1、律动练习,伴随《法国号》伴奏音乐,和老师做律动。
2、播放歌曲《法国号》。说说歌曲中你听到了哪些音乐信息,歌曲情绪,速度。
3、《法国号》歌曲介绍,嗡巴巴节奏练习。
(三)、新课学习
1、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曲谱。
逐句学习,完整演唱。
2、歌曲学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2)随琴慢速演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指出: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
(3)教师教唱第四句,讲解难点处——一字多音。
(4)讲解连线的作用是圆滑。
(5)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3、了解歌曲四句内容,加入打击乐器、根据乐器加入动作为歌曲伴奏
分声部、小组为歌曲伴奏:
(1)讲解二声部伴奏方式。
(2)一部分学生徒手使用打击乐器(三角铁)演唱歌曲,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沙锤)为歌曲伴奏并演唱歌曲。
(四)扩展与小结
欣赏法国有名的建筑物及景色,了解法国号的知识以及演奏方法,并欣赏法国号演奏的视频。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课后小结,梳理所学内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评价,体现教学效果。
评价量规:学生在歌唱、表演活动之后,运用以下表格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在相应的位置上划“√”.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音准
节奏
情感
互动
很好
较好
还需提高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紧紧抓住作品主要特点,结合学生原有储备设计教学内容。
1、突出《法国号》歌曲的风格
在本次音乐教学中,我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调动其自身的各个感知通道,参与音乐,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通常情况下,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其最大的特点。加深对各种乐器演奏方式的了解,通过本课,引出并总结认识的各种打击乐器。
(二)针对学生特点,采用适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演奏等活动。
1、创设情景
本课中师生开始时共同讨论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通过不同的动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以三角铁、沙锤两种乐器为纽带,贯穿始终。以感知三拍子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及它起伏荡漾的感觉。通过对比,比较,自主体验,实践,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及不同速度带来的不同的变化,学生在轻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了歌曲带来的热情自信。
2、关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本课设计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音乐表演的状态。课堂中及时进行评价,并设计了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使学生充分的体验、了解、表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