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一课时 响度 音调 音色
考点一 响度
1.(2020·广西中考)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扩音器的作用是
(
)
A.让声音传播得更快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改变声音的音色
2.联欢会上,小阳为大家敲起了欢庆的大鼓,如图所示,他重敲和轻敲鼓面,改变的是声音的
。?
3.
(2021·宁德质检)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
考点二 音调
4.(2020·镇江中考)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
)
A.振幅
B.频率
C.材料
D.结构
5.
(2021·福州质检)用一塑料片刮木梳的齿,这时可以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先慢慢刮然后迅速刮,随着塑料片运动的加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
,由此得到结论: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6.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
,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拨钢尺,并仔细观察
,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实验表明:发声频率越高,音调越
。?
考点三 音色
7.(2020·长春中考)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8.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地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9.(2021·三明质检)有些手机具有声纹解锁功能,即只有当设定密码的人说出此密码时,手机才会解锁。“声纹”记录的应该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
10.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1.(2020·鄂尔多斯中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12.(2020·绵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13.
(2020·济南莱芜区中考)如图所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弹奏古筝时,弦会因为
而发出声音,古筝上琴弦的长短不同,弦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2)如图乙所示,向鼓面撒些小纸片,并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小纸片跳动的幅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15.(2021·福州质检)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40
0.5
②
钢
a
b
③
尼龙丝
30
0.5
④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分别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两根编号分别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a应
40,b应
0.5。(均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4)探究过程常采用下列主要步骤:A.分析归纳得出结论;B.设计和进行实验;C.提出问题与猜想。这些探究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代号)。?
(5)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法。?
PAGE
-
5
-第二课时 噪声的防治
考点一 噪声及其来源
1.小明正在家中专心做作业,突然听到邻居家传来动听的歌声,这歌声对小明来说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
2.诗琪正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下面各种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
A.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
B.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
C.隔壁班朗读课文的声音
D.老师讲课的声音
考点二 噪声的控制
3.(2020·盐城中考)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
4.为了确保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和考试环境。很多省市在中、高考考试期间,会禁止市区单位施工,特别是产生较大噪声污染的。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
A.人耳处
B.声源处
C.传播过程中
D.以上都不是
5.如图所示,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防止风吹到头部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0·西宁中考)我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控制噪声角度分析,这是在
减弱噪声。?
7.(2019·日照中考)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8.“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9.(2021·福州质检)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减弱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减弱和
减弱。?
【视野放大镜】——创新探究
10.(2021·福州质检)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
(选填“不同”或“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PAGE
-
3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一课时 响度 音调 音色
考点一 响度
1.(2020·广西中考)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扩音器的作用是
(B)
A.让声音传播得更快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改变声音的音色
2.联欢会上,小阳为大家敲起了欢庆的大鼓,如图所示,他重敲和轻敲鼓面,改变的是声音的 响度 。?
3.
(2021·宁德质检)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还与 距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考点二 音调
4.(2020·镇江中考)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B)
A.振幅
B.频率
C.材料
D.结构
5.
(2021·福州质检)用一塑料片刮木梳的齿,这时可以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先慢慢刮然后迅速刮,随着塑料片运动的加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 高 ,由此得到结论: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快慢(频率) 有关。?
6.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拨钢尺,并仔细观察 钢尺振动的快慢 ,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实验表明:发声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
考点三 音色
7.(2020·长春中考)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8.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地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进行辨别的。?
9.(2021·三明质检)有些手机具有声纹解锁功能,即只有当设定密码的人说出此密码时,手机才会解锁。“声纹”记录的应该是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或“音色”)。?
10.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D)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1.(2020·鄂尔多斯中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D)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12.(2020·绵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13.
(2020·济南莱芜区中考)如图所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弹奏古筝时,弦会因为 振动 而发出声音,古筝上琴弦的长短不同,弦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 低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低 ,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有关。?
(2)如图乙所示,向鼓面撒些小纸片,并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小纸片跳动的幅度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振幅 有关。?
15.(2021·福州质检)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40
0.5
②
钢
a
b
③
尼龙丝
30
0.5
④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分别为 ③④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两根编号分别为 ①④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a应 等于 40,b应 不等于 0.5。(均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4)探究过程常采用下列主要步骤:A.分析归纳得出结论;B.设计和进行实验;C.提出问题与猜想。这些探究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CBA (只填代号)。?
(5)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控制变量 法。?
PAGE
-
5
-第二课时 噪声的防治
考点一 噪声及其来源
1.小明正在家中专心做作业,突然听到邻居家传来动听的歌声,这歌声对小明来说属于 噪声 (选填“乐音”或“噪声”)。?
2.诗琪正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下面各种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C)
A.老师敲音叉发出的声音
B.小芳回答问题的声音
C.隔壁班朗读课文的声音
D.老师讲课的声音
考点二 噪声的控制
3.(2020·盐城中考)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B)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
4.为了确保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和考试环境。很多省市在中、高考考试期间,会禁止市区单位施工,特别是产生较大噪声污染的。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B)
A.人耳处
B.声源处
C.传播过程中
D.以上都不是
5.如图所示,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C)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防止风吹到头部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0·西宁中考)我们以 dB(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控制噪声角度分析,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7.(2019·日照中考)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8.“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传播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9.(2021·福州质检)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减弱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从声源处 减弱和 传播过程中 减弱。?
【视野放大镜】——创新探究
10.(2021·福州质检)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 相同 (选填“不同”或“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响度 (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泡沫塑料 。?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 人到声源的距离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差 (选填“好”或“差”)。?
PAGE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