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同步练习 2021-202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同步练习 2021-202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8 16:31:29

文档简介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凸透镜 凹透镜
考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2021·莆田质检)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
考点二 透镜对光的作用
2.如图所示,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草承之,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削成
透镜,因为它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把干燥的草放在透镜的
位置就能取得火。?
3.(2020·湘西州中考)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由此可知,放大镜是
透镜。?
考点三 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
4.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透镜后的光线。
5.(2020·自贡中考)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F为焦点)。
6.(易错题)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此时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一直变大,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7.
(2021·莆田质检)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折射光线将
(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8.(2021·莆田质检)在图甲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图乙中两个透镜共一根主光轴放置,且两透镜的焦点正好重合,完成光路图。
 
PAGE
-
3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凸透镜 凹透镜
考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2021·莆田质检)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A)
考点二 透镜对光的作用
2.如图所示,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草承之,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削成 凸 透镜,因为它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所以把干燥的草放在透镜的 焦点 位置就能取得火。?
3.(2020·湘西州中考)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正对着太阳光的放大镜能够在另一侧的纸面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并将纸烤焦。由此可知,放大镜是 凸 透镜。?
考点三 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
4.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透镜后的光线。
答:
5.(2020·自贡中考)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F为焦点)。
答:
6.(易错题)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此时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一直变大,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7.
(2021·莆田质检)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折射光线将
(C)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8.(2021·莆田质检)在图甲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图乙中两个透镜共一根主光轴放置,且两透镜的焦点正好重合,完成光路图。
 答:
PAGE
-
3
-第二课时 凸透镜成像
考点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上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凸透镜向下移动 或 光屏向上移动 。?
2.(2020·凉山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 ;若先移动蜡烛使物距为30
cm,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
3.(2020·连云港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 30 cm,判断依据是: 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把如图所示的鹦鹉图片放在此凸透镜下8
cm处,你所看到的像是
(D)
5.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D)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6.如图,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图示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B.能在光屏上成像,一定是虚像
C.只将烛焰靠近凸透镜,光屏上也有烛焰清晰的像
D.只将烛焰和光屏交换位置,光屏上也有烛焰清晰的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D)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5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9.(易错题)如图甲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的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乙中的(B)
10.
(2020·衡阳中考改编)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D)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左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左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右 移动。?
12.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的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
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 B 、 A 、 C 。?
透镜
像的性质
A
倒立
放大
实像
B
倒立
缩小
实像
C
正立
放大
虚像
13.(2020·眉山中考)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时,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蜡烛火焰上的一点,试作出S的像S'。
答:
14.(2020·朝阳中考改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小”)的像;?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 15.0
cm(3)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4)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选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PAGE
-
5
-第二课时 凸透镜成像
考点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
2.(2020·凉山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
;若先移动蜡烛使物距为30
cm,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
3.(2020·连云港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
cm,判断依据是:
。?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把如图所示的鹦鹉图片放在此凸透镜下8
cm处,你所看到的像是
(
)
5.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6.如图,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示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B.能在光屏上成像,一定是虚像
C.只将烛焰靠近凸透镜,光屏上也有烛焰清晰的像
D.只将烛焰和光屏交换位置,光屏上也有烛焰清晰的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9.(易错题)如图甲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的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乙中的(
)
10.
(2020·衡阳中考改编)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左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12.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的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
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


。?
透镜
像的性质
A
倒立
放大
实像
B
倒立
缩小
实像
C
正立
放大
虚像
13.(2020·眉山中考)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时,F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蜡烛火焰上的一点,试作出S的像S'。
14.(2020·朝阳中考改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小”)的像;?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
cm的范围之间;?
(3)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4)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选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PAGE
-
5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