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8 15: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目录

新课导入

字词解析

疏通文意

哲理探究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
孔子(前551—前479)
·新课导入·
《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论语》简单介绍

字词解析
·字词解析·
通假字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①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形容词作状语,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
词类活用
②吾十有五
·字词解析·
①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古义:粗糙。
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故而知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实:名词用作动词,吃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字词解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代词,指学习的内容)
“乐”
“之”
(代词,指胳膊)
(代词,指优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时习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重点段落翻译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译文: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疏通文意·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原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重点段落翻译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译文: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疏通文意·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全文翻译
·疏通文意·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全文翻译
论语
·疏通文意·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全文翻译

哲理探究
·哲理探究·
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哲理探究·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哲理探究·
在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谢谢观赏
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