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13.2
内能
1
★课堂引入
观察与思考
1.木工用锯锯木头时,工人做的功跑哪里去了?锯条发热,温度升高又是怎么回事呢?
2.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会儿木塞就会飞出去,那木塞的动能又是哪里来的?
3.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你能举出几个例子?
1
★课堂引入
观察与思考
1.冬天里,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变得热起来;
2.做饭时,开锅后锅盖会被顶起来。
以上现象都是因为物体具有内能,物体内能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具有哪些特点?
2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内能。
2.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3.理解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4.认识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5.初步认识内能、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3
★课堂活动
一、内能
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
2.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若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1.组成物质的分子,每时每刻都在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运动具有分子动能;
2.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间有间距,分子间具有分子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综合叫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用“J”表示。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
★课堂活动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分子动能与物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3.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某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5.状态不同,内能则不同。
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此外,还跟物体的质量、状态、种类有关。
3
★课堂活动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运动(宏观)
内能——分子无规则运动(微观)
机械能是宏观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或弹性形变程度)。
而内能是构成物体的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大小决定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状态、材料等。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一定具有内能,但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3
★课堂活动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即讲即练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
3
★课堂活动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即讲即练
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一个内能大?说明了什么?
不同,一大桶水内能大。说明物体的内能还跟分子数的多少有关。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想一想
观察现象,回答物体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太阳能里面的水温度升高了
加热后水开了
1.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吸收太阳能,水的内能增大;
2.水壶力的水,吸收热能,水的内能增大,水很快就会烧开。
我们把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现象叫热传递。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耳(J)。
注意: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在进行能量交换时,才能利用“热量”表示能量转移的多少;
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师生互动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热传递?
1.做热学实验时,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2.用湿毛巾给高烧病人降温;
3.夏天,往饮料里加冰块;
4.冬天,在太阳下取暖;
5.给铁块加热,铁块熔化成铁水。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如何理解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从高温物体
向低温物体传递;
(4)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
注意:热传递不是传递温度!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想一想
观察现象,回答物体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滑滑梯时,屁股发热
钻木取火
1.屁股发热,内能增大,是因为滑滑梯时屁股与滑梯摩擦做功;
2.钻木取火,木块内能增大,也是以为摩擦做功产生的。
由此可知,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师生互动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冬天搓手取暖;
2.烧开的水把锅盖顶起;
3.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发热;
4.汽车急刹车,轮胎发热;
5.用砂轮打磨物体时,火花飞溅。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随讲随练
1.一杯热咖啡,冷却一段时间后,咖啡的内能
;这是通过
改变物体内能。
减小
热传递
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C
3
★课堂活动
三、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随讲随练
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可从0℃的水中吸热;
B.100℃水的内能比0℃水的内能大;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
D
4
★典例分析
考点一:内能的概念
典型例题
1
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喷酒精清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4
★典例分析
考点一:内能的概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0℃的冰没有内能
D.闻到花香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
D
迁移训练1
4
★典例分析
考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典型例题
2
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随行老师提出,在漠北这样温度低于0℃的环境里,若不提供热源加热,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冰熔化。结果小明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A.炙手可热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钻木取火
D
4
★典例分析
考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图为注射器,小芳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此过程密封气体的(
)。
A.内能增加
B.分子动能减小
C.分子热运动速度减小
D.内能转化为活塞动能
A
迁移训练2
5
★课堂小结
视频小结
5
★课堂小结
6
★课后作业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B.
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
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D.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6
★课后作业
3.以下事例,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A.古代的人钻木取火;
B.放进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E.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4.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
E.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13.2
内能(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
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
【答案
】D。
【解析
】A、热水比冷水含有热量多,不对,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有的热量多,不对,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不对,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正确,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
故选:D。
2.下列关于物体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杯水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0℃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D.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内能
【答案】A。
【解析】同一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A项正确;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B项错误;
内能的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项错误;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D项错误。故选A。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
】B。
【解析
】A、根据Q=cm△t可知,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以及降低的温度有关,与物体的温度无关,因此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A错误;
B、根据分子的热运动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因此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冰熔化,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
4.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会放出多少热量,故A错误;
B选项中,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选项中,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或物体上高温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物体上低温部分)。而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C错误。
D选项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5.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
【答案】A。
【解析】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那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那种形式的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在该过程中,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是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即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变成了瓶塞的机械能,故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故选A。
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阳光晒热棉被;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
C.用热水袋取暖;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
【答案】B。
【解析】A:阳光晒热棉,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是因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取暖,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7.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给冷水加热
B.压缩的空气温度升高
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答案】A。
【解析】A图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属于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
B图中,压缩空气温度升高,是由于外力做功,空气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C图中,下滑时间,臀部发热,内能增加是由于摩擦力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D图中,搓手取暖同样也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故,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故选A。
8.(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答案
】AD。
【解析
】(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是不一定有机械能,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C都是错误的;
(2)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内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故选项D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故选:AD。
9.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
【答案
】内能;焦耳。
【解析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其单位是焦耳。
故答案为:内能;焦耳。
10.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这过程中,小明感觉到臀部发热,这说明通过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减小、做功。
【解析】小明从滑梯上自由加速下滑时,速度增大,高度减小,所以小明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感到臀部灼热,是因为滑梯摩擦力做功的原因,使内能增加,因此会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减少、做功。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答案】A。
【解析】A、钻木取火,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搓手”的方法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D。
【解析
】A、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故B错误;
C、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与物体内能多少无关,故C错误;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是能量发生了转移,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故选:D。
3.进入7月,辽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图中是人们在烫脚的地面上用锅煎鸡蛋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烫脚是因为含有的热量多;
B.
煎鸡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鸡蛋内能;
C.
能闻到煎鸡蛋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D.
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答案】BCD。
【解析】A.地面烫脚是因为地面的温度高,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
B.煎鸡蛋时,鸡蛋吸收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故B正确;
C.能闻到煎鸡蛋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蛋液粘在锅壁上,故D正确。故选BCD。
4.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物体的热量越多;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答案】D。
【解析
】A、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热量,故B错误;
C、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内能大的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故C错误;
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做功是能的转化,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D.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A.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故选C。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关于这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
B.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
C.压下活塞的过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没有对棉花做功,故A是错的;
B选项中,缓慢压下活塞,由于存在活塞和筒壁的摩擦,机械能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厚玻璃筒的内能,在慢慢下压的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增加的较小,温度升的不高,达不到棉花的燃点,棉花不会燃烧,故B错误;
C选项中,此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是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C错误;
D选项中,活塞被向上顶起是因为筒内的棉花燃烧产生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正确。
6.如图,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因为空气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______(填“
大”或“小”),所以容易被压缩。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
【答案】(1)小;(2)做功;(3)剧烈。
【解析】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
实验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空气内能。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7.咸宁有竹,海若星星。如图所示,小红和几个同学散步在星星竹海,到处能闻到翠竹的清香,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
;沿途看到排排翠竹向后移动是以
(选填“自己”或“大地”)为参照物;春天里,挖上棵春笋,能做一顿美味,炒笋的过程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笋的内能增加。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自己;热传递。
【解析】(1)能闻到翠竹的清香,属于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2)小红以自己为参照物,翠竹与自己之间的位置在变化,翠竹是运动的,所以,沿途看到排排翠竹向后移动是以小红自己为参照物;
(3)春笋在炒制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其内能的。
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自己;热传递。13.2
内能(原卷版)
一、选择题
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
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
2.下列关于物体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杯水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0℃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D.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内能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4.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5.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
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阳光晒热棉被;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
C.用热水袋取暖;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
7.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给冷水加热
B.压缩的空气温度升高
C.下滑时臀部发热
D.搓手取暖
8.(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9.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
10.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这过程中,小明感觉到臀部发热,这说明通过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3.进入7月,辽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图中是人们在烫脚的地面上用锅煎鸡蛋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烫脚是因为含有的热量多;
B.
煎鸡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鸡蛋内能;
C.
能闻到煎鸡蛋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D.
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4.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物体的热量越多;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D.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关于这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
B.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
C.压下活塞的过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6.如图,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因为空气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______(填“
大”或“小”),所以容易被压缩。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
7.咸宁有竹,海若星星。如图所示,小红和几个同学散步在星星竹海,到处能闻到翠竹的清香,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
;沿途看到排排翠竹向后移动是以
(选填“自己”或“大地”)为参照物;春天里,挖上棵春笋,能做一顿美味,炒笋的过程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笋的内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