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A
C
夏
至
6
月
22
日
前
后
冬
至
12
月
22
日
前
后
B
D
秋分9月23日前后
春分3月21日前后
地球的公转
公转
直射点变化(昼与夜)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为:
夏季大,冬季小。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四季变化
0°
23.5°N
23.5°S
夏至日
冬至日
秋分日
春分日
昼长夜短
昼最长
昼短夜长
夜最长
昼夜等长
以北半球为例: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直射北半球
直射南半球
N
N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昼夜变化
赤道(春分、秋分) ——
赤道→23.5 °N
23.5 °N(夏至) ——
23.5 °N→赤道
赤道→23.5 °S
23.5 °S(冬至) ——
23.5 °S→赤道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最长
夜最长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昼增夜减
昼减夜增
昼增夜减
昼减夜增
太
阳
光
┐
)
)
B
C
A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纬度高低不同,太阳高度也不同,太阳辐射能不同。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具有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规律。太阳高度越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五带的划分
赤 道
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 温带
北寒带
南 寒带
根据地区全年接收太阳能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成五带。
赤 道
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 温带
北寒带
南 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五带 纬度范围 阳光直射(有或无) 极昼极夜(有或无)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 无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 无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无 无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 无 有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无 有
课本122页
五带中各有什么动物?
北极熊
灵巧的北极狐狸
南极企鹅
南极鸽
寒带动物
温带动物
热带动物
五带中各有什么植物和地理风光呢
寒带风光
南极冰盖
寒带植被
热带风光
热带风光
四季分明的热带森林
我国位于哪个热量带?五带的划分有什么意义?
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
了解所处的热量带,以及各带中的植被分布、土壤种类和动物资源等特点,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
1、太阳高度角: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3、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
2、周期:
3、姿态:
4、效应:
自西向东
约一年(365.2422天)
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1)正午的太阳高度季节的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2、太阳高度一日中不断变化
(地球自转的缘故)
(地球公转的缘故)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成因: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2、直射点变化规律:
赤道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四、昼夜长短变化
1、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2、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4、全年赤道昼夜等长
五、五带划分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北回归线:
南极圈→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北寒带
南寒带
北温带
南温带
热带
1、划分依据:
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划分
1、杆影的长度和_________有关,一天中________时候杆影最短,此时杆影朝 ____________方向。
2、如图表示北半球中纬某地在夏季和冬季的中午杆影,据图判断,其中A表示的是_____季中午,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
北
A
太阳高度
正午
正南或正北
夏
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季节而变
化,北半球是夏季大,冬季小。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为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呈 __________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 附近,倾斜角度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地轴和公转轨道面成 夹角。
自西向东
365.2422天
倾斜
北极星
66.5 °
4、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我国应为_______日,南半球应为________日。
夏至
冬至
5、我们居住的房屋主卧室通常朝向南,主要依 据是( )
A、房屋设计者的习惯 B、使用者方便的角度
C、美观的角度 D、更好的采光
6、为使北半球的底层住户能在全年见到阳光, 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D
D
7、夏至日正午12点,小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杭州武林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的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A、两地竿影一样长 B、杭州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杭州的短 D、不一定
C
8、小张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察到(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A
9、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
A、北方的地形比较平坦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分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其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为了使大楼底层阳光充足,只能降低楼高或增大间隔,在楼高一定的情况下,应拉大楼房的间距来满足采光的需要
C
10、地球上存在人影始终朝南或朝北的地区吗?若存在,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
存在。北纬23.5(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朝南,则人影始终朝北。南纬23.5(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朝北,则人影始终朝南。(共25张PPT)
一天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呢?人影长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
观测杆影日变化
随着时间变化,杆影的位置和长度发生变化
观测杆影日变化
一天中杆影的长短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
杆影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大小有关
地平面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简称太阳高度)
杆影的长度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西
东
南
北
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此时的杆影朝什么方向呢?
一日杆影变化观测
(
(
(
(
太阳高度角和杆影在一天中的变化(23.5°N以北地区):
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____变 _____再变____ ,最大在______时候。
一天之中,杆影长度的变化由_______ 变 _______ 再变_______ ,最短在_______时候。
杆影的方向变化是怎样的?
小
小
大
正午
短
长
长
正午
西北—正北—东北
(地球自转的缘故)
一天中阳光照射方向和角度的不同使杆 影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相应变化。这是由于地球 的 引起的。
自转
太阳高度越大,气温越高
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是一样吗?
夏天中午
北
南
冬天中午
不一样
1
2
结论2:某地(同一点)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杆影短;冬天正午太阳高度小,杆影长。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中午杆影
夏
冬
杆影方向指向正北
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杆影的变化
夏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 ;
冬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 。
短
大
小
冷
长
热
造成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什么?
答案:地球的公转
讨论
你观察过射入室内的阳光吗 从南面窗户直射进
室的阳光,夏天与冬天相比,哪一个季节更深些?
北半球中纬度区某地正午照进室内的阳光
冬天正午
夏天正午
思考1:一年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旗杆的影子长短随着季节是如何变化的
一年中随着季节变化,旗杆影子也发生变化,冬季较长,夏季较短。
在我国的中小城市中,房地产开发商经常把房间朝南作为房价高的原因,为什么朝南的房间能卖高价?
夏凉冬暖.阳光可照射到室内,所以室内也更加明亮.
A
B
C
地球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点
00
300
300
600
600
900
900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直射。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火柴杆影子的长度为零。
远离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
)
)
太
阳
光
┐
)
)
B
C
A
在同一天的正午12点,纬度不同的地方杆影长度相同吗?
结论3:太阳高度角与 有关。以直射点为界,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纬度位置
00
300
300
600
600
900
900
思考2:在同一时间,同样高度的建筑物在杭州和深圳的影子一样长吗?请说明理由。
不一样。不同纬度同一时间太阳高 度不同,影子长度就不一样长。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角不同
2、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不同
3、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
(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时高度角最大)
地球的自转引起
(冬季小夏季大,冬至最小,夏至最大)(北半球)
地球的公转引起
(太阳直射点最大,向南、北逐渐变小)
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
2、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倾斜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课本P117
地球的公转
北极星
地轴
赤道
公转轨道
66.50
地球的公转
1、方向:
2、周期:
3、姿态:
自西向东
约一年(365.2422天)
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转 公转
中心
周期
方向
地轴
太阳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2422天)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公转时,地轴是______的,地轴北极始终指
向__________附近。
倾斜
北极星
地球自转和公转
2、为使低层住户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朝南,能充分接受太阳光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小,楼影最长。
1、太阳高度角: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3、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
2、周期:
3、姿态:
4、效应:
自西向东
约一年(365.2422天)
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1)正午的太阳高度季节的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2、太阳高度一日中不断变化
(地球自转的缘故)
(地球公转的缘故)
(4)五带的划分
1、杆影的长度和_________有关,一天中________时候杆影最短,此时杆影朝 ____________方向。
2、如图表示北半球中纬某地在夏季和冬季的中午杆影,据图判断,其中A表示的是_____季中午,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
北
A
太阳高度
正午
正南或正北
夏
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季节而变
化,北半球是夏季大,冬季小。(共26张PPT)
地球的公转
北极星
地轴
赤道
公转轨道
66.50
地球的公转
1、方向:
2、周期:
3、姿态:
自西向东
约一年(365.2422天)
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转 公转
中心
周期
方向
地轴
太阳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2422天)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公转时,地轴是______的,地轴北极始终指向__________附近。
倾斜
北极星
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公转使正午太阳高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地球自转会产生现象 地球的公转呢
(1)正午的太阳高度季节的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00
北纬23.50
南纬23.50
北纬66.50
南纬66.50
北极点
南极点
A
B
C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点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直射。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
四季形成
节气 (北半球) 日期 太阳直射点 节气 (南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赤道(0°)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北回归线(23.5°N)
赤道(0°)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______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______
(3)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______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之 ______________间往返移动
夏至6月22日
冬至12月22日
北回归线(北纬23.5°)
南回归线(南纬23.5°)
赤道
南北回归线
M
N
P
P
春分
夏至
秋分
春分
冬至
公转时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变化
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使接受的太阳光热发生变化
赤道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
(1)图示时间为___月___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_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哪个大?______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纬度)上,此图反映南半球正值____季。
太 阳 光 线
N
S
B
A
6
22
夏至
B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北回归线
冬
2、为使低层住户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朝南,能充分接受太阳光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小,楼影最长。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北纬23.5 °
太阳直射南纬23.5 ° 北半球昼大于夜
北半球昼小于夜
N
N
N
冬至(12月22日)
春分(3月21日) 秋分(9月23日)
夏至(6月22日)
昼夜长短变化
1.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2.北半球的夏半年:
自春分日(3月21日)至秋分(9月23日)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越往南,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N
3.北半球的冬半年:
秋分(9月23日)至次年春分(3月21日)
(1)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越往北,夜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则昼长于夜,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 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N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昼夜变化
赤道(春分、秋分) ——
赤道→23.5 °N
23.5 °N(夏至) ——
23.5 °N→赤道
赤道→23.5 °S
23.5 °S(冬至) ——
23.5 °S→赤道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最长
夜最长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昼增夜减
昼减夜增
昼增夜减
昼减夜增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1、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长,约多少时间?
2、该地哪个月的白昼最短,约多少时间?
3、该地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月份和你居住的地方相同吗?
北纬40°某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一、由于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成因: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2、直射点变化规律:
赤道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二、昼夜长短变化
1、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2、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4、全年赤道昼夜等长
四季变化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为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呈 __________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 附近,倾斜角度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地轴和公转轨道面成 0夹角。
自西向东
365.2422天
倾斜
北极星
66.5
2、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我国应为_______日,澳大利亚应为________日。
夏至
冬至
3、我们居住的房屋主卧室通常朝向南,主要依 据是( )
A、房屋设计者的习惯 B、使用者方便的角度
C、美观的角度 D、更好的采光
4、为使北半球的底层住户能在全年见到阳光, 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D
D
5、夏至日正午12点,小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杭州武林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的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A、两地竿影一样长 B、杭州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杭州的短 D、不一定
C
6、小张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察到(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A
7、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
A、北方的地形比较平坦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分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其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为了使大楼底层阳光充足,只能降低楼高或增大间隔,在楼高一定的情况下,应拉大楼房的间距来满足采光的需要
C
8、地球上存在人影始终朝南或朝北的地区吗?若存在,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
存在。北纬23.5(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朝南,则人影始终朝北。南纬23.5(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朝北,则人影始终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