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检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检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8 20: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5710011061700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26?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已知蜡烛位于凸透镜的左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 13?cm
B.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 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2. 燕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焦距为 25?cm
B. 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3.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
B. 当 u=15?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 u=2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3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 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 无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5.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 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6. 甲同学拿着焦距为 10?cm 的放大镜去看离他 1.5?m 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 小于 10?cm B. 大于 10?cm 小于 20?cm
C. 大于 20?cm D. 等于 10?cm

7.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8. 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9. 当烛焰离凸透镜 40 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10 厘米 B. 30 厘米 C. 40 厘米 D. 50 厘米

10. 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蜡烛与光屏如图摆放,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设想烛焰中心以 1?cm/s 的速度垂直于光具座向下运动,则 ?

A. 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移动的速度大于 1?cm/s
B. 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移动的速度小于 1?cm/s
C. 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移动的速度大于 1?cm/s
D. 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移动的速度小于 1?cm/s

11. 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 1?m 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40?cm
B.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12. 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 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 在屏上可能不成像 D. 在屏上一定有像,可能是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 若用镜头焦距为 f 的照相机拍照,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 ? 2f(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使取景范围变大一些,则照相机镜头距景物的距离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 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 处是可插人胶片的小插口,CDFE 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 处装人凸透镜当作为手电筒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 ? 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为幻灯机使用时,在 AB 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 ?。


15.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若凸透镜焦距为 12 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 A 点处,在距 B 点 5 厘米的光屏上能找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最后两空均选填“0?26”、“26?38”或“38?50 ″]


16. 小文用蜡烛、凸透镜、光屏、长直尺、火柴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沿 ?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17.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 a 、 b 、 c 三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三、实验题(共3小题;18题12分,19题14分,共26分)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填"变大"或"变小")。


19. 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 A 和 B,焦距分别为 5?cm 、 10?cm 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计划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 ? 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 A 、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 A 、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③将发光物体 A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A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保持发光体 A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将透镜更换为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A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
(2)请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
答案
1. B
【解析】由 26?cm>2f,解得 f<13?cm,A错误;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 u>v,透镜向左移动,物距变小,光屏固定不动,则当 u2. B
3. D
4. C
【解析】由题意知,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2f>v>f;
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则 2f>u>f,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 B
【解析】(1)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 10?cm 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2)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 15?cm 处,此时 f6. A
7.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及应用,难度中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由图可以看出,该物体是放在两倍焦距以外,注水后焦距变小,则相当于物体远离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远离透镜,则像靠近透镜,即向左运动,则光屏应向左移动,像缩小,A选项正确。
8. D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 2 倍焦距,像距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太近了,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远视眼镜片。
9. B
10. B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烛焰中心以 1?cm/s 的速度垂直于光具座向下运动,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蜡烛与光屏如图摆放,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于像是缩小的,所以相同时间内像移动的距离小于物体移动的距离,像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的速度,则移动的速度小于 1?cm/s。
11. A
【解析】由题意可知,人脸在距摄像头 1?m 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人脸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可知 2f<100?cm,f<50?cm,故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40?cm,故A正确;
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或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故C错误;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之内,故D错误;
故选:A。
12. D
【解析】因为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是缩小的像,说明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当物距减小一半后,仍大于焦距,即 12,所以仍然成实像;具体实像的大小决定于物距与焦距的相差程度大小:如果原来的物距大于焦距的四倍,成缩小的实像,减小一半后成等大的实像,减小一半后成放大的实像;综上所述,D正确。
13. 大于;增大
【解析】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要使取景范围变大,也就是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14. 凸透镜的焦点;右;倒立;取下套筒可做放大镜使用
【解析】对凸透镜而言,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所以灯泡灯丝应处于凸透镜的焦点的位置;作为幻灯机使用时,应增大物距,所以套筒应向右移;因为 DF 处是凸透镜,所以还可作为放大镜使用。
15. 同一高度;缩小;0?26;38?50
16. 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解析】实验前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沿同一直线依次放在桌面上;
实验前,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像才可以成在光屏的中央。
17. b;c
【解析】由图可知:a 点在一倍焦距之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 b 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2f;
c 点在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2f>v>f。
综上分析可知,蜡烛放在 b 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 c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18. (1) 放大;投影仪
【解析】已知 f=10?cm,当蜡烛在 35?cm 刻度线处时,物距 u=15?cm,f??????(2) 靠近;变小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应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像比原来小。
19. (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解析】小华计划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 ? 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是否有关”,自变量应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2) 将步骤④改为:保持凸透镜焦距不变,将发光物体 A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20?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A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析】实验时应改变发光物体 A 到凸透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