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1、概述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经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2、
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并分析其作用。
3、概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结合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内容分析其提出的革命目标,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梳理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基本史实,分析认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
5、概括国民大革命的过程,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知识记忆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性质是什么?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发展
1919年6月,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是何时在中国传播的?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1)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2)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1920年8月,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是何时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哪些重要内容?会议召开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1)召开:1921年7月23日,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2)主要内容
①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背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何时实现的?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革命的重要成果和结果是怎样的?
(1)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北伐战争: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结果:
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革命失败。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提示】
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详解】
据材料一“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上海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据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得出《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据材料二“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得出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据材料二“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得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探究二】1912年民国建立到1919年五四风雷,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沉沦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有何缺陷?与之相比,五四运动又具有了哪些新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提示】
(1)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变化:政治制度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社会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缺陷: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
新的特点:牵动的社会面很广(或群众基础广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或彻底地不妥协)。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详解】
(1)措施:根据“‘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结合所写可将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归纳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变化: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意义作答即可,政治制度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社会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缺陷:根据材料“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可将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的缺陷归纳为: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
特点:根据材料“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可概括出五四运动具有牵动的社会面很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的特点。
(3)理解: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课堂练习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人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典型事件是
A.黄埔军校建立
B.冯玉祥五原誓师
C.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C项正确;黄埔军校建立是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并未直接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排除A;冯玉祥五原誓师是表达加入国民革命的决心,并未直接打击西方列强,排除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政权,排除D。
2.叶挺独立团是一支由中共广东区委组建的军队,从进军湖南到占领武昌,在历次战斗中屡建奇功,因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殊荣。此处的“第四军”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红军
C.新四军
D.解放军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部队屡建奇功,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殊荣,故选A;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
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游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十一国庆假期出游的热门项目。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中共创立,开天辟地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会宁会师,长征胜利
【答案】A
【详解】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A正确;南昌起义建立军队,不在上海,排除B;湘赣边秋收起义,不在上海,排除C;甘肃会宁会师,不在上海,排除D。
4.2019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0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科学
B.爱国主义
C.自强不息
D.民生主义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因此“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5.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中的“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等信息来看,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国民革命运动,其中的北伐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B项;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C、D项。
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C
【详解】
根据“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可得出指的是二大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C项正确;A项是在一大,排除A;参加共产国际与“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一主旨无关,排除B;D项是三大的内容,排除D。
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剥削,实现共产主义D正确;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A;B项应为1927年八七会议的决议,排除;C项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排除C。
8.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陈独秀主张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自卫武装可应征加入国民革命军队伍,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加入与同党有联系的军队中去,以保存革命的力量。这些主张(
)
A.体现了对国民革命的反思
B.反思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C.推动了大革命新高潮到来
D.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
【答案】A
【详解】
1927年7月4日,在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关头,陈独秀和毛泽东都提出了保存革命力量的方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主张初步吸取了国民革命不重视武装的教训,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错误;此时大革命即将失败,C错误;陈独秀没有认识到农民的作用,D错误。
9.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正确;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排除;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B排除;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C排除。故选D。
10.下图是1922~1927年间,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发文中的纪念对象统计图。这表明共产党人
A.民族统一战线利于抗战的胜利
B.舆论宣传是民众觉醒的重要途径
C.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中的纪念对象看,中国共产党想要通过对苏俄十月革命及列宁、国内著名革命家、农民义和团斗争、工人运动等内容的宣传,达到动员民众,刺激民众觉醒的目的,故B项正确;从时间段看,这一时期不属于抗战时期,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对革命人物和运动的宣传,不能说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排除C;材料与“工农武装割据”无关,故排除D。第二十二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目标
1、分析宁汉合流、东北改旗易帜的意义。
2、梳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和官僚资本发展的史实,探究其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3、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及秋收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中共探索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及意义。
4、归纳概述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
5、归纳分析红军被迫长征的背景、经过、结果。
6、概括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认识其意义。
7、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感悟认识长征精神
知识记忆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张学良宣告改旗易帜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和问题有哪些?
(1)背景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表现
除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问题: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的爆发有什么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秋收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
八七会议后,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的?
(1)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三、红军长征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1933年9月,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长征的历程是怎样的?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2)进军湘贵: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军队数量锐减,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敌人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4)川康地区:遵义会议后,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5)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简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2)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
①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②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以来中国被迫接受列强所定之税则,海关行政权、关我收支与保管等业务均为到强所掌控。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呼不断1928年5月,国民政府派特使伍朝枢赴美活动,希望获得美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率先允诺及外文之承认。为与英国争夺对华外交的主动权,1928年7月,美国代表马慕瑞与宋子文签署《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主要规定:1929年元旦起中国适用关税完全自主的原则;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美国通过中美关税协定的签订,予以中国关税自主,并带动各国的跟进政策,使中国摆脱近代以来在关税上任列强宰割的地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1930年6月,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就在胡佛签署议法案的当天,股票市场暴跌。这项法案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市场和国际分工受到抑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法案引起的国际贸易下滑为农业和其他行业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
——摘编自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最终实现关税自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佛签署《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的消极影响。
【提示】
(1)原因: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美国的带动作用。
(2)影响:股市暴跌加剧经济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增加百姓负担;造成国际贸易下滑。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呼不断”可知,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1928年5月,国民政府派特使伍朝枢赴美活动,希望获得美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率先允诺及外文之承认”可知,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根据材料“美国通过中美关税协定的签订,予以中国关税自主,并带动各国的跟进政策”可知,美国的带动作用。
(2)影响:根据材料“就在胡佛签署议法案的当天,股票市场暴跌”可知,股市暴跌加剧经济危机;根据材料“这项法案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可知,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根据材料“市场和国际分工受到抑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可知,增加百姓负担;根据材料“法案引起的国际贸易下滑为农业和其他行业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可知,造成国际贸易下滑。
【探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简析支撑毛泽东观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材料二中的“分水岭事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提示】
(1)观点:毛: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李:城市中心论。依据: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或国情决定(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等);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
(2)原因:‘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损失惨重。事件:遵义会议。原因: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详解】
(1)观点,根据材料“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可得出李立三主张走城市中心道路;根据材料“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依据,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攻打城市的起义均失败,并且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社会性质下,敌人力量在城市强大,在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符合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同时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是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有力支撑。
(2)原因,根据材料“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结合所学可知,长征是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事件,根据材料“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等信息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的过程中,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建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因此材料中的“分水岭”指的是遵义会议。原因,根据材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毛泽东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会议上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课堂练习
1.井冈山时期,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正确领导
D.根据地建设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是核心,为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B正确;武装斗争是保证而非基础,排除A;党的正确领导是前提,排除C;根据地建设是在土地革命基础之上的,排除D。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毛洋东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这重要思想形成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工农干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于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故选B;北伐战争时期尚未提出该主张,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时该主张早已提出,排除CD。
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
A.陕北会师
B.会宁会师
C.延安会师
D.吴起镇会师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材料中提到的战略转移指是1934至1936年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长征胜利完成的标志性,故排除。故选B。
4.2019年春晚选取井冈山为分会场,在节目编排中将革命老区的红色传承、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展现的淋漓尽致。毛泽东在这里的革命实践是
A.参加“八七会议”
B.参加了南昌起义
C.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D.指挥了秋收起义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主要是在这里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因此C正确;ABD均与井冈山无关,排除。故选C。
5.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所在地随革命形势的发展而辗转南北。党中央所在地的变化也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如图所示,反映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是
A.由②到①
B.由③到④
C.由①到④
D.由②到③
【答案】A
【详解】
②是上海,表明工作重心在城市,①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②到①表明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故选A项;由③到④是从北京到陕北,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是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排除B项;由①到④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转移陕北,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是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排除C项;由②到③是从上海到北京,无法体现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排除D项。
6.在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他在发言中说:要规定大中地主的标准,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办法解决小地主问题,根本取消地主所有制,“如此方可以安民”。毛泽东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继承了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
C.与土地革命路线具有一致性
D.为南昌起义提供了指导思想
【答案】C
【详解】
毛泽东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根本取消地主所有制,这与后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内容基本一致,故C项正确;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并没有提出给农民分配土地问题,排除B项;南昌起义发生在八七会议之前,故排除D项。
7.1931年11月,中共中央将“凡十六岁以上工农兵劳苦民众,不分男女种族宗教,皆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权利,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等列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因宪法大纲》的原则要点,还将土地法、劳动法等交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A.力图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B.开始关注农民和农村革命
C.维护苏区各个阶级民主权利
D.重视根据地民主法制建设
【答案】D
【详解】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将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受教育权利”等写入《宪法大纲》,把土地法、劳动法等交苏维埃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等,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重视根据地民主法制建设,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力图纠正“左”倾错误路线,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已经开始关注农民和农村革命,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维护苏区“各个阶级”的民主权利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
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C
【详解】
本题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当时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说明《宪法大纲》与中国革命实际有脱节的地方,是导致“左”倾错误的重要因素,正确答案为C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在1931年制定的,国民革命运动指1924—1927年的革命,故A项错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规定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而《宪法大纲》规定“资本家、富农”没有政治自由权利,与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故B项错误;《宪法大纲》深受俄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9.下面是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宣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A.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这次党的代表大会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得出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B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材料所述是中国二大,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实现,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项错误。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1932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如下图)等五种纸币。它们的印制和发行直接起到(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
B.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
C.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
D.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
【答案】D
【详解】
针对“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苏维埃政府发行纸币,直接起到了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D项正确;统一发行纸币的直接作用不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统一货币不能直接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B项错误;有了统一的货币并不能直接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C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