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 穆
4.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汤因比
宋朝之迷
2.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懦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
3.“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 经济与社会发展与隋唐相比有什么新的变化?
探究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间接反映出,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其背景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右图为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场景。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
目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学习目标:
1.分析该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了解该时期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4.理解该时期社会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社会的变化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 )稻麦复种制已相当普及,
有些地方还可以( )
(2)一些地方还出现种植( )农户,
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 )种植始于宋朝,( )得
到大力推广
(3)( )等边疆地区农业都有显
著进步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经济作物
棉花
元
漠北东北西北云南
经济作物:茶、棉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历史纵横
北宋的人口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初期的 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余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余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代统计的口数仅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辽代统治者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
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统,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金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后,将具有先进农业文明的汉人迁至东北各地,充实人口,开垦荒地。
元世祖对农业十分重视。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泥机构大司农司,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一书指导农业生产。
2、手工业(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1)宋朝出现了以( )为代表的特色瓷器,
( )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 )
(2)宋元时期,瓷器大量( )成为中华文明
新的物质象征
(3)( )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 )
作燃料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质量。
(4)( )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进一步带动了
( ) 的发展。
造纸业
煤
印刷业
矿冶业
出口海外
青花瓷和釉里红
元朝
五大名窑
宋代的五大名窑:
鉴宝
2
手工业:制瓷业
河南开封
官窑
河南宝丰
汝窑
“你<汝>哥一定当军<钧>官”
宋代“五大名窑”分布图:
河北曲阳
定窑
河南禹州
钧窑
浙江龙泉
哥窑
元青花“鬼谷下山”
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
元朝青花瓷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的全球共享。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挖掘技术哪家强,宋朝开始采煤忙”。宋代采煤主要依靠人力挖掘,在河南鹤壁发现的宋代煤炭遗址,竖井从地面深入地下46米,向四周开掘出总长500余米的多条采煤巷道,巷道内用油灯照明,还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咱们当代的“小煤窑”见了都要相形见绌。
2
手工业:矿冶业
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
手工业:印刷业
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商业的发展包括内贸和外贸两方面。
商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繁荣。
思考:
什么是商业?商业发展原因、表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宋与辽夏金贸易,官方设置( ),民间贸易
十分活跃。
(2)北宋钱币( )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
开始出现( );( )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
作为主币发行。
(3)宋元时期( )非常繁荣,( )成
为国库重要财源;大型远洋货船装载货物等,远销
( )许多国家,主要外贸港口(
)
(4)城市兴盛引人注目。北宋( )和南宋( )
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 )是当时
北方最大的( )和( )
年铸造量
大都
临安
东京
广州泉州明州
外贸税收
亚非
海外贸易
纸币
经济中心
商品集散地
元朝
榷场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图1:宋代榷场贸易图
(与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图5: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图4:
世界最早的纸
币 ——北宋交子
图2:宋代海外贸易图
(主要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图3:中北宋开封城的热闹街市
材料6:《东京梦华录》记载,
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
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
材料5: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
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
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
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剑桥插图中国史》
城市商业
功能增强
市的时间
限制被打破,
市场化
坊市分离
制度被打破
商业娱乐活动丰富
宋元
商业
繁荣
表现
市场扩大
贸易增长
城市发展
边境市场(榷场)
基层市场:市坊制度被打破,早市、夜市繁荣
海外市场繁荣
货币发行量增多,出现纸币
商业税成为重要财源
东京、临安、大都等商业兴盛,商业功能增强
商业娱乐丰富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市场化
货币化
城市化
商业革命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在地域分布上出现的什么变化?
2、回顾初中所学知识,请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7: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长安
三、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8:“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
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史》
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三、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重心南移
思考点:
如何解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制度通常具有两重性,有利有弊。从南方考生的角度看,南北分卷不完全公平,但站在统一全国全局的角度考虑,该制度的实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知识结构
经济
之变
社会之变
?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棉、茶)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制瓷业
矿冶业——煤
印刷业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商业发展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四、社会的变化
变化
原因
变化一:
变化二:
变化三:
史料探究
材料10:宋代科举更为完善。由唐朝的“工商不得入仕”到宋代的“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基本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强调公平竞争,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材料11:“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
材料12:“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
四、社会的变化
史料探究
门
第
观
念
的
淡
化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四、社会的变化
变化一
原因
1.科举制的完善;
2.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世家大族的衰落。
门第观念
的淡化
史料探究
功利化
四、社会的变化
材料13:“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世袭人身占有) ——《唐律疏议》
材料14:“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15:“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人身束缚较强
契约关系
趋于平等
史料探究
四、社会的变化
变化二
原因
1.封建经济的发展;
2.政府户籍制度的
调整。
社会成员
身份趋于
平等
史料探究
平等化
四、社会的变化
材料16: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材料17::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社会流动
性加剧
材料18:商品经济富于流动性和分化性,引起社会变革,在引起变革诸因素中,商品经济是最根本的。——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史料探究
四、社会的变化
变化三
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
2.科举制的完善
3.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对社会
的控制相对
松弛
史料探究
流动化
四、社会的变化
原因
社会变化
1.世家大族的衰落;
2.商品经济的发展;
3.科举制度的发展;
4.政府政策的调整。
门第观念的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史料探究
(根本原因)
功利化
平等化
流动化
小结:
活动探究
宽松和谐
繁荣富足
公正平等
“宋以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钱穆
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角度列举史实论证上述观点。
繁荣富足
经济发达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物质丰富
宽松和谐
门第观念淡化
贱民阶层减少,
社会成员趋于平等
科举制度完善
公正平等
人身束缚减少
国家控制松弛
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学思之窗
宋代的社会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019年海南卷)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 瓷器 B. 茶叶
C. 棉布 D. 白银
A
练一练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C
解析: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业技术的进步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
故C项正确。
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