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9 07: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背景: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国民党已变成为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了宁、汉、沪3个集团。
宁、汉双方集中了国民党中最重要的一批领袖人物,又各自掌握着一个政府,拥有一支军队,割据着一大块地盘,因而成为最有分量的势力。他们为争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但很快地在反共的基础上开始合流。
蒋介石与汪精卫
考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东北易帜: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考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民族工业的发展
背景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考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民族工业的发展
表现
除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考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民族工业的发展
问题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共产党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刘伯承
周恩来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
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会址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秋收起义
发动: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结果: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秋收暴动》 陈玉先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影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根据地的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考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土地革命
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考点三
红军长征
背景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考点三
红军长征
背景
蒋介石从1930年10月至1933年9月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
中共党内“左”倾: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考点三
红军长征
历程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4年10月
考点三
红军长征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乌江
考点三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考点三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考点三
红军长征
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2)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后习题
1.宁汉合流得以实现的基础是(  )
A.都属国民党右派建立的政权
B.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两派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消除
D.蒋介石的下野
课后习题
解析:选B。宁汉合流实现的基础应从双方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主张、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等方面考虑,共同的阶级利益成为宁汉合流的基础,故B项正确。A项从“建立”的角度而言是不正确的。因为武汉国民政府是从广州迁来,而广州国民政府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而来。C项两派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只是暂时缓和,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致,而不是消除。D项是宁汉合流双方的前提条件。
课后习题
2.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这种变化说明了(  )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D.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
课后习题
解析:选C。由题目中“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得出近代中国民族轻工业的发展;由“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得出近代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展。所以这种变化说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故C项正确。
课后习题
3.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课后习题
解析:选C。材料“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说明商品流通过程中税负减轻,这一调整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税收政策调整与抗战的关系,排除A项;税负减轻说明百姓经济负担减轻,排除B项;国内市场早已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课后习题
4.“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的这句话(  )
A.说明了国共合作面临的困境
B.解释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C.阐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
D.强调了抗日根据地得以存在的原因
课后习题
解析:选C。材料中“白色政权”指国民党政权,“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指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由“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可知,毛泽东指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
课后习题
5.下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
A.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B.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
C.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堵
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课后习题
解析:选D。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选D项;确立武装反抗反动派总方针的是八七会议,排除A项;长征的胜利结束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排除B项;巧渡金沙江使得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堵,排除C项。
感谢您的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