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二)(第三章)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声;将小锤拿开,音叉仍会响一会,这是因为音叉
(A)
A.仍然在振动,继续发声
B.振动虽然停止,声波仍在传递
C.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虽然停止,但有回声产生
2.
(2019·东营中考)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020·甘孜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则听到的声音
(D)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4.(2019·鞍山中考)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5.2021年春晚,某演员通过AR、云技术“出现”在了春晚舞台上,与现场的演员们一起为大家送祝福。听声音我们就可以辨别出我们熟悉的演员,这主要靠声音的
(C)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6.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B)
A.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乙的音调最高
D.无论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7.(2020·呼和浩特中考)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
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C)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分贝,关于这轰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C)
A.发出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B.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时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震耳欲聋指的是响度很大
D.震耳欲聋指的是音调很高
10.(2020·威海中考)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第十八回中筝声、箫声分别由 固体 和 空气 (前两空均选填“固体”“液体”或“空气”)发出的,这些发声体在发声时都要 振动 。?
12.
(2021·三明质检)如图,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
500
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
s被探测仪接收,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为 450 m。用此种方法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3.(2020·咸宁中考)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 空气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4.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响度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
15.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其中男生发育的明显标志是“变声”,即由童声转变为成年人的声音,其声音变得低沉、浑厚,主要原因是声带振动 频率 降低,因而男生发音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降低。?
16.如图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标志,近期某市各校陆续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增强地震、火灾等逃生避险能力。某校物理小组的同学设想,如果在地震易发地带安装 次声 波传感器,一定能起到预警的作用。?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7.
(2021·福州质检)如图是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工作时,10
m范围内的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当距离超过10
m时,驱鼠效果逐渐减弱,请解释原因。
答:高频声波驱鼠器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老鼠能够听到,人耳听不到,所以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当距离超过10
m时,距发声体的距离变大,响度变小,所以驱鼠效果逐渐减弱。
18.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不同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
19.(6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在鱼缸旁说话、拍手会将鱼儿吓跑。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 乙和丁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
20.(14分)(2021·厦门质检)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几个常见的探究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到钢尺发声的响度不同。
(1)图甲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 放大发声音叉的微小振动 ,便于观察;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 。?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 传播 的条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不能传声 。?
(3)图丙实验现象说明: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钢尺振动的 幅度 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拨钢尺的力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大 (选填“大”或“小”)。?
21.(8分)(2021·泉州期中)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上面的实验。
(1)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大 。?
(2)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这个实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是却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真空不能传声 。?
(3)图甲、乙、丙是敲击音叉,使其发出不同响度或音调时所得到的声音波形图,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甲、乙声音的 响度 相同,甲、丙声音的 音调 相同(均选填“音调”或“响度”)。?
22.(10分)(2021·福州质检)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振动发出的,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响度 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3 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
(4)要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关系。他怎么操作: 实验中增加两根长度和直径为31.00、1.50和48.50、1.50的金属管,然后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需要控制响度相同,观察和记录振动的频率 。?
五、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9分
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声速与车速不变。问:
(1)汽车第一次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多远?
(2)汽车第二次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多远?
(3)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1)由题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经历的时间t1=0.3
s,
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
x1=v声t1=340
m/s×0.3
s=102
m。
(2)超声波第二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t2=1.6
s-1.4
s=0.2
s,
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x2=v声t2=340
m/s×0.2
s=68
m。
(3)汽车行驶的距离:s=x1-x2=102
m-68
m=34
m,
汽车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所用的时间t=1.6
s-0.3
s=1.3
s,
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v==≈26.2
m/s
PAGE单元综合检测(二)(第三章)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声;将小锤拿开,音叉仍会响一会,这是因为音叉
(
)
A.仍然在振动,继续发声
B.振动虽然停止,声波仍在传递
C.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虽然停止,但有回声产生
2.
(2019·东营中考)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020·甘孜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则听到的声音
(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4.(2019·鞍山中考)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5.2021年春晚,某演员通过AR、云技术“出现”在了春晚舞台上,与现场的演员们一起为大家送祝福。听声音我们就可以辨别出我们熟悉的演员,这主要靠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6.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
A.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乙的音调最高
D.无论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7.(2020·呼和浩特中考)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
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分贝,关于这轰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出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B.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时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震耳欲聋指的是响度很大
D.震耳欲聋指的是音调很高
10.(2020·威海中考)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第十八回中筝声、箫声分别由
和
(前两空均选填“固体”“液体”或“空气”)发出的,这些发声体在发声时都要
。?
12.
(2021·三明质检)如图,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
500
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
s被探测仪接收,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为
m。用此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3.(2020·咸宁中考)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4.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5.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其中男生发育的明显标志是“变声”,即由童声转变为成年人的声音,其声音变得低沉、浑厚,主要原因是声带振动
降低,因而男生发音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降低。?
16.如图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标志,近期某市各校陆续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增强地震、火灾等逃生避险能力。某校物理小组的同学设想,如果在地震易发地带安装
波传感器,一定能起到预警的作用。?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7.
(2021·福州质检)如图是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工作时,10
m范围内的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当距离超过10
m时,驱鼠效果逐渐减弱,请解释原因。
18.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
19.(6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在鱼缸旁说话、拍手会将鱼儿吓跑。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
、
。?
20.(14分)(2021·厦门质检)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几个常见的探究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到钢尺发声的响度不同。
(1)图甲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
,便于观察;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
的条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3)图丙实验现象说明: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钢尺振动的
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拨钢尺的力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
21.(8分)(2021·泉州期中)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上面的实验。
(1)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
(2)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这个实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是却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3)图甲、乙、丙是敲击音叉,使其发出不同响度或音调时所得到的声音波形图,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甲、乙声音的
相同,甲、丙声音的
相同(均选填“音调”或“响度”)。?
22.(10分)(2021·福州质检)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振动发出的,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
(4)要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关系。他怎么操作:
。?
五、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9分
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声速与车速不变。问:
(1)汽车第一次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多远?
(2)汽车第二次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多远?
(3)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