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印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9 10: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印度
——从《大唐西域记》看古印度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识读印度地图,阅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通过阅读《大唐西域记》等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理解伴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理解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森严的种姓制度、灿烂的印度文化
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突破:通过自主阅读材料,使学生对种姓制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再通过小组讨论每个阶层具体的情况,从而加深对种姓制度的理解。通过视频、新闻、史料等多种形式学生能够感受到种姓制度对印度产生的影响,进而思考种姓制度长存至今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整堂课的设计基于印度人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所以中国僧人曾经到访印度所写的书籍(例如《大唐西域记》)成为了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典籍。本课以《大唐西域记》为线索,通过引用书中内容了解古印度文化。教材内容较为分散,在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后,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文明之初——古老的大河文明,制度之思——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之源——佛教的起源发展,文化之盛——灿烂的印度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引用了201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视频,最终使学生能够感悟到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课魂。
在整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始终把课标要求作为引领,即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课程环节的设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表演话剧的方式展现自己、感悟历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整合知识等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
近年来,印度歌曲和印度电影的流行,使学生对古代印度这一内容兴趣浓厚。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学习,为同样是大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学习奠定了基础。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历史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识图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但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深入挖掘。本节课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利用视频、网络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情景短剧《西游记外传》。
2、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正是玄奘,印度人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玄奘和弟子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
学生表演情景剧。由四名同学分别扮演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激发兴趣,引起求知的欲望。
讲授新课
一、文明之初——古老的大河文明
1、展示玄奘西行路线图。
2、出示史料: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大唐西域记》卷二
3、出示古代印度、现代印度两幅地图进行对比。
4、根据印度地形图,进行活动一: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为什么这一区域能够诞生早期人类文明?
5、展示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文明遗址照片。
6、通过时间轴梳理古印度文明发展历程。
7、通过漫画、《大唐西域记》史料,讲述雅利安人的入侵,印度河流域出现许多小国家。
8、阅读教材,概括古代印度文明在孔雀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具体的表现。
二、制度之思——森严的种姓制度
1、出示史料: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gòu)不杂。
——《大唐西域记》卷二
2、雾里看花:种姓制度为何物?
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5个小组,分别为婆罗门组、刹帝利组、吠舍组、首陀罗组和贱民组。
提供每个小组所代表的等级的资料。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
3、追根溯源:种姓制度深探究
新闻一:播放视频,2019年5月一则印度新闻,因为低种姓男子在高种姓婚礼上同桌吃饭而被打死。
新闻二:一名印度女子因与“贱民”结婚,父亲雇人谋杀了他的丈夫。
4、引导学生思考:种姓制度的本质、影响以及种姓制度为什么会是印度文明的象征?
5、出示甘地的名言:“我想建立一个连穷人也承认的自己国家的国家”……
“在这个国家里,人们无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都可以自己自由接触”
6、叩问历史:种姓制度何以长存
出示三则材料,分析种姓制度持续数千年的原因。
三、佛教之源——佛教的起源发展
1、请同学们来讲佛教创立的故事。
2、解释佛教教义,分析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3、出示佛教传播示意图,讲述传播过程及影响。
四、文化之盛——灿烂的印度文化
1、出示资料,分析玄奘西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展示阿拉伯数字及雕塑、壁画图片,分析印度文化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出示钱乘旦《文明的冲突与交融》一文节选,提出问题:面对与我们文化不同的印度文明,我们该抱有怎样的心态去看待?
4、播放亚洲文明大会视频,习近平讲话。
观察地图,区分古代印度和现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区别。
通过展示卡通形象,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区别开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各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先在组内交流对所代表等级的认识,之后选出一名代表,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等级情况。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新闻,分析总结种姓制度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阅读材料,并进行归纳概括。
学生讲述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故事。
学生分析回答。
认识到玄奘西行是中印友好交往的一个例证。
使学生通过《大唐西域记》了解印度这一国家名称的翻译来源。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今印度在地理位置上区别,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逐步掌握读图识图的方法。
利用时间轴,帮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引起学生注意与兴趣
了解孔雀王朝处于鼎盛时期的具体表现。
使学生通过《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对种姓制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分小组讨论,加深对种姓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用现实的例子,视频与新闻结合的方式,更生动的展现了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影响,便于学生理解概括。
引发学生深思,种姓制度在印度长存至今的原因。
了解佛教创立的基本史实。
理解佛教得到下层人民、统治者欢迎的原因。
认识到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印度文明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来突出印度文明的多姿多彩、繁荣灿烂。
使学生认识到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课堂小结
寄语: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更加理解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