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文档属性

名称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30 17: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斯大林逝世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上台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一)政治改革
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
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
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
农业
排队买鞋
手工业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二)经济改革
——农业
玉米运动
苏联农业获得丰收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1951-1955 1961-1965 增长百分比
粮食年均产量 8850万吨 13030万吨 50%
肉类年均产量 570万吨 930万吨 60%
奶类年均产量 3790万吨 6470万吨 70%
苏联农产品增长情况比较表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把玉米种到西伯利亚!
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某些部门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改为7小时,井下、地下施工工人及从事某些特别危险的工作的工人改为每天6个小时;提高工资,全国产业工人年平均收入由1953年的925卢布到1959年上升到1160卢布。
——《1958年苏联国民经济》第127页
经济改革——工业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
尼·谢·赫鲁晓夫
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的“皮鞋”发言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巨人”漫画
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的经济结构:
重工业与轻工业
的比重为74:26;
工业与农业的比重
为82:18。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改革重点:重工业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谈判桌上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观察三个人的衣服:有何不同?
戈尔巴乔夫 1985年上台 执政
经济改革——结果: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政治改革
立陶宛宣布独立
8.19事变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
戈尔巴乔夫
经济
改革
失败
政治
改革
雪上加霜
俄罗斯国旗(左)取代了原苏联国旗 
从苏联到独联体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乱”  “僵”  “垮”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议 一 议 吧
2、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1、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