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9 13:0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2.能力目标: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
3.情感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体验。
1.交流课前布置的搜集青春期的身体特征情况。
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到了进入青春期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
2.针对学生搜集的内容教师小结。
师:儿童进入青春期,身高和体重都进入突增阶段。突增开始的年龄女生一般在10—12岁,男生一般在12—14岁。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青春期的信息并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现实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信息的激发,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3.新授:出示信息窗1的内容。
师:观察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这15个女生的年增长身高平均是多少?(2)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是怎样的?
解决问题1:全班集体做出答案。
解决问题2:你想用什么方法了解增长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一致同意整理成统计表。
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统计表。
交流展示统计表:
年增长高度(厘米) 5 6 7 8 9 10
人数 1 1 4 6 2 1
师: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你想说点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在这组数据中“8”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8”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学生可能理解为在一组数据中,出现几个相同的数据,且出现的次数最多或频率最高的一个数,就是众数)
练习:(1)课本P91自主练习1找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众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课本P91自主练习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联系区别,分析对比。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统计数据-----众数,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刚才所求的平均数和众数,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呢?
【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在观察、分析、比较中,通过老师的讲解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并自主发现众数的特点。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众数的理解与应用。
二、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1.课本第92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一家童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童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鞋的尺码(单位:厘米) 18 19 20 21 21.5 22 22.5
销售量(单位:双) 1 2 5 16 7 3 1
在这个问题里,如果你是鞋店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3.请四人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下面这道统计与问题。
五(3)班全体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下:(44人)
5.0 4.9 5.3 5.2 4.7 5.2 4.8 5.0 5.3 5.2
4.8 5.0 4.5 5.0 4.9 5.1 4.7 5.0 4.8 5.0
5.0 4.8 4.9 5.1 4.5 5.0 4.6 5.1 4.7 5.0
5.0 5.1 5.0 4.9 5.0 5.1 5.2 5.0 4.6 5.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 数








(2)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4)谁知道视力是多少就是近视了?那你觉得我们班同学的左眼视力如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
智力。注重练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
三、归纳总结,形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本第92自主练习4、5。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力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创设现实情境,引发认知冲突。通过搜集整理与学生身体发展同步的青春期的体征变化的情境,引出“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怎样”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数学寄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鞋店老板最关心的问题”以及“五年三班的视力情况”这一系列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