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考向一 小说 情节概括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考向一 小说 情节概括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9 10:5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案一
考向一 概括故事情节
素养积累
情节
线索:人、事物、情感、空间、时间
层次(结构)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
什么是概括故事情节?
怎样考情节概括
线索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表达型(暗考型)即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等。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技法攻略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祥林嫂寂然死去(结局)
祥林嫂初到鲁镇(开端)
祥林嫂被卖改嫁(发展)
祥林嫂再到鲁镇(高潮)
怎么做概括故事情节——“四妙招”
技法攻略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概括故事情节“四妙招”
技法攻略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项链》: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项链(线索:物)
《最后一课》: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线索:时间)
《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线索:地点)
概括故事情节“四妙招”
技法攻略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心理、态度),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
2018年全国卷Ⅲ中对“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分析:
心情复杂纠结→孤独绝望→重燃希望
概括故事情节“四妙招”
怎么做概括故事情节——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答题模板】
1.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概括,不能省“何人做何事”。
2.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人物较多时,从主人公角度叙述。
典题研习
钢的琴
申平
典题研习
小说中“我”与钢琴本无瓜葛,却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交汇。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层次(结构)
场面
概括内容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吴更里家
村委会
吴更里家
梦中
“我”决心帮助家境极困难的吴更,把他列入扶贫对象。
“我”梦见吴更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非常精彩地演奏钢琴曲。
村干部告诉我,群众因为吴家里有贵重钢琴拼死反对上报他为贫困户。
我们来到吴家见到钢琴,吴坚决不肯卖掉,坚信自己家里能培养出钢琴家
典题研习
小说中“我”与钢琴本无瓜葛,却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交汇。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小说以“我”的视角,围绕着钢琴展开情节:
“我”发现纰漏,引出吴更里;
“我”得知事出有因,引出钢琴;
“我”走访吴家,引出钢琴由来;
“我”劝其卖琴遭拒,凸显主题;
“我”梦到吴更里成为钢琴家,令人回味。
1.“何人做何事”
2.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枪口下的人格》
开端(第1-3段) :贝尔蒂俘虏霍夫曼。?
发展(第4-6段) :贝尔蒂保护霍夫曼,维护敌人的风度尊严。?
再发展(第7段) :贝尔蒂被俘虏。
高潮(第8-12段) :贝尔蒂脱险。?
结局(第13-结尾) :贝尔蒂赴死,维护自己的风度尊严。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枪口下的人格》
参考答案:
贝尔蒂俘敌
贝尔蒂护俘
贝尔蒂被俘
贝尔蒂脱险
贝尔蒂赴死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
②先行者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
③先行者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①小格对达子有些敌意、抵触、恼怒,认为他看自己笑话。
②达子提出两家一起耕地时,小格心里一热,内心有一丝感动,当看到达子连夜为自己耕好的土地,小格内心充满感激之情。
③当达子提出编蓑衣的建议后,小格先是误会而后高兴。
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6分)
①因感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
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
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