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写作背景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这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召开。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当时该 《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二是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49年 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题目解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主席在1949年9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开幕词,标题是开幕词的主旨。它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蕴含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迎来革命胜利的自豪与喜悦之情。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言简意赅,点出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2-6段)从参会人员、召开的原因、会议性质及会议内容等方面介绍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7-9段)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革命工作仍没有完结,要时刻保持警惕。
第四部分:(第10-13段)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的建设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第五部分:(第14-15段)以深情而坚定的语言,现实中国人民毫不畏惧的精神及对英雄的赞美与敬仰。
文本解读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2.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召开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具备了哪些条件?
(1)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主要战场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部队,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了各地的边远地区,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
(2)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共有600多人齐聚北京,有很多代表从香港、从敌占区辗转而来,参加会议的人员已经达到了大会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百废待兴,有很多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大计方针需大会解决。
3.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
(1)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来反对内外压迫者。
(3)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无私奉献,援助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2)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要人民革命中有许多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4.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的要求,这些要求在新时代有什么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要在胜利之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我们仍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个要求在新时代仍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与这个要求的精神是契合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
5.如何理解“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表明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就是说一个曾经被列强欺凌的民族,站立在世界的东方,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以当家作主的姿态,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6.毛主席在讲到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时,说“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观点一:“人多力量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国际环境也非常恶劣,所以有人口优势,有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有帮助的。如果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人口稀少,再加上生产力落后,这个国家的政权是很难巩固的。
观点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也有一些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恶化,这些科学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到了新时代,处理这个问题就更加全面合理了,既要认识到人口红利有益处,也要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危机,所以,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才是明智的。
语言赏析
①“任何”“一切”“唯一”“决无”有什么作用?
这些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或是涵盖一切可能性,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赏析“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的作用。
承上启下,既对上文“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举措进行肯定,又引出对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阐述,对经济建设困难的预判,以及对解决困难抱有的信心和希望。
③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④赏析文章最后一部分的特点。
文章结尾以气壮山河的排比句式,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
品味情感
①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愤怒、惋惜之情,“不可磨灭”则道出了情感之深切。
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写出了改变历史的骄傲、自豪之情。
③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务必”道出了对时局的高度清醒、警惕。
④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必将”道出了不予争辩的蔑视与坚定的自信。
⑤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写出了缅怀、敬仰之情。
总结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写作特点
1.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本文作为开幕词,高度凝练、层层深入,按照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既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又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危机,强调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
2.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充沛。
课文作为一篇讲话稿,语言通俗易懂且准确,如,“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等;文中还有很多充满感彩的语句,使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永垂不朽”等。
开幕词
(一)格式简介。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
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二)写作要点
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