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阶段测试一物理试题B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阶段测试一物理试题B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9 11:28:23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测试一
人教版物理试题B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一、选择题(共11小题,共44分)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定义加速度a=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Δv和Δt无关
【答案】 C
平常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  )
A.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B.太阳相对地球的运动C.太阳相对月球的运动D.地球相对月球的运动
【答案】 B
滑雪者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  )
A.v
B.(+1)v
C.v
D.v
【答案】 C
【解析】 设斜面的长度为x,滑雪者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到达中点时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v′2=2ax,联立两式解得v′=v,C正确.
手机导航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
km,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最短”则有17.4
km,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
km,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走常规路线的19.8
km指的是位移B.走“距离最短”说明路程最小
C.选择走“距离最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D.走“高速优先”,则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 B
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导致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
s,g取10
m/s2,则(  )
A.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D.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重物下降了大约两层砖的厚度,即12
cm(0.12
m),曝光时间为2.0×10-2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6
m/s.由于曝光时间极短,故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
m/s,由v=gt可得重物下降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t==
s=0.6
s,故C正确,A、B、D错误.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6
s末改变速度方向
B.0~4
s内的速度大于6~8
s内的速度
C.前4
s内的速度为1
m/s
D.后4
s内的路程为0
【答案】 C
【解析】 4~8
s内物体的速度v2=-2
m/s,方向不变,A错.0~4
s内速度v1=1
m/s,小于6~8
s内的速度,B错,C对.后4
s内路程s=(4+4)
m=8
m,D错误.
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
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
【答案】 B
【解析】 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时间与第一个小球相遇,根据位移相等有v0(t+2)-g(t+2)2=v0t-gt2
解得t=1
s,代入位移公式h=v0t-gt2,解得h=15
m.
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后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则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
B.
C.v
D.
【答案】 C
【解析】 前t时间内的位移x1=·=vt,后t时间内的位移x2=2v·t=vt,所以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故C正确.
(多选)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在2
s末回到出发点的是(  )
【答案】 AD
【解析】 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总位移为两位移的代数和,可知A、D正确,B、C错误.
(多选)做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
m/s,2
s后速度大小为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可能小于2
m/s2
B.可能等于2
m/s2
C.可能大于2
m/s2
D.可能大于5
m/s2
【答案】 AC
【解析】 根据题意,若初速度为4
m/s,末速度为6
m/s,则其加速度为a==
m/s2=
1
m/s2;若初速度为4
m/s,末速度为-6
m/s,则其加速度为a′==
m/s2=
-5
m/s2,选项A、C正确,B、D错误.
在一次救灾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2∶1
B.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2=1∶1
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4∶1
D.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4
【答案】 B
【解析】 汽车由静止运动8
s,又经4
s停止,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相等,由v=at,知a1t1=a2t2,==,选项A、D错误;又由v2=2ax知a1x1=a2x2,==,选项C错误;由=知,1∶2=1∶1,选项B正确.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图3所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
s.经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第二个计数点时物体的速度等于________
m/s,物体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_
m/s2.
(2)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5×10-2
s,t2=3×10-2
s,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Δt=0.15
s,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滑块的长度为d,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测得滑块的长度d为________cm,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为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为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最后两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交流(1分) 0.1(1分) 0.264(2分) 0.50(2分)
(2)2.45 0.49 0.817 2.18(每空2分)
【解析】 由题图可知d=8.45
cm-6.00
cm=2.45
cm,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分别为v1==0.49
m/s,v2=≈0.817
m/s,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2.18
m/s2.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1)
3
6
9
12
12
9
3
(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答案】(1)11
s (2)96
m
【解析】 (1)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
m/s2=-6
m/s2
设汽车从3
m/s经t′停止,t′=
s=0.5
s
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为
t总=10.5
s+0.5
s=11
s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
m/s2=3
m/s2
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
s=4
s
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3=
s=2
s
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2=t总-t1-t3=5
s
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2
m/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
s=t1+vt2+t3=
m=96
m
A、B两车在平直马路上同向行驶,从它们相遇时开始计时,此后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为xA=(4t+t2)
m和xB=(10t-2t2)
m.
(1)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
(2)求A、B再次相遇的时间和位移大小;
(3)分别写出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v-t图像,并标出相关数据.
【答案】 (1)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2
s 12
m (3)见解析
【解析】 (1)依据公式x=v0t+at2,对A有,vA0=4
m/s,aA=2
m/s2;对B有,vB0=10
m/s,aB=-4
m/s2,所以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分)
(2)若A、B再次相遇,则有xA=xB,(1分)
可得相遇时间t=2
s,(1分)
相遇时位移大小x=(4×2+4)
m=12
m.(2分)
(3)由(1)中数据及公式v=v0+at
可得vA=(4+2t)
m/s(1分)
vB=(10-4t)
m/s(1分)
则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2分)
在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
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
s.求:(取g=10
m/s2)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1)7.2
m (2)2.5
m/s2
【解析】 (1)设全过程下落高度为h,历时t;自由落体阶段下落高度为h1,历时t1,末速度为v;
有:h1=t1(2分)
对匀减速运动阶段,有:h-h1=(t-t1)(2分)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m/s=12
m/s(1分)
所以,h1==
m=7.2
m(1分)
(2)对匀减速运动阶段的逆过程,有h-h1=(2分)
所以a==
m/s2=2.5
m/s2.(2分)
现有一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匀速行驶,追赶前方以1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200
m,则:
(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答案】(1)245
m (2)32.5
s
【解析】(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最长时间:
t1==10
s
此过程的位移:
x1==125
m<x0=200
m
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
在追上卡车前当二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xm,则v=at2
解得t2==6
s
最大间距xm=(x0+vt2)-at=245
m
(2)设从开始经过t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
+vm(t-t1)=x0+vt
解得t=32.5
s.
【附加题】
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内的加速度
C.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BC>aOA>aAB
D.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CD
【解析】 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A错误.第1
s内、第5
s内的加速度分别为a1=
m/s2=2
m/s2、a5=
m/s2=-4
m/s2,第1
s内的加速度小于第5
s内的加速度,B错误.由于AB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BC>aOA>aAB,C正确.质点在OA段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在BC段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D正确.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测试一
人教版物理试题B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一、选择题(共11小题,共44分)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定义加速度a=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Δv和Δt无关
平常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  )
A.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B.太阳相对地球的运动C.太阳相对月球的运动D.地球相对月球的运动
滑雪者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  )
A.v
B.(+1)v
C.v
D.v
手机导航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
km,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最短”则有17.4
km,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
km,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走常规路线的19.8
km指的是位移B.走“距离最短”说明路程最小
C.选择走“距离最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D.走“高速优先”,则平均速度最大
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导致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
s,g取10
m/s2,则(  )
A.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D.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6
s末改变速度方向
B.0~4
s内的速度大于6~8
s内的速度
C.前4
s内的速度为1
m/s
D.后4
s内的路程为0
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
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
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后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则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
B.
C.v
D.
(多选)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在2
s末回到出发点的是(  )
(多选)做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
m/s,2
s后速度大小为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可能小于2
m/s2
B.可能等于2
m/s2
C.可能大于2
m/s2
D.可能大于5
m/s2
在一次救灾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2∶1
B.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2=1∶1
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4∶1
D.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4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图3所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
s.经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第二个计数点时物体的速度等于________
m/s,物体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_
m/s2.
(2)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5×10-2
s,t2=3×10-2
s,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Δt=0.15
s,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滑块的长度为d,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测得滑块的长度d为________cm,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为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为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最后两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1)
3
6
9
12
12
9
3
(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A、B两车在平直马路上同向行驶,从它们相遇时开始计时,此后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为xA=(4t+t2)
m和xB=(10t-2t2)
m.
(1)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
(2)求A、B再次相遇的时间和位移大小;
(3)分别写出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v-t图像,并标出相关数据.
在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
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
s.求:(取g=10
m/s2)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
现有一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匀速行驶,追赶前方以1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200
m,则:
(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附加题】
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内的加速度
C.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BC>aOA>aAB
D.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