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2课时,2份打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5张PPT+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2课时,2份打包)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5张PPT+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9 11:33:38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有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猜猜看,这是什么呢?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早在18世纪70年代,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就先后通过试验发现并制得了一种气体,就是氧气.但是,由于两位科学家受到当时流传的错误理论“燃素”学说的束缚,没能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理解,错过了发现空气成分的机会.
空气成分的发展史
1772年,一位叫卢瑟福的英国人发现空气中含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氮气”。
1773年前后,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够供动物呼吸而且支持燃烧,这就是“氧气”。
空气成分的发展史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他将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发现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
空气成分的发展史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目标导学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发现的?
【思考】
1.实验容器是密闭的还是敞口的?
2.拉瓦锡利用
的反应来进行实验,为什么选择汞?
3.实验现象是什么?拉瓦锡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
汞+氧气
氧化汞
加热
密闭的。
反应容易发生,现象明显;汞是液体,所占空间小;生成的氧化汞是固体,所占空间小;氧化汞加热又可以分解……
一部分银白色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思考: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
优点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
实验时间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引申拓展
受当时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拉瓦锡当时并不能确定不支持燃烧的剩余4/5气体的成分,误认为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认识到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
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目标导学二: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用品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
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②药品:红磷、水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3.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4.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时,打开止水夹。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瓶里的水的体积等于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文字反应式为:
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装置气密性不好。
2.红磷的用量不足或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3.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①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②难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
3.能否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做实验?
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
提示:木炭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硫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可燃物】: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只能与空
气中的氧气反应
交流与讨论
1.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
出其他的装置图吗?
图甲:利用放大镜聚光的原理点燃
白磷;
图乙:利用热水对瓶内的白磷加热
直至其燃烧;
交流与讨论
图丙:对密闭容器内的白磷加热,使
其燃烧,待燃烧结束,装置冷
却后,打开弹簧夹,根据注射
器活塞的位置来确定测量值。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空气
的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化碳
其他气体杂质
体积
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巧记空气的成分
氮七八,氧二一,
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
二氧化碳和杂气;
以上都是体积数,
莫与质量混一起。
注意
(1)上述比例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中的成分和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会有变化。
两种或多种物
质混合而成的
一种物质组成
从组成物质种类分析下列各组物质有何不同?
①空气
③糖水
⑦白酒
②二氧化碳(CO2)
⑤氧气(O2)
⑥五氧化二磷(P2O5)
⑧蒸馏水(H2O)
⑨冰水共存物(H2O)
混合物
纯净物
目标导学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N2、O2、CO2、P、P2O5、H2O
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保持着各自性质)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式来表示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为N2、
O2、CO2等。
【补充】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2)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同学们,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呢?
交流与讨论
纯净物
混合物
特性
表示方法
举例
联系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氧气(O2)、硫(S)、一氧化碳(CO)、冰水混合物(H2O)等
纯净的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糖水等
混合物
纯净物
分离、提纯
混合


1.研究物质的性质应该用纯净物,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物质基本都是混合物,纯净物只是相对纯度较高的物质,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不能根据“混合”“洁净”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如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
3.稀有气体包括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其中每一种气体是纯净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新鲜空气
B.矿泉水
C.澄清的石灰水
D.冰水共存物
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不同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矿泉水中有水和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所以是纯净物
澄清石灰水中有水和氢氧化钙,也是混合物
D

×
×
×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的成分
混合物和纯净物
原理
现象
结论
课堂小结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
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B
检测目标
2.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河水
D浮有冰的水
C
检测目标
3、在100升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A
78升
B
78%
C
21升
D
21%
C
检测目标
4、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D
检测目标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氮气
蒸馏水
B.铁矿石
食盐水
C.氢气
CaCO3
D.二氧化碳
空气
检测目标
D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共27张PPT)
每当看见黑漆漆的烟从那粗大的烟囱内冒出时,每当看见汽车的尾气时,每当看见垃圾堆积如山的时候,你们是什么心情?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题1
空气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曾经叫“养气”
目标导学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航天
化工
气焊
(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宇航等;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磁悬浮列车
化工原料
液氮冷冻
食品充氮防腐
【小组讨论】
(1)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填表】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氮气
1.251g/L
-209.9℃
-195.8℃
无色
气态
无味
不易溶于水
【知识延伸】氮气能作保护气,主要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另外还考虑到氮气的无毒和造价低廉。
3.稀有气体
性质:无色、无味、很不活泼。
氦(He)、氖(Ne)、氩
(Ar)、氪(Kr)、氙(Xe)、氡(Rn)
稀有气体
(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
观察与思考
稀有气体
(3)用途:
①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④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不会发生爆炸。
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目标导学二:保护空气
1.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02)、臭氧(03)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污染的三大类型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SO2、NO2等
氟利昂等
CO2含量增加
交流与讨论
3.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就越高,空气质量状况也越差。
保护空气的措施包括:
(1)及时监测空气质量
(2)减少产生污染物
实现煤炭综合利用,减少以煤为燃料,改为气体燃料;
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水电、核电,改变能源结构;
使用无铅汽油。
(3)处理废气:工厂废气除尘除污处理后排放。
(4)加强吸收: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改善周围环境。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情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多植树造林。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保护空气
氧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污染物、影响、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
1、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检测目标
2.霓虹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由于充入了哪种气体(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C
检测目标
3、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B.食品包装中充入防腐
C.灯泡中充氮气延长寿命
D.氮气支持燃烧
D
检测目标
4、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常向灯泡里面充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或稀有气体
D.氮气和氧气
C
检测目标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检测目标
D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