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课件(共47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课件(共47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9 10: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
什么叫元素呢?
H2O
氢元素
氧元素
CuSO4
硫元素
氧元素
课题3
元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体内的含量。
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中找到指定元素的一些信息
学习目标
在我们化学课本的后面,总是附有一张大的“元素周期表”,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
目标导学一:元素
质子数
中子数
碳原子A
6
6
碳原子B
6
7
碳原子C
6
8
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碳元素
质子数
中子数
氧原子A
8
8
氧原子B
8
9
氧原子C
8
10
氧元素
你能总结出元素的定义吗??
问题:区分钙元素和锌元素关键看什么?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元素
定义: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此,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元素的特点:
元素
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
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
例: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
通电
O
H
H
O
H
H
一起探究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H
H
+
我来归纳: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O
O
H
H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氧元素
氧、硅、铝、铁、
养闺女,我铁了心了!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在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元素含量顺序为:
氧>碳>氢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在海水中,元素含量顺序为:
氧>氢>氯>钠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在空气中,元素含量顺序为:
氮>氧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分类
目前已发现一百余种元素
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
稀有气体元素:
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氦、氖、氩、氪、氙
交流与讨论
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定义



①只讲
,不讲______
②是
观的概念
③只能组成
,不能构成____
①既讲
,又讲______
②是
观的概念
③可直接构成
,也可构成_______
相互
关系
元素是
原子的总称,原子是
的个体,是
中的最小粒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种类
种类


物质
物质
物质
分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
化学变化
元素
个数
个数
元素是怎么组成物质的呢?
物质物质
分子分子
原子原子
微观
构成
元素元素
宏观
组成
只讲种类
不计个数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离子离子
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宏观物质
不论个数
微观分子


分子
原子


元素
放哪里?
元素
同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组成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离子








得失电子
微观
宏观
元素
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
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
例: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
化学三决定:
1、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药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拓宽视野
元素
指钙元素
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名称,该怎么办呢?
目标导学二: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发展:
道尔顿
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C
S
O
N



镁 钠
He
Ca
Si
Mg
Na
书写方法?
第一个字母
大写
第二个字母
小写
(一大二小)
氧元素
元素符号的含义
O
不对,是一个氧原子
通常有两种含义
你们说的都对
某元素
某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的意义
意义
宏观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a.表示一种元素
b.有时还表示一种物质——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如He—氦气
Fe—铁
C—碳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若干原子,不再表示某元素。如3H只表示三个氢原子,5Fe表示5个铁原子。
你知道吗?
【思考】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①2N
②3S
③nFe
2个氮原子
3个硫原子
n个铁原子
许多化学家致力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尤其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称为“一代科学勋臣”。
目标导学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每一个纵列叫做一族
7个周期
16个族
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
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2、
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个纵列叫一个族(8、9、
10共成一个族)
3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原子序数
4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区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简介(门捷列夫)
1)横行(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纵行(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7
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8族,一个0族)。
3)每一个格:每一种元素占据一个格。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74.92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表格信息
As
33
元素的分类
碳磷硫硅碘……

氢氧氮氟氯……
氦氖氩氪……
找字的偏旁的规律?

“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金属元素
⑵非金属元素
①(“石”字旁)固态

(“氵”字旁)液态
③(
“气”字头)气态
⑶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主族(A)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个;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个;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8个(He为2个)。(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2)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3)由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接近的元素化学性质越相似,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催化剂、农药)。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图是钙元素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
钙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其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
,它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0.08
CaCl2
金属
失去
Ca2+
一、元素
1.定义: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3.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读法及写法
2.含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堂小结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检测目标
C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硅
B.氧
C.氢
D.钙
B
检测目标
3、送“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气、氮气组成的
B.偏二甲肼是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的
C.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
D.每个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C
检测目标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铁
C.铝
D.钙
C
检测目标
5、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A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