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变奏曲》教案 
教学内容:聆听《乒乓球变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了解“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 
2、学生能够哼唱音乐主题旋律,感受打乒乓球时愉快的心情,从而深刻体会到了乒乓的快乐。 
3、通过对变奏曲的学习与聆听,体会音乐《乒乓变奏曲》主题旋律进行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变奏曲的体裁。 
教学难点:音乐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唱起来吧。(齐唱《哦,十分钟》) 
 二、导入: 
 师:课间十分钟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谁来说一说有哪些课间活动? 
 生:回答(略)。 
师:谁来用动作表演表演? 
生:自由表演。 
师:现在听老师谈一段旋律,猜一猜,它表现的是哪一种课间活动,像什么在跳动?(老师弹奏《乒乓变奏曲》的主题旋律)。 
生:回答。 
师:对了,是表现打乒乓球的场景。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欣赏王志刚创作的《乒乓变奏曲》。 
三、新课: 
1、完整聆听《乒乓变奏曲》。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 
师:打球的感觉怎么样? 
 生:回答(开心愉快)。 
2、再次完整聆听《乒乓变奏曲》。 
设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回答) 
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同学们都答对了,给自己来点微型掌声。接下来的问题可有点难,同学们做好准备。 
 3、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 
师:这首乐曲是作者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首儿歌改编的,歌曲表现了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乐曲,思考你认为乐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生:回答。 
师:XX同学找出的这一句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C 
3 3 1 1 | 2 2 5 | 1 5 1 3 | 2 1 2 |3 3 1 1 | 2 2 5 | 
乒 乒 乓 乓 乒 乒 乓 乒乓 比 赛 多 精 彩 乒 乒 乓 乓 乒乒 乓 
1 5 1 3 | 2 3 1 | 
 大 家 一 起来 喝 彩 
 练习要求: 
听老师范唱旋律。 
学生跟琴视唱。 
加上歌词唱主题旋律。 
用小木琴敲出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给自己来点大型掌声。 
4、分段欣赏: 
(1)聆听变奏一 
师:乒乓球在球桌上欢快地跳跃着,一会高,一会低,一会左边,一会右边,不停地变化着。作者把它写进了乐曲中。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一段音乐。 
设问:(1)这段音乐与刚才听到的主题旋律一样吗? 
 (2)如果不一样,那与主题旋律有什么不同? 
(老师播放变奏一,并用右手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 
生:回答。(加入了左手的伴奏) 
(2)聆听变奏二: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下一段音乐。 
设问:这一段又把主题旋律进行了变化。那主题旋律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变奏二的音乐) 
如果学生没有回答上,老师再用钢琴弹奏变奏二的旋律。 
生:回答。 
(3)聆听变奏三: 
师:接下来同学们要听的这段音乐还是和主题音乐有关,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段音乐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而且主题旋律是镶嵌在右手的旋律中。 
设问:这样密集的节奏进行,表现了打乒乓球的什么场景?(老师播放变奏三) 
生:回答。 
(4)聆听变奏四和五: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大型掌声鼓励自己。最后两段音乐的变化是最难听出来的,你们可要仔细听,争取能找到主题旋律。(老师播放变奏四和五) 
师:这两段的主题旋律是以音阶和琶音的形式出现的。 
5、完整聆听: 
师:好了,请同学们再次完整聆听《乒乓变奏曲》,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数数。 
设问:主题旋律一共变化出现了几遍? 
 生:回答(主题共变化了5次)。 
6、总结、讲解变奏曲体裁。 
师:像刚才我们欣赏的这种乐曲,它的主题没变,但主题旋律的每一次出现都发生了变化。这种音乐体裁我们称它为“变奏曲”。变奏曲的形式很多,它可以在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等方面进行变化。 
师:有一首歌曲我想同学们一定都能唱(复习《闪烁的小星》)。 
师:就这一首简单的儿歌,音乐神童莫扎特把它改编成了《小星星变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片段。 
四、实践与拓展 
师:让我们学学莫扎特,一起再创作《乒乓变奏曲》。 
速度的变化: 
表现球儿飞来飞去,用什么速度?表现拉长球用什么速度? 
强弱的变化: 
表现热烈激战的场面用什么力度?表现中场休息用什么力度? 
音色的变化: 
要求学生用小木琴和老师的钢琴配合。 
4、同学们还可以进行节奏的变化。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演奏。 
五、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变奏曲”,并欣赏了一首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知道了什么是变奏曲,也自己实践了。如果有兴趣自己回去欣赏《生日快乐变奏曲》,也可以尝试写写变奏曲。只要用心,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