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图形手拉手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用剪纸方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以美化生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重点
利用剪纸的方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
三、难点
剪纸纹样的连接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咱们做个游戏好不好?猜猜老师手里有几个小女孩(学生猜)
教师打开手里的小女孩剪纸(4)
这几个小女孩在做什么呢?(手拉手跳舞)
教师总结,一个图案手拉着手,排成一排,变成了一排图案,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图形手拉手。板书:图形手拉手
【讲授】
1、图形手拉手图案还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做二方连续纹样也就是同一个纹样向左右,或者上下成带状排列形成的图案
2、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这组图案谁重复出现,排列方向如何?(第一组小鸟重复出现,是左右排队的;第二组小鱼重复出现,是上下排队的像小鱼小鸟这样重复出现的图案教单位纹样。)
3、比眼力:寻找生活中的二方连续纹样
学生汇报生活中看到的二方连续纹样,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课件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意图:了解二方纹样的形式美,装饰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的热情。
4比聪明,猜猜如何制作出二方连续纹样。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过的知识如何能制作出二方连续纹样。
教师总结:绘画,剪纸,粘贴等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剪纸的办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5学生讨论剪纸的方法制作纹样的步骤,汇报,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归纳具体的制作方法(大屏幕出示步骤的同时,教师板书:折、画、剪、粘
学生分析每一步注意事项及方法
(1)折——将纸条反复对折二到三次(如果要表现的是对称图形,建议折三次更简便。折的次数也和纸的长度及孩子手劲大小相关)。强调:一定要将边对整齐再折,折痕压实。
教师演示完大纸条的折叠方法后,再演示一遍和学生手中一样大小的纸条的折叠方法。
?(2)画——选择自己喜欢或是熟悉的图形,尽量简洁而且形象鲜明,并设计好连接点。老师画的是对称图形,
为了完成后的作品都是完整的图案,要把图形的内侧画在折痕一边,外侧画在开口一边,并一直画到边线处,这样纹样打开后才能手拉着手。
强调:图形要想“手拉手”,连接处的设计很关键,最少连接一处,而且不能太细,否则容易断掉。我们来看看不同类别的图案都是如何设计连接处的。(大屏幕分类出示二方连续纹样:植物、动物、人物及静物)
(3)剪——尽量剪的整齐。
?强调:左手捏住,用剪子的中间偏后的位置来剪,才能剪得整齐且方便转折,而且一定要注意安全!
(4)揭——动作要轻,否则容易断。
学生同老师一起打开作品,品评自己的作品。
【作业】
创设情景:老师这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品(生活食物:一次性纸杯,蛋糕盘,化妆瓶),同学们看看,你们认识吗?可是,它们太朴素了,希望同学们帮忙把它们打扮得漂亮些,你们愿意吗?
好,那我们来个“小小杯设计大赛”,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装饰一个背景。比比看,哪一组的剪得纹样数量多,质量好!还要找出有特色作品,予以奖励!
1、提出作业要求:(大屏幕出示)
?
?
每名同学独立制作完成1——2条二方连续纹样;单独纹样的绘制要形象鲜明并尽量美观;整体图案的连接处设计合理即可。
2、教师辅导要点:主要关注连接处的设计,发现普遍问题及时解决。
【评价】教师给出评价原则:单独纹样比较美观(或与众不同),连接处设计合理。把学生的制作展示在前面,让学生大胆评述,在评述时以制作的细致度、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装饰上评述。集体评议:先选出优胜组,再寻找特色作品。教师评价。
【拓展】
我们的祖先早已发现这一纹样,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开始,到了商周,青铜器上的风格厚重古朴,汉代漆器鼎盛时期,唐代唐草纹也起源于二方连续纹样。希望同学们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延续文化传承。
板书设计:
图形手拉手
——二方连续纹样
教师范作
制作步骤:
1折
2画
3剪
4粘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