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橙色的画》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三间色的色相。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
应会: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的重点:
通过调色认识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准备上课。
二 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用布袋把桔子、芒果、菠萝、胡萝卜、哈密瓜等水果装起来。
师问:谁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把用水果做的色标卡片:橙色的橘子、桔红色萝卜、桔黄色菠萝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视觉、触觉上体验生活中的橙色,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师问:你知道这些水果是什么颜色?
板书课题 《12 橙色的画》
三 激情入境、学习新知。
1、师问:你知道橙色的由来吗?今天老师要和咱们班同学一起来变一个小魔术,谁愿意来做一做?
学生活动并观察:由学生把红色的水和黄色的水混合在一起,摇一摇。观察红色由多到少的倒入逐渐变成什么?
学生报告结果:(1)橙色是由红色加黄色得出来的
(2)逐渐变成桔红——橙——桔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魔术游戏,促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教师小结:由两种原色相加得出的色叫间色。
板书:间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知识,突出重点。]
3、师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东西和场景是橙色的?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感受橙色。]
4、师问:橙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件:橙色的风景艺术作品有 麦场、夕阳、枫树林、秋天落叶、火光、红色的花等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快、喜悦、温馨、热烈的感觉。
5、师:让我们来欣赏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橙色的。
出示课件:
第一幅图《收获》 老师介绍画家:凡高是荷兰的一位画家,他是一位后印象主义画家。
师问:(1)画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和场景?
(2)这幅画中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第二幅《晚钟》画家米勒。
师问:(1)你能看出这幅画表现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吗?
(2)这幅画中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
凡高的《向日葵》、克利的《霍夫曼的场面》等等,其他几幅由学生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艺术家作品、体验橙色带给我们的感觉,并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会用美术术语评述艺术作品,从而突破重点。]
6、欣赏学生作品,扩展学生的思路。
7、师:看到画家们的画,老师也忍不住想画一幅画。
教师画一幅《日落时的果树倒映在水中》的画,并边画边讲解画法。
[设计意图:解决绘画时的选材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学生“无从下手”的实际问题,通过老师的范画,讲解一些技法,突破教学难点。]
8、你想用橙色表现一幅什么样的画?
四、作业设计
师:今天就让我们用橙色来创作一幅作品吧!
出示作业要求:(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和应用色彩能力、创新能力。]
五、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六、作品展评
1、展示作品:把作品拿到前面贴在黑板上展览;
2、学生评价: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3、作者介绍: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
4、老师点评:表扬、激励学生、鼓舞士气。
5、评出今天的最佳创新奖,并授予封号。
七、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老师小结: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在今后生活中多观察生活,探索奥秘,把你们感兴趣的事物记录下来,作为我们下节美术课研究的课题。
八、板书设计 :
十二 橙 色 的 画 桔红 橙 桔黄
学生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