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
教 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单 元:探索神奇的大自然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采用儿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文中6个生字。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掌握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本课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交流,体会出学生的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
诵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味儿童对古老的原始森林的慨叹是文章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对于摇篮,大家并不陌生,可是人类的摇篮是什么?说说你所了解的原始森林的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怎样生活吗?课件展示茂密的原始森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一)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二)把诗歌读熟。
(三)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在课文中找。
(四)认读词语课件展示。
(五)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课件展示
(六)指名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先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课件展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二)反复诵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激发想象。
(一)教师引导学生读书,设疑:我们人类的祖先在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会做什么呢?
(二)学生自读,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课件展示
1. 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原始森林)
2. “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 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课件
三、以画助读,展开想象。
(一)让我们也展开联想,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吧!画一画吧!
(二)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课件展示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二)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小组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
(三)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要和相同的偏旁部首的相联系例如“妈、奶、姐、好”等来书写记忆。注意“女”字做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这几个字:都有“心字底”,每一部分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不要写得太长。
“曾”:不容易写,教师要示范。
“远”:是“走之旁”。
“忆”:是“竖心旁”。
(四)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从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设疑,激发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多读书。考查学生能理解多少,培养他们自己提出疑问的能力。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充分设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体会祖先的快乐和我的美好想象。
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并配上他们的模仿,更能加深理解,感受课文内容。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美丽的摇篮,动脑想想我们人类的祖先还可以怎样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书写生字是二年级学生的重点,针对个别字,应作主要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写字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识字。
加强练习,规范书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