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祖先的摇篮》 教案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祖先的摇篮》 教案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9 21: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祖先的摇篮
教材分析
这首散文诗共有五个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地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相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学生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学生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如让学生谈论:对于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说说你了解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在原始森林里吗?当然,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展示。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要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之后,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想象的。由表达转向阅读,在阅读中解开疑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原始森林的美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教师板书:摇篮。
2.说说什么是摇篮。(小宝宝睡觉的地方)
3.出示句子,学生朗读,进一步认识摇篮。
蓝天是白云的摇篮;
大海是鱼儿的摇篮;
树林是小鸟的摇篮;
泥土是种子的摇篮;
故乡是我们的摇篮。
4.教师设疑,导入新课:那什么又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以读句子的形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步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了吗?
3.指名反馈。(是原始森林——出示图片,初步认识)
4.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全班齐读。
(即第1小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个小节的内容)
5.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
6.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识记。
原始 可曾 掏鹊蛋 逮蝈蝈
野蔷薇 吗
(1)字音
读准平舌音节“曾”,翘舌音节“始”
(2)字形。
①利用熟字识记:始——抬,曾——黑。
②利用偏旁识记:掏、逮、蝈、吗。
(3)理解字词的意思。
①掏:挖,伸手进去取的意思。
②逮:捉、捕的意思。
③可曾:是否曾经的意思。
7.回到文中,分小节指名朗读。 关注学生的差异,给他们充分的阅读时间,扎实展开朗读的过程,通过同桌帮助,难词指导,切实过好认读关。
三、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4.想像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第2、3小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小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个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原始怎林
祖先的摇篮
快乐生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