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祖先的摇篮》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祖先的摇篮》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9 21:0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3 祖先的摇篮 》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1篇口语交际,1个语文园地。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也有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般生活的故事,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力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祖国的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勾勒出人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全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节奏舒缓,丰富的想象让诗歌既充满趣味而又意味深远。诗歌还配以插图,有助于学生识字、朗读、积累语言,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愿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教学总目标:
1.正确认读“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篮、啊、浓、望、蓝、摘、掏、赛、忆”10个字。
2.积累“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等短语。
3.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儿童诗。能仿照诗歌中第2、第3小节,自编小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2、3小节,编写小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课文插图。(教师)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9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2、3小节,编写小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9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2、3小节,编写小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课文插图。(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图,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摇篮)
2.那你们知道摇篮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对,摇篮是婴儿用来睡觉的,可以摆动的一种床。但它还往往用来形容事物的发源地。)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词吧。
3.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里呀,还有一个生字,你会认吗?(出示“祖”字的生字卡片)指名生认读,正音。引导学生发现“祖”是由“示字旁”加“且”组成的,还可以利用熟字“粗”换偏旁识记。你能为它再组几个词语吗?以前我们还学哪些“示字旁”的字?
4.现在老师想把这个字写到田字格里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看看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礻字旁不能写成衣字旁,右边的且字里面只有两横等)
5.补充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它是一首很美的儿童诗。
6.读了课题,你内心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什么是祖先?
预设2:“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过渡: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摇篮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地感受摇篮的外形,理解摇篮形容事物发源地的另一含义。通过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疑的能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2页,听录音,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节。
2. 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按照老师给出的自读要求,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帮忙。
②标出小节号。
③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听录音读准生字词,对诗歌有整体的认识。通过设置“祖先的摇篮”是什么的问题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师:你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了吗?(4个)
学习第一节
1.通过读课文,你一定知道“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了?谁来说一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第一句)
2.“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那原始森林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生欣赏。
师:这就是原始森林,它枝繁叶茂,葱葱郁郁,一眼望不到边,是孕育我们人类生命的摇篮。
感受原始森林“有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有意思”。
指导读朗读第一句,读好“真有意思”以及带“啊”字的感叹句。强调“啊”的读音。“啊”在句末,表示惊叹,读轻声,但读音变成“na”
(出示第二句话)师:祖先的摇篮里还藏着什么?(浓绿的树荫)这片绿荫(引读:一望无际,遮住了蓝天。)是啊!这摇篮除了有意思外,还是多么的大呀!
练习说话:还有什么是“一望无际”的? 一望无际的( )
指导朗读;齐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
通过对第一节的学习,了解祖先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并通过朗读的方式理解原始森林的有趣和大,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二)学习第二节
A.品读带有动作的词语
1.我们的祖先在这样宽广、繁茂的原始森林里生活,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2.指名读课文的第2小节,请大家边听他朗读边用“____”画出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3.这里有一个词“掏鹊蛋”,同学们觉得“掏鹊蛋”能换成“拿鹊蛋”吗?
4.出示生字卡片“掏”。理解“掏”在字典中的意思,掏: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联系“一窝喜鹊蛋”图片,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5.迁移运用:在生活中,还可以掏什么呢?(掏耳朵 掏口袋)生做一下掏的动作。
6.小结:“掏”不仅用词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远古人们生存所迫,现在不能这样做,要保护动物)
7.同学们,你也能根据诗中“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出示:( )野兔 ( )蘑菇
B.品读问句
1.师:第二小节有几个问句?(2句)
2.出示“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师:我们体会了用词的准确性,也想象了画面,能不能读好诗句呢?
3.引导理解“可曾”。(“曾”是“曾经”的意思,这是对祖先生活的一种不确定的猜测,也表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4.带着好奇与猜想齐读第2小节,注意读好问句。
【设计意图】
本小节的教学抓住了动词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品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并与想象相结合,体会祖先在原始森林简单自由的生活。“掏”字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感受用词的准确性。再引导学生联合生活拓展运用,用“掏”进行拓词,增加学生的积累和生活联系能力。
(三)自主学习第三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第3小节,继续用“____”画出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在这些词语中,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逗”和“逮”,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指名生表演,发现“掏、逗、逮”这三个字都表示动作。
3、结合插图,识记“蔷薇”。
4、生边想象画面,边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注意读好问句。
5.出示画面,齐读动词短语。
6.词语巧搭配
【设计意图】
本小节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第二小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搭配,通过动词搭配练习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并感受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快乐与自由。
学习第四小节
1.当我们陶醉在诗的海洋里,风儿吹动树叶,发出了“沙沙,沙沙”的声音,把我的思绪从无边的想象与好奇中拉回,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2.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活、成长,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出示字卡“忆”,认读生字。但它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又是很遥远的。
3.理解“苍苍茫茫”。引导学生联系第一小节中的“一望无边”理解。师生合作,让我们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好来!
4.回扣全文理解诗题。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5.指导朗读第四小节
强调“啊”的读音为“a”
【设计意图】
本小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回扣全文,通过提问: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让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进一步感受诗歌中包含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的美好祝愿。
四、想象训练
1.师: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
出示图片:黄鹂、大象、蚯蚓、小鱼,老师示范说话。
出示范例,学生任意选一个小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仿写。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可曾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也在这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先仿说词语,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句子降低了难度,仿说句子,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教学时效。这又是一个开放思维,表达训练的过程,整个环节通过朗读——思考——表达——感情朗读的闭合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意,感悟情感。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从中认识了新的生字、词语,在小作者天真好奇,富有个性的想象中,我们明白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热爱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仿照第2、3自然段写一写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23 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 浓绿
大:一望无边 遮住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