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9 16: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C.金刚石很硬可作钻探机钻头
D.氢气燃烧放热多可作高能燃料
2.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
C.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D.厨房中天然气泄露时,可打开抽排油烟机排气
3.我市拥有丰富的页岩气,它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CH4),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
B.加压使之液化,其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C.它充分燃烧会生成H2O和CO2
D.它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
4.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
B.铝制废易拉罐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C.CO2的任意排放会造成酸雨
D.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5.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夜晚液化气泄露开灯检查
D.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
6.下列成语中没有涉及燃烧条件的是
A.如火如荼
B.煽风点火
C.死灰复燃
D.火上浇油
7.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8.类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中错误的是(  )
A.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那么铜生锈也是因为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B.H2、CO、CH4气体燃烧前要进行验纯,其它可燃性气体不纯时也可能发生爆炸
C.SO2与CO2一样,溶于水生成酸性物质,则SO2也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铁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则汞与盐酸一定能发生置换反应
9.下列消防标志与其文字相吻合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学好化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用以灌溉农田
B.用肥皂水能够区分硬水和软水
C.房屋着火时要打开门窗,有利于火灾产生的浓烟散出
D.点燃的蜡烛能够用嘴吹灭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1.某同学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左边玻璃管的水位上升到刻度“1”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若把白磷换成木炭,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B.操作③的现象,说明空气中氧气质量分数约为20%
C.对比①②的现象,说明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D.对比①④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2.下列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仅有物质变化,还会伴随能量变化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就一定有化学变化
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5.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化学与环境
①N2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食品袋防腐
②O2支持燃烧,可作火箭燃料
①过量排放CO2
,形成温室效应
②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C
化学与现象
D
化学与生活
①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②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雾
①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②生活中常用过滤的方法软化硬水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1)氢气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原因是_____(写一条)。
(2)氢气燃烧产生_____色火焰,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
(3)氢能源目前没有被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
17.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______和________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
(3)为减少环境污染,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18.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
(图5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从反应类型角度
(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__(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
(借用图6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氣化纳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19.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下同)
.肥皂水?????.氧气????.氢气???.明矾
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的是________;
常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
常用的净水剂的是________;
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20.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和C常用于灭火,A和D均为可燃性气体,D为单质,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表示二者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即可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由E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四、实验题
21.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编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图甲中装置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若实验室采用同一套发生装置分别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选用图甲中的装置_______(填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明计划用图乙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方法为_______。
(4)如图丙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在刻度_______(填数字)附近。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2)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CO2的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1774年德国化学家贝格曼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由紫色变为_____色。
(3)将产生的氧气通入如图烧杯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利用下列流程回收反应后的固体。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操作Ⅰ和操作Ⅱ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五、计算题
23.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_(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4.火力发电厂用燃煤进行发电,由于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该发电厂采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大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若处理2
000
t这种废气(假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理论上需要6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
请回答:
(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2)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A
6.A
7.D
8.D
9.C
10.B
11.C
12.B
13.C
14.A
15.B
16.燃烧产物只有水(合理即可)
淡蓝
检验氢气的纯度
制取成本高(合理即可)
17.石油
天然气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BC
18.分子
没有
1:1
C
CaCO3CaO
+
CO2↑
Fe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水温升高,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aO
+
H2O
=
Ca(OH)2
C、D
19.;


:.
20.CO

21.长颈漏斗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A
2H2O22H2O+O2↑
d与b相连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
22.E
a

需要氧气
过滤
玻璃棒
23.(1)大;(2)440g
24.(1)酸雨;(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