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二)(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二)(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9 16: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二)第1单元溶液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甲和乙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中溶质的质量较大
C.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
D.乙中蔗糖的溶解度较大
2.生活中有很多除去污渍的方法,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
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
4.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菜油
B.食盐
C.味精
D.白糖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溶解的作用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B.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7.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⑥加入氧化钙。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⑤⑥
8.25℃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剂
D.减少溶质
9.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水垢
10.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1.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该过程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溶液②③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④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若用溶液①配制该温度下5%的KNO3溶液100g,需要溶液①的质量为25g
12.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氯化钠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1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硫酸铜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15.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
B.植物油
C.酒精
D.大理石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 
 。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3)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 
 。
(4)碘酒中的溶质是 
 。
(5)过量的锌粒溶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质是 
 。
(6)某“神奇溶剂”是一种由氢氧化钠、尿素和水配制成的溶液,其溶质是 
 。
17.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3)若上题中5克食盐全部溶于20克蒸馏水中,则该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18.在下列空格上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在含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19.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0.将少量生活中的下列物质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⑤食盐⑥汽油⑦白糖⑧纯碱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形成悬浊液的是 
 ,会形成乳浊液的是 
 ,会形成溶液的是 
 .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二)第1单元溶液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甲和乙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中溶质的质量较大
C.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
D.乙中蔗糖的溶解度较大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乙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则乙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甲中溶质的质量较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则乙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固体的糖水甲,待其恢复至室温,发现底部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液体乙,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温度比甲高,则乙中蔗糖的溶解度较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
2.生活中有很多除去污渍的方法,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是利用水流把手上的水果渣冲走,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利用了摩擦的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A、用酒精清洗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能将污垢摩擦下来,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菜油
B.食盐
C.味精
D.白糖
【分析】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菜油不溶于水,把麻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溶解的作用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分析】A、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溶解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还能再溶解其它的任何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特征、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B.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分析】A、根据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质的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液组成中不一定含有水,如碘酒中不含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某一液体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不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特征、常见的溶剂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⑥加入氧化钙。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⑤⑥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此由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①加入氢氧化钙,⑤蒸发水,⑥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②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①②⑤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要具体分析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8.25℃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剂
D.减少溶质
【分析】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增加溶剂,溶液能继续溶解溶质,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能用减少溶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水垢
【分析】A、根据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B、根据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解答;
C、根据油污易溶于汽油解答;
D、根据根据食醋洗水垢的过程解答;
【解答】解:A、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稀硫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盐酸能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铁锈除去,与乳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C、油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所以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与乳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D、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醋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化学反应,将水垢除去,与乳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0.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论分成几份,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实验一后甲乙中溶质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A正确;
B、实验二乙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质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错误;
C、实验二甲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正确;
D、实验二后,甲烧杯溶质质量不变,乙烧杯加入的5g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故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溶液具有均一性;②向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
11.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该过程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溶液②③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④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若用溶液①配制该温度下5%的KNO3溶液100g,需要溶液①的质量为25g
【分析】根据题意,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则③是饱和溶液,升温后全部溶解,则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溶液②恰好饱和;③溶液②③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④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用溶液①配制该温度下5%的KNO3溶液100g,设需要溶液①的质量为x,x100%=100g×5%
x=25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氯化钠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硫酸铜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紫红色,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中不是只能含有一种溶质,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稳定性,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析出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
B.植物油
C.酒精
D.大理石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且形成紫红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 水 。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氢氧化钙 。
(3)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 酒精 。
(4)碘酒中的溶质是 碘 。
(5)过量的锌粒溶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质是 硫酸锌 。
(6)某“神奇溶剂”是一种由氢氧化钠、尿素和水配制成的溶液,其溶质是 氢氧化钠、尿素 。
【分析】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水,故填:水;
(2)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故填:氢氧化钙;
(3)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酒精;
(4)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填:碘;
(5)过量的锌粒溶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由于锌是过量的,硫酸没有剩余,所得溶液是硫酸锌溶液,溶质是硫酸锌;故填:硫酸锌;
(6)根据溶液的组成,水是溶剂,氢氧化钠、尿素是溶质;
故填:(1)水;(2)氢氧化钙;(3)乙醇;(4)碘;(5)硫酸锌;(6)氢氧化钠、尿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溶剂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
(3)若上题中5克食盐全部溶于20克蒸馏水中,则该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20% 。
【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考虑;(2)根据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考虑;(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是指溶剂;
(2)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所以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可以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
(3)将20g氯化钠固体放入80g水中,充分搅拌,食盐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
故答案为:(1)溶剂;(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3)20%。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的组成,不溶解的固体会聚集在烧杯底部。
18.在下列空格上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Ca(OH)2 ,溶剂是 H2O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C2H5OH ,溶剂是 H2O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I2 ,溶剂是 C2H5OH ;
(4)在含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CS2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ZnSO4 ,溶剂是 H2O ;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故填:Ca(OH)2;H2O;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C2H5OH;H2O;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填:I2;C2H5OH;
(4)在含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硫,溶剂是二硫化碳;故填:S;CS2;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质是硫酸锌,溶剂是水;故填:ZnSO4;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9.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Ca(OH)2 ,溶剂是 H2O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CH3CH2OH ,溶剂是 H2O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I2 ,溶剂是 CH3CH2OH 。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
【解答】解:(1)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故填:Ca(OH)2;H2O;
(2)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CH3CH2OH;H2O;
(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填:I2;CH3CH2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0.将少量生活中的下列物质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⑤食盐⑥汽油⑦白糖⑧纯碱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形成悬浊液的是 ③ ,会形成乳浊液的是 ④ ,会形成溶液的是 ①②⑤⑦⑧ .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③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④食用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①味精、②酒精、⑤食盐、⑦白糖、⑧纯碱均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
食用油、
故答案为:③;④;①②⑤⑦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