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课件(共58张PPT)+素材+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课件(共58张PPT)+素材+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9 15:35:21

内容文字预览

(共58张PPT)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新课导入
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
题目解读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又自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吴敬梓出身于科举世家,曾祖辈有兄弟四人中进士,祖父辈,族祖父吴昺、吴晟是榜眼、探花。父亲吴霖起是个清贫的学官,他13岁即随父亲到赣榆县教谕任上读书。他生性聪颖、尤其善长忆诵,并且精通《文选》,弱冠之年考中秀才。
作者简介
23岁时父亲因罢官抑郁而死,父亲死后,族人相互勾结侵夺财产,他本人又挥霍放荡,致使二万余金家产被消耗殆尽,受到众人非议,乡里以为戒。33岁时便变卖祖产,迁居南京秦淮河畔。乾隆元年(1736),
在贫困凄凉的困境中从事小说创作。1754年客死于扬州。著作除《儒林外史》之外,还有《文木山房集》四卷,《尚书私学序》一篇,《金陵景物图诗》二十三首。
创作背景
1729(雍正七年),吴敬梓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都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地揭露。
创作背景
1、从封建家庭浪子到逆子:丧亲之痛与远游之乐;析产之累;移家之变;晚游之苦。一生坎坷,对丑恶现实和污浊世风有清醒认识和深切体会。
2、从热衷功名到弃绝仕进:学识渊博,科场不遇,觉醒——放弃。
3、从笃信儒学到追求民主的转变:思想激进,愤世嫉俗,援笔刺世。
思想基础
抄本55回,已佚。
最早刻本是金兆燕刊印(50回),已亡佚。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刻本,共56回。
今流行本55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其它著述:现存《文木山房集》、《金陵景物图诗》《诗说》等。
李汉秋集轶《吴敬梓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版本介绍
作品评价
1.“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近代文学家鲁迅
作品评价
2.?“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近代文学家胡适《吴敬梓评传》
作品评价
3.“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
——近代文学家茅盾
(一)建议运用“画导图巧对比,赏细节析人物”的方法阅读本书。
?(二)先让学生用大约三周时间以快速浏览的方法阅读作品,把握作品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内容;为了落实读书计划,真正把握好主要的内容情节,每读完一章,就以读书卡(读书卡参考《儒林外史》汇报课附录)的形式,记录下主要信息。?
(三)然后让学生用大约两到三周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兴趣自行安
排阅读进度),运用“画导图巧对比,赏细节析人物”的方法对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精读,加深理解。?
阅读指南
人物形象剖析
人物形象
1.范进
《儒林外史》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话、外貌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的形象。
他二十岁开始应考,考了三十五年,屡试不中,但依旧热衷于科举。他不顾戴孝在身,跑到高要县汤知县那儿去打秋风,丁忧期间,吃大虾元子,说明他迂腐、虚伪。身为主考而不知苏轼为何人,说明他没有真才实学,迂腐无能。范进中举前唯唯诺诺,对胡屠户等人的谩骂逆来顺受,怯懦麻木;中举后,与张静斋官场应对,显示了他圆滑世故的一面。?
通过对范进的塑造,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人物形象
范进
人物形象
范进性格分析
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2)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人物形象
3)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4)虚伪奸诈: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和范进假惺惺的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则可看出范进的虚伪,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进为人的奸诈。
范进性格分析
人物形象
3.势力(趋炎附势)的世风
中举前,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王惠)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发迹后,从前瞧不起周进的人态度判若两人。梅玖冒称是他的学生;他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被恭恭敬敬地揭下来裱好;辞退了他的薛家集也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周进熟识人物态度的转变,除了写尽世态人情之外,更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间接影响,是造成污浊世风的根源。?
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前“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其母“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直至出榜之日,范进还在集上卖鸡,以换取早饭米。当范进中举后,众人口口声声喊着“贵人”“老爷”,送了鸡蛋,酒米来。甚至张静斋等乡绅送钱送房,甚至有人卖身投靠。
人物形象
4.人物性格总结
范进: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虚伪世故
周进:中举前逆来顺受,皓首穷经,热衷科举,追求仕途;但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严贡生:巧取豪夺,横行乡里,霸道无赖,奸诈卑鄙?
严监生:吝啬,胆小怕事?
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人物形象
喜欢: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装病拒绝应征出仕;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出资翻修祠堂,赠送银子给鲍廷玺组建戏班、赠与管家银钱以备办丧事。还资助过杨裁缝、郭孝子等;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携妻游清凉山,反对纳妾,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5.杜少卿
杜少卿身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列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人物形象
不喜欢:他不善识人。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5.杜少卿
人物形象
6.马二?
马二(马静,马纯上)先生善良,能急人之难,周济过匡超人,洪憨仙;他热衷举业,不遗余力地宣扬举业,以赤裸裸的功名富贵去诱使匡超人进军举业。他庸俗、迂腐、游西湖时热情全在湖边的茶楼酒馆,各色小吃。
人物形象
7.牛浦
牛浦郎,被称为“书中第一等下流人物”,他出身贫寒,首次亮相在甘露寺里读书,也给人刻苦好学之感,但仅为昙花一现。他好偷成性,一上场就偷诗稿、偷财物,后来冒充“牛布衣”,欺世盗名。后来跟牛玉圃学会了自吹,向道士大肆吹嘘自己与董瑛的交情,编造了骑驴走暖阁的细节。他与两位舅爷闹翻,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置新婚妻子于不顾,后来又另娶,冷酷无情。?
人物形象
8.匡超人
匡超人从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少年堕落为一个追名逐利,自吹自擂,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儒林外史》中蜕变的典型。马二先生不仅给予他物质上的资助,还为其传经授道,成为他进军科举的启蒙老师。他孝顺,机敏,能干,他的刻苦攻读感动了知县,终于踏上了科举之路。后混迹于杭州的名士圈,在“斗方名士”那里,变得厚颜无耻、自我膨胀。与潘三的一拍即合,干起了替考等非法勾当,他的礼义廉耻之心被彻底埋葬。他停妻再娶,目无法纪。薄情寡义,忘恩负义,对帮助过他的马二,潘三毫无报恩之心。
人物形象
9.王玉辉
王玉辉生活清贫,但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对“礼”的追求与完善之中,一心想编三部书来影响世人。他鼓励女儿殉夫,可见其迂腐、残忍,他对礼教的盲目信仰使他和他的家人都成了悲剧人物。当王三姑娘的神位入主节孝祠,作为父亲的王玉辉却内心隐隐作痛,其后出行在外看到少年穿白的妇人,不禁想起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我们分明看到了这位老父亲人性中最真挚的一面。这恰恰说明,封建礼教的虚名无法平复骨肉分离的亲情之痛,封建礼教虽然可以压抑人性,但它不可能超越人性。
人物形象
①湖州莺脰湖高士集会(娄三娄四公子,杨执中,牛布衣,权勿用,张铁臂,蘧公孙,陈和甫)
②杭州西湖斗方诗会(匡超人,赵雪斋,景兰江)
③南京莫愁湖“定梨园榜”(杜慎卿,季苇萧)
10.文人雅集
人物形象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11.各类典型人物
人物形象
12.
书中第一事:祭泰伯祠
书中第一人:虞育德
人物形象
13.四个正面人物
杜少卿:奇士豪杰,洒脱
庄绍光:隐士?悠然
(应过征辟,受赐玄武湖)
虞育德:闲淡?寓伟大于平凡中
?真儒(自己生活用度紧张,却毫不犹豫地资助他人;在国子监当博士,却与廪生谈论诗赋杂学;开释犯小错的监生;给人看风水)
人物形象
迟衡山:正,正人君子(是正牌的在野的淳儒,而且是个标准的业余宰相”,他的社会责任感在诸位贤人中最为强烈。贤人们祭泰伯祠的盛大礼乐活动,虽然以虞博士为首,但首倡、策划和执行的都是迟衡山。)
人物形象
14.萧云仙
豪杰,行侠入仕,报效朝廷,劝农,利民,却没得到朝廷的嘉奖,反而核减追赔。
作品主题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人,而是以个别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批判精神
另外,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虞育德、庄徵君等。这些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鲜明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可以说,批判精神就是讽刺小说的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体会讽刺小说的批判精神也是学生阅读的瓶颈,故要在此处强化研究,以科学的策略攻克理解的难点。
艺术特色
独特的结构——“虽允长篇,颇同短制”。
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善于运用鲜明对比、夸张手法、细节描写等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洗炼、含蓄婉曲而富于形象性。
阅读启示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让人深刻地认识到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一、《儒林外史》
(一)填空题
1.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____代一部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2分)
2.《儒林外史》以____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整部小说有着统一的情节线索:第一回以_______(人名)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种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随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心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最后以
“________________”收束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3分)

章回体长篇讽刺

王冕
市井四大奇人
3.《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_______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______________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2分)
4.《儒林外史》开篇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借王冕的预言“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的厌恶之情。这是全书的_______。(2分)
5.在追名逐利的儒林环境中,匡超人从一个______________的青年堕落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物。(2分)
6.范进是因为_______(人名)的惺惺相惜,才被录取为秀才,后又中举的。(1分)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一代文人有厄
总纲
心地善良
周进
(二)选择题
7.下列人物不是出自《儒林外史》的是(
)(2分)
A.婴宁  
B.沈琼枝 
C.牛浦郎 
D.杜少卿
【解析】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人物。
8.匡太公临死前对匡超人的遗嘱是以(
)为重。(2分)
A.出人头地
B.利禄
C.功名
D.德行
A
D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儒林外史》塑造的一个可笑的吝啬鬼是严贡生。
B.《儒林外史》中的读书人大都具有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性格共性。
C.《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上有较大的成就。
D.《儒林外史》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不和谐的人和事,对其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解析】吝啬鬼应为严致和,即严监生。严贡生即严致中,是严监生的哥哥。
A
(三)简答题
10.(内江中考)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片段,根据提示填写人物姓名。(4分)
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什么这样号啕痛哭?”他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选文中的“他”是_______,《儒林外史》中还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__________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__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周进
匡超人
严监生
杜少卿
11.(山东潍坊中考)《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请选择其中一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并结合小说原著分析其意义。(5分)
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把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进嘴里了。严贡生只装不看见。……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严贡生转弯道:“既然你众人说情,我又喜事匆匆,且放着这奴才,再和他慢慢算账!不怕他飞上天去!”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
严贡生吃完云片糕后,故意不来盘点,并装着不见。这一细节表现严贡生的阴险狡诈。意义: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品德恶劣的读书人形象,鞭挞了那些虚伪无情、贪图名利及借助功名横行霸道的读书人,也批判了腐朽的科举取士制度。
12.阅读从《儒林外史》中节选的三个片段,回答问题。
A.蘧公孙与马二先生(马纯上)相见。公孙道:“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小弟仰慕,晋谒已迟。请问批文章是怎样个道理?”马二先生道:“全不可带词赋气。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所以小弟批文章,总是采取《朱子语类》、《四书或问》上的精语。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
B.马二先生经过一条小街,街上有几个簇新的书店。店里贴着报单,上写:“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于此发卖。”马二先生见了欢喜,走进书店坐坐,取过一本来看,问个价钱,又问:“这书可还行销?”书店人道:“墨卷①只行得一时,哪里比得古书②。”
C.话说那日清晨,文瀚楼店主人走上楼来,匡超人问是何事。主人道:“目今我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又要批的好,又要批的快。合共三百多篇文章,不知要多少日子就可以批得出来?我如今扣着日子,若出的迟,就误了一次发售机会。这书刻出来,封面上就刻先生的名号,还多寡有几两选金和几十本样书送与先生。不知先生可赶的来?”匡超人道:“大约是几多日子批出来方不误事?”主人道:“须是半个月内有的出来,觉得日子宽些;不然,就是二十天也罢了。”匡超人心里算计,半个月料想还做的来,当面应承了,当晚点起灯来不住手的批,就批出五十篇,听听那谯楼上,才交四鼓。
匡超人屈指六日之内,把三百多篇文章都批完了,又做了个序文。选本已成,书店里拿去看了,回来说道:“向日马二先生,三百篇文章要批两个月,催着还要发怒,不想先生批的恁快!我拿给人看,说又快又细。这是极好的了!先生住着,将来各书坊里都要来请先生,生意多哩!”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八回)
【注释】①墨卷:指考场所作八股文。②古书:指古代经典书籍。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应试士子为了金榜题名,需要经过评点的历科试卷作为参考资料。
B.从马二先生关于如何给八股文写批语的议论可见八股文是排斥文学的。
C.因为读书人特别偏爱八股文,所以卖八股文选集的生意总是非常兴隆。
D.“将来各书坊里……生意多哩!”说明匡超人评点考卷受到市场欢迎。
C
(2)评点应试的八股文章本只是一项生意,马二先生却“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请简要分析马二先生这样做为什么不合适。(4分)
要点:对仅行销一时,作为参考资料的考试点评,没必要引经据典、深思熟虑、过度阐释,否则就会错过考生需要的时机,即错过最佳发售时机。
13.《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5分)
(1)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2)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 (3)王冕(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4)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4.小说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范进这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形象。请从下面任选一位,说说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
严监生 王玉辉 马二先生
示例:通过白描、叙述形成对比体现人物的性格。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一个守财奴。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平时连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15.(金华中考)《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示例一:我选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示例二:我选B。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谢谢观看!《儒林外史》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全书概括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堪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当时,范进因为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受冷眼,妻子对他呼西唤东,老丈人对他更是百般呵斥。当范进一家正在为揭不开锅,等着卖鸡换米而发愁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上被找了回来,知道喜讯后,他高兴得发了疯。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这场疯病。转眼功夫,范进时来运转,不仅有了钱、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环也有了。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了西天。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到处说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会与常人一样的,对范进更是毕恭毕敬。后来,范进入京拜见周进,由周进荐引而中了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科举制度不仅培养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含官污吏。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处罚汤奉,反而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官吏们贪赃枉法,而在八股科举之下,土豪劣绅也恣意横行。举人出身的张静斋,是南海一霸。他勾通官府,巧取豪夺。为了霸占寺庙的田产,他唆使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通奸,让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
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家财万贯。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打发管庄的仆人下乡,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他的哥哥贡生严致中,更是横行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同时也毒害着整个社会。温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来朴实敦厚。为了赡养父母,他外出做小买卖,流落杭州。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劝他读书上进。匡超人回家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用功读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被提拔考上了秀才。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不料知县出了事,为避免被牵累,他逃到到杭州。在这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并吹嘘印出了95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升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为了巴结权贵,他抛妻弃子去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这时,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和前程,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谤嘲笑,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科举制度不仅使人堕落,同时也是封建礼教帮凶。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又对女儿说:“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而阻拦你?你就这样做罢。”八天以后,女儿穿着守孝的白色的衣服,绝食而死,他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但事过之后,当他女儿的灵牌被送入烈女祠公祭的时候,他突然感到了伤心。回家看见老妻悲痛,他也心上不忍,离家外出散心。一路上,他悲悼女儿,凄凄惶惶,到了苏州虎丘,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竟一下想起了穿着孝服殉夫的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
凡此种种从明朝成化年间以来形成的风气,到了万历年间则愈演愈烈。科场得意,被认为才能出众;科场失意的任你有李白、杜甫的文才、颜渊、曾参的品行,都被看成愚笨无能。大户人家讲的是升官发财,贫贱儒生研究的是逢迎拍马。儒林堕落了,社会更加腐败。看来,要寻找不受科举八股影响的“奇人”,只能抛开儒林,放眼于市井小民之中了。
那知市井中间,真的出了几个奇人。
一个是会写字的。这人姓季,名遐年,自小无家无业,总在这些寺院里安身。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他性格乖张,但凡人要请他写字他要斋戒一日,亲自磨一天的墨,要等他情愿,他才高兴。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靶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每日写了字,得了人家的笔资,自家吃了饭,剩下的钱就不要了,随便不相识的穷人,就送了他。一日大雪天,他的烂鞋踩了朋友家一地的泥,朋友让他换鞋,他居然说我这双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还要算抬举你。一次,他看见和尚房里摆着一匣子上好的香墨,不管人家是否要写字,拿来就写,当一位有权有势的乡绅要他去写字时,他竟破口大骂“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
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夫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会。王太走将进来,碰到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那里下棋。大家开始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们同王太刚下了半盘,就不得不投子认负,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像他们这样淡泊功名利禄的隐士在市井中还有,只不过在那些达官贵人看来,追求功名利禄才是正道。
分回概况
前面的话
《儒林外史》开卷,就写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而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这一回主要写了王冕刻苦勤奋,自学成才之后,如何拒绝权贵的拉拢和招募,远离名利场,并自得其乐。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追求,篇末点出全书主旨,点出八股取士是对读书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对千古文人之名利观的思考,统领全篇。
相关知识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墨梅图(作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典型人物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呢。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汤知县处理偷鸡贼,一是侮辱,用朱笔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二是酷刑,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门,那鸡屁股里喇的一声,屙出一泡稀屎来,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粘成一片,滴到枷上。两边看的人多笑。第二起叫将老师父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的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三)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
《儒林外史》中塑造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在春秋的时候,那时用‘扬言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马二先生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他仍执着的做举业的热衷鼓吹者,他“劝导”匡超人说:“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什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
这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另一个八股迷鲁编修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他出场后的开场白是:“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
正面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他敢于怀疑权威,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他说“朱文公解经,自是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固陋,与朱子不相干。”这其实是对钦定的理论标准“朱注”的否定,也是对朱熹这一权威的否定。杜少卿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第2页
共6页《儒林外史》章回梗概
【第1回】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第2回】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
【第3回】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
【第4回】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
【第5回】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后来,严监生也病故。
??
【第6回】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回来。回来的路上,严贡生又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船家吃了救人的药,最后赖了船钱。回到家后,声称赵氏为妾,让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大哥家的正房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后又告到部里。
??
【第7回】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荀玫的母亲病故,荀玫及王惠想等殿试后在回家奔丧,因此想隐瞒亡情,不成,只得回家。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完丧事后,王惠独自返回省城。
??
【第8回】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诉说此事。蘧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
【第9回】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清,摄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径自就回到了家中。多日后,娄氏公子想拜见杨执中到底何许人,去杨家找,但未找到。路上遇到刘守备的船冒名娄府逞凶,娄氏公子仅予说教后放行。几日后再次拜访,仍未见到。
?
【第10回】娄氏公子二次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按鲁编修的意思,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
?
【第11回】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
?
【第12回】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一个侠客。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后不知去向。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
【第13回】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蘧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道了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蘧公孙要银子,并假惺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马纯上,马纯上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
?
【第14回】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
【第15回】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纯上。协助办完丧事后,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马纯上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回家的船上,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
?
【第16回】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
【第17回】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
【第18回】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主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
?
【第19回】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
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爷同样把事办成了;
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爷保媒,介绍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过去。潘三爷终于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
【第20回】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己的丑态。
?
【第21回】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嫁与了牛浦郎。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爷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年岁已大,办完了牛老爹的丧事后,随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
【第22回】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为显出气势,牛浦让两个丈舅一个端茶倒水,一个收拾卫生。接待完后,互相埋怨不懂礼数,惹得卜信卜成把牛浦从家里赶了出去,自寻房住。牛浦无计可施,就想去投奔董瑛。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虚张声势的牛玉圃认了牛浦为孙子。后来在半路上遇到了牛玉圃的结拜兄弟王义安,吃饭时王义安被人臭打一顿,侧面反应了牛玉圃的人品。到杭州后,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在池塘边散步时,不小心掉进池塘,被牛玉圃数落上不得台面。
?
【第23回】牛玉圃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万雪斋原是盐商程家的管家,后来自己做生意发的家,因此最恨别人提起此事。牛浦向牛玉圃说如果在万雪斋面前提起程明卿,就会要挟住万雪斋而得到更大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牛玉圃迁怒于牛浦,找到他暴打了一顿。牛浦恰好遇到黄姓船家,因为说与董知县相好,得到了黄的敬重,并把四女儿嫁与了他。董知县升任到京,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他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来。
?
【第24回】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被戏子鲍文卿所救。鲍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戏班子。
?
【第25回】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与鲍文卿商议后,两厢情愿,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
?
【第26回】鲍廷玺的妻子王太太难产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鲍文卿因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家后不久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鲍老太太叫归姑爷打听女方的底细,归姑爷找到媒婆的丈夫沈天孚,沈天孚告诉他女方是一个泼辣的人,但有些积蓄,归姑爷就请媒婆沈大脚说和此事。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
?
【第27回】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也并非举人,也没有字号店,这些事实都显露出来,鲍太太脾气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儿及姑爷的建议下,把鲍文卿夫妇赶出了家门。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一直在抚院姬大人那里做幕僚,来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再给些银子做些生意。不料鲍廷玺到苏州后得知大哥已经病亡。幸巧在来时的路上遇到了季苇箫,就去扬州找季公子。季公子此时是鲍老爹的孙女女婿。、
?
【第28回】季苇箫此时正在娶二房亲。各名士纷纷来贺。鲍廷玺到来后,因为还要回南京,季苇箫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找他帮忙找一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以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并不高。只是为了挣诸葛天申的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做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
【第29回】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来捧场。诸葛天申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前去拜访。因杜慎卿在考试时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杜慎卿留下众人吃了饭。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
?
【第30回】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应是暗指同性恋),季苇萧有意戏弄他,告诉他在神乐道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二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色艺俱全的人。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哥。
?
【第31回】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
【第32回】韦四太爷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杜少卿来借了三百两。
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会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又卖了一块地。
?
【第33回】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
【第34回】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纯上、蘧先夫、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间高老先生大谈杜少卿没有做官的本事,将历代积累下的家产都挥霍空了。迟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银饷的孙守备。同行。孙守备的马队遇到了响马,被孙守备的朋友萧昊轩用弹弓击退。
?
【第35回】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事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费银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卢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他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
?
【第36回】常熟有个虞搏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国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
储信和伊昭劝虞搏士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
虞搏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搏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搏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
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搏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搏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
【第37回】虞搏士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蘧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民,从游侠变成了医生,张俊民见劣迹显露,辞别而去。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两个虞搏士的善举。一个是虞搏士监考时,发现了考生挟带小抄,虞搏士不但不查,还替他隐瞒,并给考生留足面子,事后不承认查过;
一个是虞搏士白白把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严管家并不领情,要带丫头离开,虞搏士不但不怪,反而给了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父亲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虞搏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一封请于协助,兹助他去四川继续寻找父亲。
?
【第38回】郭孝子找到尤知县,住了几日,临走前,尤知县赠与盘缠,并修书一封,命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兹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说他归了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赠与银两,令其做个小买卖。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但未料到父亲坚决不予承认。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郭孝子在西安时曾在海月禅林里住过,此时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山,顺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
?
【第39回】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他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亲已经病逝,郭孝子要被父亲的骨骸回到湖广安葬。正直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以博取功名。投军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
【第40回】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休整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到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
?
【第41回】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庄濯江与杜少卿的父亲是旧相识,但却是庄绍光的族亲侄子。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引来沈琼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访。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老六。
?
【第42回】李老四将两个妓女领到汤六姥爷处,汤老六欣喜异常。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席间,两个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个公子请戏班演戏,又找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均为考中。
?
【第43回】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个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按上级指示,出兵打败苗兵。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报,只关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别庄燕要来城中复仇的计划,汤镇台设计拿下了别庄燕及冯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卸任回家。
?
【第44回】汤镇台回到家后,见到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汤由的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亲已过世多年,他与弟弟余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还举出施御史家的例子来证明风水不可信。
?
【第45回】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三番五次,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但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
【第46回】余有达无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搏士、武书等人,时值重阳,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有重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放高利贷,府里派季苇箫下来查问。唐二棒槌认准不可能是季苇箫,他以为要是真的来了,应该先去拜访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来拜访虞华轩。事后证明确是季苇箫,显出唐二棒槌等人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心态。
?
【第47回】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要留下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大,四里五乡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在祠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
?
【第48回】余有达被选了徽州府学教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交谈中得知,王玉辉一直在著书立说,因而家贫如洗。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说是可以成全美名,又能做个县里的楷模。果然三女儿绝食而亡。县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葬了女儿后,王玉辉不耐烦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余有达给他写信去找杜少卿、庄绍光等人。到了南京后,要找的几个人都不在,却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邓质夫。他来南京帮东家卖盐。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胜叹息虞博士在南京时的崇文风气,一个月后,王玉辉把余有达写的书信交给邓质夫,让他转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
【第49回】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万中书来访高翰林时,高翰林邀请武书作陪。高翰林看不起当时的迟衡山、庄绍光、马纯上等所谓名人,因为他们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举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过正规科举渠道而靠保举取得职衔的人。因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秦中书因此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不知何事,万中书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几位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
【第50回】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
【第51回】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妓女的诱惑,被偷去二百两银子。凤老四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妓女,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剥了她的衣服,叫丝客带着衣服去找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后,凤老四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招办。大堂给凤老四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幅夹板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老四。
?
【第52回】凤老四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陈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老四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子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怂恿胡八乱子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陈正公非常高兴。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这时,凤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二胡子家,凤老四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
?
【第53回】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给她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姑表兄陈四老爷认识。见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妓女地位戏子的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下了十几盘棋,晚上同宿一处。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
【第54回】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来向表弟借银子。此时,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搁了两日陈木南才借到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参、黄连等名贵药材补着。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果然,陈木南再无银子可用时,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陈和甫的儿子也是个算命先生,为人混账。整日与丈人吵架。在一次争吵后一气之下出了家。出家后还与同行测字先生丁言志为了莺脰湖大会有无作诗的事大吵一回。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受气不过,在延寿庵出了家。
?
【第55回】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然也有琴棋书画的高手如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等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舍头艰难度日。
?
【第56回】万历四十三年,天下大旱,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第2页
共8页《儒林外史》简答题
(一)关键情节类
1.虞博士被推举做主祭,是因为虞博士做了两件重要的事。请概括这两件事。
虞博士与犯了赌博罪的监生同吃同住,监生被感化;虞博士考试时发现有人作弊,不但没有揭穿反面替他隐瞒。
2.请简述沈琼枝离家出走的原因。
沈琼枝被父亲嫁给盐商宋为富,不料宋为富只是把她作为小妄,不给她正室的名分,父亲去告官被宋为富疏通关系打发,无奈之下沈琼枝决心离家。
3.分析王玉辉为何同意女儿殉夫而死。
王玉辉一生著书,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他所信奉的理念里,殉夫守节是可以青史留名的,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
4.
将范进发疯的过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5.
简述周进撞号板的经过。
周进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成驴变成马也要报效!”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6.
列举王冕淡泊名利的两件事。
(1)王冕从小替人放牛,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
(2)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地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7.严贡生是横行乡里的恶棍。请列举他的四项罪恶。
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竞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8.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他上任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
(二)人物分析类
1.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
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2.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
示例:喜欢: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不喜欢:他不善识人。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3.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断气,为什么?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个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从中可看出他是个悭吝乡绅的形象。
(三)艺术特色类
1.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它不是严格的长篇小说结构,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人物在这一部分成为主角后,下一部分便退居配角,成为点缀,或不再出现。
②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论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样的结构实际上是将一个个中短篇小说连起来。这在以前的长篇小说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是《儒林外史》的一大创造。
2.举例说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
如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室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3.《儒林外史》在很多章节中将典型的细节和合理的夸张结合起来,以充分显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请举例说明。
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小说第六回,写他为了白坐船,死赖船钱,别有心机地导演了一出“云片糕莫名变成几百两银子料药”的戏,他竭力夸张被船家吃掉的云片糕的“高贵的出身”,为了省几个船钱,颠倒黑白,并以官欺压百姓,可见其阴险狡诈,可恶之极,这也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感悟启示类
1.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示例:“学而优则壮”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现在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博士、硕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知识换取来的财富。我们学习不该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个人的美好未来。
2.杜少卿为人豪爽,乐于助人,花钱不加节制,最后使自己的家产很快被消耗,对于杜少卿这种助人的方式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是也要量力而行,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保存自己,这样能够更好地去帮助更多人;要学会克制,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五)强化记忆类
1.《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请简述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
经典故事:故事一:周进的发迹、故事二:两根灯芯的故事、故事
三:真假牛布衣、故事四:王玉辉劝女殉节、故事五:沈琼枝的光彩。
我最喜欢的故事:两根灯芯的故事
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严监生“钱过百斗,米烂成仓”,自己平时连一斤猪肉都不舍得吃,但他却舍得花银子请别人喝酒,自己从不肯轻易为自己破费钱财,但却肯送给两位舅子大笔银子。严监生临终之际,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从此,严监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吝啬鬼的形象。
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①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嘲讽之情。②善于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来表现讽刺意义。③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④运用漫画式的夸张进行讽刺。
讽刺效果: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可以说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中最显著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范进了。人物前后遭遇截然相反,身边的人物神态、动作等也是截然相反,在鲜明的对比之中,写出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世间人的各种卑劣行径和丑陋灵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3.《偷林外史》中主要介绍了五类知识分子形象,请结合原著,写出这五类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及对应的人物(至少一个人物)。
第一类是热衷科举,沉迷八股,为做官奋斗的人,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鲁编修等。
第二类本质不坏,经历科举洗礼,道德堕落,如匡超人、牛浦郎等。
第三类是做了官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快成为了贪官污吏,如汤奉、王惠等。
第四类是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假名士,如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等。
第五类是真正远离科举、功名的人,如王冕、杜少卿等。在这些人的身上,寄寓着吴敬梓的人生理想,他们是《儒林外史》中的闪光人物。
4.《儒林外史》最后写了哪几个市井中的奇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季遐年(会写字的)(2)王太(卖火纸筒子的)(3)盖宽(开茶馆的)(4)荆元(做裁缝的)。共同特点: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日子。
5.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以此为线索把“片断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整体结构,请简述构成全书主体的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止,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莺腹湖、西子湖、莫愁湖聚会为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昧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同时,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堕落。
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止,是理想文士的探求。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了。但是,作者没有绝望,仍在探索,写了
“四大奇人”,用文人化的自食其力者来展示他对未来的呼唤。
6.《儒林外史》主要塑造各类“儒生”的丑恶形象,但也塑造了一些正直仁善的形象,请列举两例。
示例一:淡定真实、仁义、旷达、乐知天命、中和中庸的虞博士,他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通过自身的言行去感化他人,引领他人。
示例二:敢于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女性沈琼枝,她宁肯靠卖艺和做刺绣糊口,也不愿嫁给盐商为妾。
7.《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政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的小说,但小说中也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请结合名著的相关内容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为中心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政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如对范进、匡超人、严贡生等人的描绘;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如王冕、杜少卿等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8.有人认为,杜少卿这个形象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请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作者塑造杜少卿这一形象的创作意图。
吴敬梓出身望族,29岁应试举人落第后,从此再也不应乡试。他反感八股文,对腐败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作品中的杜少卿是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文人,他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做官。所以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对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言之有理即可)
9.鲁迅曾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义。
示例:严监生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两位舅爷赶考盘缠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趴在他的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的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劝解,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些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第2页
共4页《儒林外史》知识梳理及练习
No.1
作者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
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
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
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No.2
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No.3
典型人物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三)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
(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填空题。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 清 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匡超人 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 蘧公孙“看破了相”。?
8.牛浦郎 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
9.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甲】又不肯举。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虚伪做作的特点。?
10.【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段中的【乙】指的是 周进,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未考上,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景生情。?
二、选择题。
11.马二先生告诉蘧公孙作文时为主的气是??(C)
A.注疏气????????????????
B.朴实气
C.理法气?????????????????
D.词赋气
12.匡太公的遗嘱中,要求匡超人以之为重的是????(D)
A.出人头地?????????????
B.利禄
C.功名????????????????????
D.德行
13.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的三种声音分别是???(A)
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B.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
C.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
D.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14.《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D)
A.萧云仙????????????????
B.鲍文卿
C.杜慎卿?????????????????
D.汤镇台
15.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的是???(B)
A.虞博士????????????????
B.庄绍光
C.蘧公孙?????????????????
D.杜慎卿
16.《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C)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17.《儒林外史》中,帮娄家看守祖坟的是???(C)
A.杨执中????????????????
B.申祥甫
C.邹吉甫?????????????????
D.杜少卿
18.《儒林外史》中的蘧家和娄家的关系是???(B)
A.世交????????????????????
B.姻亲
C.仇人????????????????????
D.邻居
三、简答题
1.
《儒林外史》中,王冕作为“贤人”的代表,他的“贤”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说说。
示例:知县亲自到王冕家约请,因为当时知县仗势欺民,酷虐百姓,王冕不屑与他相处,拒绝去拜见危素。表现了他鄙视功名利禄、安于贫贱、洁身自好的“贤人”品行。
2.汤知县宴请张静斋与范进,用的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不举杯箸,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表面上看正如张静斋所言:“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也就是说,母亲去世,范进还有孝在身,按照祖制不得用金银筷子、酒杯,实际上暴露了范进虚伪做作的特点。
3.
宦成奉着主命去拜访萧山的权勿用,途中听客人讲起权勿用的哪些故事?

住在山里,祖代务农,他父亲送他到村学读书。十七八岁时,先生做弄他去应考。②
后来他父亲死了,权勿用坐吃山崩,之后足足考了三十多年,一回县考的复试也不曾取。③在土地庙教蒙童,混着过。④
遇到一个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账,权勿用听到杨老头子说的混话,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开始骗人。
4.
第二十四回,向知县坐堂,审的三件案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件,“为活杀父命事”,告状的是个和尚。第二件,“为毒杀兄命事”,告状人叫胡赖,告的是医生陈安。第三件,“为谋杀夫命事”,是牛奶奶告的状。
5.
杜少卿乐善好施是优点,但不分好歹,一味撒钱,也是缺点,请各举出一例。
示例:乐善好施: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银子修缮。不分好歹: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
6.
萧云仙在青枫城做了哪些事情?
修整被破坏的青枫城;出榜招集流民进来居住;城外就叫百姓开垦田地;兴修水利;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
7.
成老爹这人喜欢说大话,虞华轩是如何捉弄成老爹的?
虞华轩派人去打听方家的宴席日子,选择了一个没有宴请的日子,以方家的名义给成老爹写了一张请帖,让他赴宴,结果成老爹白跑一趟,有苦说不出。
8.
第五十五回,作者写到的市井中奇人是哪几位?奇在何处?
季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手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9.《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作者极力推崇的儒林中的理想人物,而书中着力描写的另一个人物,少年时和王冕一样孝亲勤学,后来却日趋堕落。
(1)
这个人物是匡超人。
(2)
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
示例:匡超人的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
10.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笔下,“坏人完全是坏的”为数很少,可有一个人却坏事做尽。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描摹出了一个巧取豪夺、贪婪吝啬、无情无义的卑鄙小人的丑恶嘴脸。
(1)
这个人物是严贡生。
(2)
请概括与他相关的两个情节。
示例:当年严贡生家的猪跑到邻居家,他逼邻居买下,猪长大后错跑回来,又扣下不还,邻居上门讨猪,他让几个儿子将其腿打断;回乡的路上,他引诱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却谎称是贵重药品,赖了船家的船钱。
2《儒林外史》文段导读(练习版)
(一)第一回(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邋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厨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街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1.结合原著说说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选文的主人公是王冕,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时知县和翟买办。你认为这样处理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有什么意味。
(1)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
(2)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吧。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
4.文中引用段干木、泄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5.选文中有3处文字描写了知县的心理活动,品味这些文字,分析知县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6.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的描写中了解社会。试根据以下摘录,说说你对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体验看法)
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7.联系原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冕后来的遭遇。
(二)第二回(周进)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周进下面相陪。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周进道:“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道:“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做馆,不差,不差。”周进道:“俺这顾东家,老先生也是相与的?”王举人道:“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
……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叫和尚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苟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苟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周进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他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作不得准了。比如他进过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1.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后来为什么会在贡院里不省人事呢?(情节概述)
2.结合原著和选文,简要分析周进的性格。(人物形象)
3.选文中画线语句可以看出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是怎样的?周进对待王举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对此你有什么感受?(体验看法)
(三)第三回(范进)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有,往后一父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②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上文描写范进发疯的情形有波澜,有层次,请简要概括其过程(每处不超过4字)。(情节概述)

→②
一③
→④
2.“好!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的什么心态?说明了什么问题?(体验看法)
3.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体验看法、艺术特色)
4.选文画横线处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艺术特色)
5.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6.造成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7.选文①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请找出一处来,并谈谈它的作用。
8.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原著内容细节加以赏析。
(四)第五回(严监生)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否会得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者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兔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两位接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益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
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框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艺术特色)
2.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3.严监生为多燃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例本名著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情节概述)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体验看法)
5.思考《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人物形象)
(五)第五回(严贡生)
那日将到高要县,不过二三十里路了,严贡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啰出许多清痰来。来富同四斗子,一边一个,架着膊子,只是要跌。严贡生口里叫道:“不好!不好!”叫四斗子快丢了去烧起一壶开水来。四斗子把他放了睡下,一声不倒一声的哼。四斗子慌忙同船家烧了开水,拿进舱来。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膀,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作不看见。
少刻,船拢了马头。严贡生叫来富速叫他两乘轿子来,摆齐执事,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了家里去;又叫些马头上人来把箱笼都搬了上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
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面粉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撬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甚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叫四斗子开拜匣,写帖子:“送这奴才到汤老爷街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掌舵的吓了,陪着笑脸道:“小的刚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只说是云片糕。”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
1.请你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严贡生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2.联系第五、第六回,严贡生除了讹诈船家外,他还做了哪些坏事,请你具体写出来,并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3.从严贡生的所作所为上,你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体验看法)
(六)第十二回(权勿用)
这宦成奉着主命,上了杭州的船。船家见他行李齐整,人物雅致,请在中舱里坐。中舱先有两个戴方巾的坐着。他拱一拱手,同着坐下。当晚吃了饭,各铺行李睡下。次日,行船无事,彼此闲谈。宦成听见那两个戴方巾的说的都是些萧山县的话。——下路船上,不论甚么人,彼此都称为“客人”。因开口问道:“客人,贵处是萧山?”那一个胡子客人道:“是萧山。”宣成道:“萧山有位权老爷,客人可认得?”那一个少年客人道:“我那里不听见有个甚么权老爷。”宦成道:“听见说,号叫做潜斋的。”那少年道:“那个甚么潜斋?我们学里不见这个人。”那胡子道:“是他么?可笑的紧!”向那少年道:“你不知道他的故事,我说与你听。他在山里住,祖代都是务农的人,到他父亲手里,挣起几个钱来,把他送在村学里读书。读到十七八岁,那乡里先生没良心,就作成他出来应考。落后他父亲死了,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的精光,足足考了三十多年,一回县考的覆试也不曾取。他从来肚里也莫有通过,借在个土地庙里训了几个蒙童。每年应考,混着过也罢了;不想他又倒运:那年遇着湖州新市镇上盐店里一个伙计,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账,住在庙里,呆头呆脑,口里说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自从高人一做,这几个学生也不来了;在家穷的要不的,只在村坊上骗人过日子,口里动不动说:‘我和你至交相爱,分甚么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几句话,便是他的歌诀。”那少年的道:“只管骗人,那有这许多人骗?”那胡子道:“他那一件不是骗来的!同在乡里之间,我也不便细说。”因向宦成道:“你这位客人,却问这个人怎的?”宦成道:“不怎的,我问一声儿。”口里答应,心里自付说:“我家二位老爷也可笑。多少大官大府来拜往,还怕不够相与,没来由,老远的路来寻这样混账人家去做甚么?”正思忖着,只见对面来了一只船,船上坐着两个姑娘,好象鲁老爷家采薇姊妹两个,吓了一跳,连忙伸出头来看,原来不相干。那两人也就不同他谈了。
……
将及一月,杨执中又写了一个字去催权勿用。权勿用见了这字,收拾搭船来湖州。在城外上了岸,衣服也不换一件,左手捕着个被套,右手把个大布袖子晃荡晃荡,在街上脚高步低的撞。撞过了城门外的吊桥,那路上却挤。他也不知道出城该走左首,进城该走右手,方不碍路,他一味横着腾子乱摇,恰好有个乡里人在城里卖完了柴出来,肩头上横掳着一根尖匾担,对面一头撞将去,将他的个高孝帽子横挑在匾担尖上。乡里人低着头走,也不知道,掳着去了。他吃了一惊,摸摸头上,不见了孝帽子。望见在那人匾担上,他就把手乱招,口里喊道:“那是我的帽子!”乡里人走的快,又听不见。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把那轿子里的官几乎撞了跌下来。那官大怒,问是甚么人,叫前面两个夜役一条链子锁起来。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着叫他跪,他睁着眼不肯跪。
1.结合原著说说权勿用为什么在娄家佣人第一次上门去请的时候没有答应去娄家呢?(情节概述)
2.结合原著说说权勿用为什么在大街上和官家的轿子冲撞起来?(情节概述)
3.请分析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艺术特色)
4.请你结合选文分析权勿用的性格特点。你怎样看待作者吴敬梓笔下权勿用这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七)第十四回(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颗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痛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捐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被,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1.选文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动机是马二知道“西湖水光山色,颇可以添文思”。请你阅读后说一说马二先生游西湖,观赏到哪些景致。(情节概述)
2.文中开头部分的画线段落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艺术特色)
4.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体验看法)
5.《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人物形象)
(八)第十六回(匡超人)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牵出一头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
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
潘保正道:“不消取扰。”因走近前,替他把帽子升一升,又拿他的手来细细看了,说道:“二相公,不是我奉承你,我自小学得些麻衣神相法,你这骨格是个贵相,将来只到二十七八岁,就交上好的运气,妻、财、子、禄,都是有的,现今印堂颜色有些发黄,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又把耳朵边捎着看看,道:“却也还有个虚惊,不大碍事,此后运气一年好似一年哩。”匡超人道:“老爹,我做这小生意,只望着不折了本,每日寻得几个钱养活父母,便谢天地菩萨了,那里想甚么富贵轮到我身上。”潘保正摇手道:“不相干,这样事那里是你做的?”说罢,各自散了。
1.本段文字选自第十六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时仍然刻苦读书,这与第十九回的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情节概述)
2.潘老爹给匡超人看相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艺术特色、情节概述)
3.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体验看法)
4.对匡超人前后的变化,你如何评价?(体验看法,整本书阅读)
5.作者写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教材,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九)第三十三回(杜少卿)
话说杜少卿自从送了类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王胡子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又将一百银子把鲍延里打发过江去了。
王知县事体已清,退还了房子,告辞回去。社少卿在家又住了半年多,银子用的差不多了,思量把自己住的房子并与本家,要到南京去住,和娘子商议,娘子依了。人劝着,他总不肯听。足足闹了半年,房子归并妥了。除还债赎当,还落了有千把多银子,和娘子说道:“我先到南京会过卢家表侄,寻定了房子,再来接你。”当下收拾了行李,带着王胡子,同小厮加爵过江。王胡子在路见不是事,拐了二十两银子走了,杜少卿付之一笑,只带了加爵过江。
到了仓巷里外祖卢家,表侄卢华士出来迎请表叔进去,到厅上见礼。杜少卿又到楼上拜了外祖、外祖母的神主。见了卢华士的母亲,叫小厮拿出火腿、茶叶土仪来送过。卢华士请在书房里摆饭,请出一位先生来,是华士今年请的业师。那先生出来见礼,社少卿让先生首席坐下。杜少卿请问:“先生贵姓?”那先生道:“贱姓迟,名均,字衡山。请问先生贵姓?”卢华士道:“这是学生天长杜家表叔。”迟先生道:“是少卿?先生是海内英豪、千秋快士!只道闻名不能见面,何图今日遐逅高贤!”站起来,重新见礼。杜少卿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见如故。吃过了饭,说起要寻房子来住的话,迟衡山喜出望外,说道:“先生何不竟寻几间河房住?”杜少卿道:“这也极好。我和你借此先去看看秦淮。”迟先生叫华士在家好好坐着,便同少卿步了出来。
……
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道:“这个使得。”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厨子挑了酒席,借清凉山一个姚园。这姚园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他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串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竞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1.从材料第一段文字中看出杜少卿日常是个怎样的人?在《儒林外史》中还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人物形象、情节概述)
2.如下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杜少卿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见如故。
3.杜少卿在《儒林外史》中是个特别的人物,与其他读书人追名逐利的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说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已经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请你在选段找出来并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概述)
(十)第三十七回(虞博士)
话说虞博士出来会了这几个人,大家见礼坐下。迟衡山道:“晚生们今日特来,泰伯祠大祭商议主祭之人,公中说,祭的是大圣人,必要个贤者主祭,方为不愧;所以特来公请老先生。”虞博士道:“先生这个议论,我怎么敢当?只是礼乐大事,自然也愿观光。请问定在几时?”迟衡山道:“四月初一日。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虞博士应诺了,拿茶与众位吃。
吃过,众人辞了出来,一齐到杜少卿河房里坐下。迟衡山道:“我们司事的人,只怕还不足。”杜少卿道:“恰好敝县来了一个敬友。”便请出臧茶,与众位相见。一齐作了揖。迟衡山道:“将来大祭也要借先生的光。”臧蓼斋道:“愿观盛典。”说罢,作别去了。
到三月二十九日,迟衡山约齐杜仪、马静、季蕉、金东崖、卢华士、辛东之、莲来旬、余夔、卢德、虞感祁、诸葛估、景本蕙、郭铁笔、萧鼎、储信、伊昭、季恬逸、金窝刘、宗姬、武书、臧茶,一齐出了南门,随即庄尚志也到了。
……
当下厨役开剥了一条牛、四副羊,和祭品的肴馔菜蔬都整治起来,共备了十六席:楼底下摆了八席,二十四位同坐;两边书房摆了八席,款待众人。吃了半日的酒,虞博士上轿先进城去。这里众位,也有坐轿的,也有走的;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马二先生笑问:“你们这是为甚么事?”众人都道:“我们生长在南京,也有活了七八十岁的,从不曾看见这样的礼体,听见这样的吹打!老年人都说这位主祭的老爷是一位神圣临凡,所以都争着出来看。”众人都欢喜,一齐进城去了。
武书辞了出去,才走到利涉桥,遇见一个人,头戴方巾,身穿旧布直被,腰系丝绦,脚下芒鞋,身上拂着行李,花白胡须,憔悴枯槁。那人丢下行李,向武书作揖。武书惊道:“郭先生,自江宁镇一别,又是三年,一向在那里奔走?”那人道:“一言难尽!”武书道:“请在茶馆里坐。”当下两人到茶馆里坐下。那人道:“我一向因寻父亲,走遍天下。从前有人说是在江南,所以我到江南。这番是三次了。而今听见人说不在江南,已到四川山里削发为僧去了。我如今就要到四川去。”武书道:“可怜!可怜!但先生此去万里程途,非同容易。我想西安府里有一个知县,姓尤,是我们国子监虞老先生的同年。如今托虞老师写一封书子去,
是先生顺路,倘若盘缠缺少,也可以帮助些须。”那人道:“我草野之人,我那里去见那国子监的官府?”武书道:“不妨。这里过去几步就是杜少卿家,先生同我到少卿家坐着,我去讨这一封书。”那人道:“杜少卿?可是那天长不应征辟的豪杰么?”武书道:“正是。”那人道:“这人我到要会他。”便会了茶钱,同出了茶馆,一齐来到杜少卿家。
社少卿出来相见作揖,问:“这位先生尊姓?”武书道:“这位先生姓郭,名力,字铁山。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有名的郭孝子。”杜少卿听了这话,从新见礼,奉郭孝子上坐,便问:“太老先生如何数十年不知消息?”郭孝子不好说。武书附耳低言,说:“曾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所以逃帘在外。”杜少卿听罢骇然。因见这般举动,心里敬他,说罢留下行李:“先生权在我家住一宿,明日再行。”郭孝子道:“少卿先生豪杰,天下共闻,我也不做客套,竟住一宵罢。”社少卿进去和娘子说,替郭孝子浆洗衣服,治办酒肴款待他。出来陪着郭孝子。武书说起要问虞博士要书子的话来,杜少卿道:“这个容易。郭先生在我这里坐着,我和正字去要书子去。”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用劳用力,不辞虎窟之中;远水远山,又入蚕丛之境。
1.文中为何杜少卿明知郭孝子是叛逆之臣,还要留他在家做客?从中可以看出杜少卿是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2.结合原著说说,众人为什么邀请虞博士做祭礼的主祭?你对虞博士这一人物有何看法。(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3.请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艺术特色)
4.《懦林外史》中主要介绍了五类知识分子形象,请结合原著,写出这五类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及对应的人物(至少一个人物)。(整本书阅读)
(十一)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落后点
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馀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
……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
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1.在周学道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的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2.
周学道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
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十二)
王太守送到城外回来,果然听了莲公子的话,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戮、把六房书办都传进来,问明了各项内的余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用的是头号板子。把两板子拿到内上秤,较了一轻一重,都写了暗号在上面。出来坐堂之时,吩咐叫用大板,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就取那重板子打皂隶。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全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大爷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因此,各上司访闻,都道是江西第一个能员。做到两年多些,各处荐了。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避军需。王太守接了文书,星速到任。到任不久,出门查看台站,大车驷马,在路晓行夜宿。那日到了一地方,落在公馆。公馆是个旧人家一所大房子,走进去举头一看,
正厅上悬着一块匾,匾上贴着红纸,上面四个大字是“骅疆开道”。王道台看见,吃了一惊。
到厅升座,属员衙役参见过了,掩门用饭。忽见一阵大风,把那片红纸吹在地下,里面现出绿底金字,四个大字是“天府夔龙”。王道台心里不胜骇异,才晓得关圣帝君判断的话,直到今才验。那所判“两日黄堂”,便是南昌府的个“昌”。可见万事分定。一宿无话,查毕公事回衙。
次年,宁王统兵破了南赣官军,百姓开了城门,抱头鼠窜,四散乱走。王道台也抵当不住,叫了一只小船,黑夜逃走。走到大江中,遇着宁王百十只战船,明盔亮甲。船上有千万火把,照见小船,叫一声“拿!”几十个兵卒跳上船来,走进中舱,把王道台反剪了手,捉上大船。那些从人、船家,杀的杀了,还有怕杀的,跳在水里死了。王道台吓得抖抖的颤,灯烛影里,望见宁王坐在上面,不敢抬头。宁王见了,慌走下来,亲手替他解了缚,叫取衣裳穿了,说道:“孤家是奉太后密旨,起兵诛君侧之奸。你既是江西的能员,降顺了孤家,少不得授你官爵。”王道台颤抖地叩头道:“情愿降顺。”宁王道:“既然愿降,待孤家赐亲一杯酒。”此时王道台被缚,心口十分疼痛,跪着接酒在手,一饮而尽,心便不疼了,又谢了。王爷即赏与江西安擦司之职,自此随在宁王军中。听见左右的人说,宁王在玉牒中是第八个王子,方才悟了关圣帝君所判“琵琶琴瑟”,头上是八个“王”字,到此无一句不验了。
1.文中说“果然听了莲公子的话”,上文中莲公子讽刺王惠府中要换哪三样声息?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3.王惠被称为“江西第一能员”,被各处推荐,你对当时的官僚制度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
(十三)
【甲】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乙】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敞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识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又用手在桌上画著,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作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候,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著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著,恐怕有人听见,把头别转来望著门外。
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严贡生道:“回去做甚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严贡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那小厮又不肯去。张范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还是请回罢。”严贡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才说得一句,听见锣响,一齐立起身来说道:“回衙了。”两位整一整衣帽,叫管家拿著帖子,向贡生谢了扰,一直来到宅门口,投进帖子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严监生、严贡生人物形象特征。
2.根据【甲】文,指出严监生的动作是怎样变化的。
3.像【甲】段中严监生这样的典型人物形象,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还接触过一些,试举出两例。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吴敬梓塑造人物有什么突出特色。
(十四)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两段选文表现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结合选文说出胡屠户这两种不同态度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反映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2.两段引文中的两个“千恩万谢”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范进中举前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却称他为“老爹”,这说明了什么?
(十五)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中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用字准确生动,请结合语境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蹦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3.通过比较鉴赏,有人认为,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却渗透出几缕“悲”。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甲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笑”,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乙文中不止一次写到范进中举后的“笑”,你怎样看待范进的这些言行?请简要
谈谈你对“笑”的理解。
(十六)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地不醒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里咯咯地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男这个光景,毕竟购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哪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哪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趴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1.结合原著,试分析周进到贡院长叹一声撞号板的原因。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图?
2.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众人见周进可怜决意拿出银两来帮助他进学,对此,你怎样评价?
(十七)鲁编修父女
话说蓬公孙招赘鲁府,见小姐十分美貌,已是醉心,还不知小姐又是个才女。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得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送先生的束修。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鲁编修每常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作得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一一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作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小姐听了父亲的教训,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几本甚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苹、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谄几句诗,以为笑话。此番招赘进蓬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但赘进门来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小姐心里道:“这些自然都是他烂熟于胸中的了。”又疑道:“他因新婚燕尔,正贪欢笑,还理论不到这事上。”又过了几日,见公孙赴宴回房,袖里笼了一本诗来灯下吟哦,也拉着小姐并坐同看。小姐此时还害羞,不好问他,只得强勉看了一个时辰,彼此睡下。到次日,小姐忍不住了,知道公孙坐在前边书房里,即取红纸一条,写下一行题目,是“身修而后家齐”,——叫采革过来,说道:“你去送与姑爷,说是老爷要请教一篇文字的。”公孙接了,付之一笑,回说道:“我于此事不甚在行。况到尊府未经满月,要做两件雅事;这样俗事,还不耐烦做哩。”公孙心里只道说,向才女说这样话是极雅的了,不想正犯着忌讳。
1.结合选段及原著,分析鲁编修父女的形象。(人物形象)
2.鲁编修最后的结局如何?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情节串联、主旨理解)
3.鲁小姐与沈琼枝都富有才华,一个执着于让别人替自己实现理想,一个富有反叛精神追求独立,你更欣赏哪一位,说出你的理由。(对比阅读、体验看法)
(十八)
又过了三四日,景兰江同着刑房的蒋书办找了来说话,见郑家房子浅,便邀到茶室里去坐。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虽不说,意思不肯到茶室。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当下邀二人上了酒楼,斟上酒来。景兰江问道:“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得选的么?”匡超人道:“怎么不选?像我们这正途出身,考的是内廷教习,每日教的多是勋威人家子弟。”景兰江道:“也和平常教书一般的么?”匡超人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我早上进去,升了公座;那学生们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他就下去了。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像这国子监的祭酒,就是我的老师。他就是现任中堂的儿子。中堂是太老师。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狱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去看看友,有什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了。蒋刑房自到监狱里回复潘三去了。
1.潘三因何事被捉到监狱里?请联系原著简要说明。
2.文中说“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联系原著分析匡超人性格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原著,试分析造成匡超人性格变化的原因。
(十九)
那刑房姓蒋,家里还有些客坐着,见两人来,请在书房坐下,问其来意。景兰江说:“这敝友要借县里昨晚拿的潘三那人款单看看。”刑房拿出款单来,这单就粘在访牌上。那访牌上写道:
访得潘自业(即潘三)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占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毋违。火速!火速!
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朱笔一案;一、假雕印信若干颗;一、拐带人口几案;一、重利剥民,威逼平人身死几案;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不能细述。A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话说A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
1.文中的代号A指代的是
(人名)。
2.文段“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中这“两件”指的是什么事情?
3.《儒林外史》相关章节中,A在做官前是一个怎样的人?做官后,他与谁相遇后便彻底堕落了?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性格变化如此大的人物形象?
(二十)
A送了回来,卜信气得脸通红,迎着他一顿数说,道:“牛姑爷,我至不济,也是你的舅丈人,长亲!你叫我捧茶去,这是没奈何,也罢了。怎么当着董老爷臊我?这是那里来的话!”A道:“但凡官府来拜,规矩是该换三遍茶,你只送了一遍,就不见了。我不说你也罢了,你还来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卜诚道:“姑爷,不是这样说,虽则我家老二捧茶,不该从上头往下走,你也不该就在董老爷眼前洒出来。不惹的董老爷笑?”A道:“董老爷看见了你这两个灰扑扑的人,也就够笑的了,何必要等你捧茶走错了才笑?”卜信道:“我们生意人家,也不要这老爷们来走动,没有借了多光,反惹他笑了去!”A道:“不是我说一个大胆的话,若不是我在你家,你家就一二百年也不得有个老爷走进这屋里来。”卜诚道:“没的扯淡!就算你相与老爷,你到底不是个老爷!”A道:“凭你向那个说去!还是坐着同老爷打躬作揖的好,还是捧茶给老爷吃,走错路,惹老爷笑的好?”卜信道:“不要恶心!我家也不希罕这样老爷!”A道:“不希罕么?明日向董老爷说,拿帖子送到芜湖县,先打一顿板子!”两个人一齐叫道:“反了!反了!外甥女婿要送舅丈人去打板子!是我家养活你这年把的不是了!就和你到县里去讲讲,看是打那个的板子?”A道:“那个怕你!就和你去!”
1.选文中代号A指的是
,“董老爷”是
(人名)。
2.文段中“董老爷”为什么来见A?
3.A
让两位“舅丈人”做什么事?原因是什么?
(二十一)
①到家,娘子说道:“巡抚一个差官,拿了一角文书来寻,不知为甚事。”杜少卿道:“这又奇了!”正疑感间,小厮来说道:“那差官在河房里要见。”杜少卿走出去,同那差官见礼坐下,差官道了恭喜,送上一角文书来,那文书是拆开过的,杜少卿看了道:“李大人是先祖的门生,原是我的世叔,所以向朝廷荐举我为官。我怎么敢当?但大人如此厚意,我即刻料理起身,到辕门去谢。”留差官吃了酒饭,送他几两银子作盘缠,打发先去了。门斗也给了二两银子,打发先去了。
②在家收拾,没有盘缠,把一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带一个小厮,上船往安庆去了。到了安庆,不想李大人园事公出,过了几日才回来。社少卿投了手本,那里开门请进去,请到书房里。李大人出来,杜少卿拜见,请过大人的安,李大人请他坐下。李大人道:“自老师去世之后,我常念诸位世兄。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杜少卿道:“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李大人道:“不必太谦。”社少卿道:“大人垂爱,小侄岂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李大人道:“世家子弟,怎说得不肯做官?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李大人留着住了一夜,拿出许多诗文来请教。
③次日辞别出来。他这番盘缠带少了,又多住了几天,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去,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到了芜湖,那船真走不动了,船家要钱买米煮饭。杜少卿叫小厮寻一寻,只剩了五个钱,杜少卿算计要拿衣服去当。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着,吃了一开茶。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门。只见一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卿不曾认得清。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杜少卿笑道:“原来是来霞兄!你且坐下吃茶。”来霞士道:“少老爷,你为甚么独自在此?”杜少卿道:“你几时来的?”来霞士道:“因这芜湖县张老父台写书子接我来做诗,所以在这里,我就寓在识舟亭,甚有景致,可以望江。少老爷到我下处去坐坐。”杜少卿道:“我也是安庆去看一个朋友,回来从这里过,阻了风。而今和你到尊寓玩玩去。”来霞士会了茶钱,两人同进识舟亭。
④庙里道士走了出来,问哪里来的尊客。来霞士道:“是天长杜状元府里杜少老爷。”道士听了,着实恭敬,请坐拜茶。杜少卿看见墙上贴着一个斗方,一首识舟亭怀古的诗,上写“霞士道兄教正”,下写“燕里韦阐思玄稿”。杜少卿道:“这是滁州乌衣镇书四太爷的诗。他几时在这里的?”道士道:“韦四太爷现在楼上。”杜少脚向来霞士道:“这样,我就同你上楼去。”便一同上楼来,道士先喊道:“韦四太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韦四太爷答应道“是哪个?”要走下楼来看。杜少卿上来道:“老伯!小侄在此。”韦四太爷两手抹着胡子,哈哈大笑,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怀。你到底从哪里来?”杜少卿就把李大人的话告诉几句,又道:“小侄这回盘缠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霞兄的茶,船钱饭钱都无。”韦四太爷大笑道:“好,好!今日大老官毕了!但你是个豪杰,这样事何必焦心?且在我下处坐着吃酒,我因有教的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你在我这里吃了酒,看风转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去。”杜少卿坐下,同韦四太爷、来霞士三人吃酒,盘吃到下午,看着江里的船在楼窗外过去,船上的定风旗渐渐转动。韦四太爷道:“好了!风云转了!”大家靠着窗子看那江里,看了一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杜少卿道:“天色已晴,东北风息了,小侄告辞老伯下船去。”韦四太爷拿出十两银子递与杜少卿,同来霞士送到船上。来霞士又托他致意南京的诸位朋友。说罢别过,两人上岸去了。
⑤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缠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1.请结合全文谈谈杜少卿的旅途为何如此困窘?(情节概述)
2.第④段画线处,韦四太爷得知杜少卿家产散尽却“大笑”,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人物形象)
3.小说第3、4、5段多次写到“风”,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4.有人认为,杜少卿这个人物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请谈谈杜少卿人物形象特点并据此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体验看法)
第2页
共21页《儒林外史》文段导读(答案版)
(一)第一回(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邋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厨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街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1.结合原著说说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①聪明有志,才华横溢。下决心自学,三月即画出荷之精神,声名远播。
②淡泊名利,高洁磊落。只用心画画,不在画册上署名,视富贵名利为身外之物。
③无视权贵,重情重义。拒绝、躲避权贵约见,不愿意与酷虐百姓的官吏交往;为报答秦老厚爱,应诺画图册。(意思对即可)
2.选文的主人公是王冕,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时知县和翟买办。你认为这样处理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①二人与王冕对比,反衬王冕的高洁品行。时知县为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想了又想,方定下主意去见王冕;翟买办克扣画册银两,呵斥王冕不领知县“老爷”的帖;二人对上司巴结讨好,媚上虚伪,对百姓刁顽油滑,作威作福,反衬王冕不慕名利,重情重义。
②二人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翟买办索画——危素欲见王冕——翟买办请王冕失败——时知县拜见王冕——王冕离家。正是有了这两人的故事,小说情节才能合理发展。
③通过两个人物的塑造,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官吏丑态,表达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写时知县“酷虐小民,无所不为”,借翟买办的口说出“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抨击当局统治的黑暗,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时知县与翟买办,时知县与危素间的利益关系,衬托出王冕和秦老间的真诚淳朴;讽刺儒林士子对富贵功名的热衷,表现对真挚笃厚人情的向往,对王冕理想人格的推崇。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有什么意味。
(1)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
“飞奔”形容极快,“一五一十”比喻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刻画出翟买办巴结知县的嘴脸。
(2)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吧。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
“灭门的知县”是说知县的威权很大,属他管辖的老百姓得罪了他,就有全家被杀的灾祸。突出了知县的胡作非为。
4.文中引用段干木、泄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表明王冕不愿意同当时统治者合作的态度。
5.选文中有3处文字描写了知县的心理活动,品味这些文字,分析知县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第1处心理描写,表现了知县竭力想讨好危素。第2、3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想为自己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可见知县是一个媚上、虚伪的人。
6.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的描写中了解社会。试根据以下摘录,说说你对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体验看法)
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
7.联系原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冕后来的遭遇。
王冕多次设法推脱,又担心权势欺人,于是远走山东。后因山东受灾,遂回乡侍母。朱元璋夺取天下,欲征聘王冕做官,王冕为躲避入仕,隐居会稽山中。
(二)第二回(周进)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周进下面相陪。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周进道:“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道:“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做馆,不差,不差。”周进道:“俺这顾东家,老先生也是相与的?”王举人道:“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
……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叫和尚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苟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苟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周进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他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作不得准了。比如他进过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1.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后来为什么会在贡院里不省人事呢?(情节概述)
周进在贡院里看见了摆得齐齐整整的两块号板,那是他做梦都想用的东西,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现在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勾起了他满腹的心酸,因此他急火攻心,昏倒在地。
2.结合原著和选文,简要分析周进的性格。(人物形象)
醉心科举、热衷功名、老实忠厚、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3.选文中画线语句可以看出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是怎样的?周进对待王举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对此你有什么感受?(体验看法)
从“不谦让”“上首坐了”和取笑周进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到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十分傲慢,不管周进年纪多大,只管在周进面前摆架子。从“晚生”和回答王举人的语气可以看出周进因自己身份卑微,甘于处在下位,迂腐怯懦的性格。这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造成的结果,让读书人认为考取功名就非常了不起,考不到则自甘卑微。
(三)第三回(范进)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有,往后一父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②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上文描写范进发疯的情形有波澜,有层次,请简要概括其过程(每处不超过4字)。(情节概述)

昏厥
→②
疯跑
一③
跌倒
→④
疯走上集
2.“好!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的什么心态?说明了什么问题?(体验看法)
宣告几十年贫贱生活就此结束,梦寐以求的名利从此到手了的心态,说明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毒害之深。
3.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体验看法、艺术特色)
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4.选文画横线处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这场闹剧的可笑,突出范进发疯的可怕和身份的变化,反映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5.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众乡邻从范母饿得两眼看不见也不理睬到拿鸡蛋、背斗米、搬桌凳,这种强烈的反差只因为范进以前是贫穷的老童生、秀才,而今中举了。科举制毒害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他们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读书人一旦及第,便会飞黄腾达,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正是范进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中举却发疯的原因。
6.造成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中举欢喜到了极点。根本原因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毒害。
7.选文①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请找出一处来,并谈谈它的作用。
示例:如: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此处侧面烘托,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后邻居们对其恭敬的态度。
8.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原著内容细节加以赏析。
示例:如范进考试前去借钱,“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细心,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蕴含了鲜明的讽刺意味。(意思对即可)
(四)第五回(严监生)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否会得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者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兔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两位接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益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
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框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艺术特色)
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2.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说明大家都从常理的角度来推测严监生的心理,也说明大家都不理解他,从侧面表现了严监生的吝啬已经超出了常理。
3.严监生为多燃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例本名著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情节概述)
.示例:周进在贡院中哭得口吐鲜血,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考中。当听到人们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竟然跪下磕头感谢众人说是“再生父母”。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体验看法)
严监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取得功名,不要像他一辈子只得了一个监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5.思考《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人物形象)
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描写的,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细节。
(五)第五回(严贡生)
那日将到高要县,不过二三十里路了,严贡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啰出许多清痰来。来富同四斗子,一边一个,架着膊子,只是要跌。严贡生口里叫道:“不好!不好!”叫四斗子快丢了去烧起一壶开水来。四斗子把他放了睡下,一声不倒一声的哼。四斗子慌忙同船家烧了开水,拿进舱来。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膀,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作不看见。
少刻,船拢了马头。严贡生叫来富速叫他两乘轿子来,摆齐执事,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了家里去;又叫些马头上人来把箱笼都搬了上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
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面粉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撬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甚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叫四斗子开拜匣,写帖子:“送这奴才到汤老爷街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掌舵的吓了,陪着笑脸道:“小的刚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只说是云片糕。”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
1.请你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严贡生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此处为下文埋下伏笔,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体现了严贡生老谋深算的特点。
2.联系第五、第六回,严贡生除了讹诈船家外,他还做了哪些坏事,请你具体写出来,并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抢夺别人的猪,强要别人的利钱,欺压邻里乡亲,连自己的弟媳妇也不放过,公然抢夺弟弟的财产。严贡生:恐吓诈骗、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六亲不认、横暴贪婪。
3.从严贡生的所作所为上,你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体验看法)
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六)第十二回(权勿用)
这宦成奉着主命,上了杭州的船。船家见他行李齐整,人物雅致,请在中舱里坐。中舱先有两个戴方巾的坐着。他拱一拱手,同着坐下。当晚吃了饭,各铺行李睡下。次日,行船无事,彼此闲谈。宦成听见那两个戴方巾的说的都是些萧山县的话。——下路船上,不论甚么人,彼此都称为“客人”。因开口问道:“客人,贵处是萧山?”那一个胡子客人道:“是萧山。”宣成道:“萧山有位权老爷,客人可认得?”那一个少年客人道:“我那里不听见有个甚么权老爷。”宦成道:“听见说,号叫做潜斋的。”那少年道:“那个甚么潜斋?我们学里不见这个人。”那胡子道:“是他么?可笑的紧!”向那少年道:“你不知道他的故事,我说与你听。他在山里住,祖代都是务农的人,到他父亲手里,挣起几个钱来,把他送在村学里读书。读到十七八岁,那乡里先生没良心,就作成他出来应考。落后他父亲死了,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的精光,足足考了三十多年,一回县考的覆试也不曾取。他从来肚里也莫有通过,借在个土地庙里训了几个蒙童。每年应考,混着过也罢了;不想他又倒运:那年遇着湖州新市镇上盐店里一个伙计,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账,住在庙里,呆头呆脑,口里说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自从高人一做,这几个学生也不来了;在家穷的要不的,只在村坊上骗人过日子,口里动不动说:‘我和你至交相爱,分甚么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几句话,便是他的歌诀。”那少年的道:“只管骗人,那有这许多人骗?”那胡子道:“他那一件不是骗来的!同在乡里之间,我也不便细说。”因向宦成道:“你这位客人,却问这个人怎的?”宦成道:“不怎的,我问一声儿。”口里答应,心里自付说:“我家二位老爷也可笑。多少大官大府来拜往,还怕不够相与,没来由,老远的路来寻这样混账人家去做甚么?”正思忖着,只见对面来了一只船,船上坐着两个姑娘,好象鲁老爷家采薇姊妹两个,吓了一跳,连忙伸出头来看,原来不相干。那两人也就不同他谈了。
……
将及一月,杨执中又写了一个字去催权勿用。权勿用见了这字,收拾搭船来湖州。在城外上了岸,衣服也不换一件,左手捕着个被套,右手把个大布袖子晃荡晃荡,在街上脚高步低的撞。撞过了城门外的吊桥,那路上却挤。他也不知道出城该走左首,进城该走右手,方不碍路,他一味横着腾子乱摇,恰好有个乡里人在城里卖完了柴出来,肩头上横掳着一根尖匾担,对面一头撞将去,将他的个高孝帽子横挑在匾担尖上。乡里人低着头走,也不知道,掳着去了。他吃了一惊,摸摸头上,不见了孝帽子。望见在那人匾担上,他就把手乱招,口里喊道:“那是我的帽子!”乡里人走的快,又听不见。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把那轿子里的官几乎撞了跌下来。那官大怒,问是甚么人,叫前面两个夜役一条链子锁起来。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着叫他跪,他睁着眼不肯跪。
1.结合原著说说权勿用为什么在娄家佣人第一次上门去请的时候没有答应去娄家呢?(情节概述)
因为当时权勿用热孝在身,不便出门。
2.结合原著说说权勿用为什么在大街上和官家的轿子冲撞起来?(情节概述)
因为权勿用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因帽子横挑在一乡里人的扁担上,他着急追回帽子,眼睛又不看着前面,所以撞上了官家的轿子。
3.请分析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艺术特色)
从路人嘴里打听权勿用的一些情况,属于侧面描写,为下文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到底是世人庸俗无法理解贤士放荡不羁的生活,还是权勿用真的是浪得虚名?
4.请你结合选文分析权勿用的性格特点。你怎样看待作者吴敬梓笔下权勿用这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权勿用穿着一身白,头上戴着高白夏布孝帽”看出权勿用故弄玄虚,沽名钓誉,让世人误以为他有多么孝顺;“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把那轿子里的官几乎撞了跌下来。那官大怒,问是甚么人,叫前面两个夜役一条链子锁起来。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从这一细节看出权勿用莽撞傲慢的性格,仗着自己是娄家请来的贵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
人物形象:在《儒林外史》里,作者借众多的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来讽刺热衷功名富贵、热衷科举、极端恶劣虚伪的社会风气。而权勿用是其中之一,他善于伪装自己,巴结官僚豪绅,这正是当时存在的丑陋现象。
(七)第十四回(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颗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痛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捐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被,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1.选文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动机是马二知道“西湖水光山色,颇可以添文思”。请你阅读后说一说马二先生游西湖,观赏到哪些景致。(情节概述)
马二先生眼中所见的并不是清新宜人的西湖胜景,他看到的是游人,女子的相貌,酒店的食物。
2.文中开头部分的画线段落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西湖景色怡人、美不胜收,与下文马二先生游西湖只看到美食、女客、请仙等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马二先生的腐、迁、呆,揭露出痴迷功名富贵对于马二先生的压抑与扭曲,以此批判造成马二先生审美失常的科举制度。
3.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艺术特色)
突出马二先生的可笑与辛酸,他对西湖风光“全无会心”,却对各色菜肴馋涎欲滴。
4.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体验看法)
马二先生面对的是前朝皇帝写的字,却犹如面圣一般跪拜,他是爬不上金銮殿的穷秀才,却俨然如朝廷大臣一般扬尘舞蹈。他如同白日做梦一般施行起君臣大礼。用意:强调科举制度已毒入他的骨髓。
5.《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人物形象)
马二先生其实和范进一样,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但作者并没有对马二先生进行多少夸张化的描写,除了对着宋仁宗皇帝御书参拜之外,其他都只是淡淡写来,从朴素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批判和讽刺的倾向。马二先生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西湖美景麻木不仁,他的审美感贫乏浅薄可见一斑。作者把八股毒害灵魂的庸陋、精神世界的枯朽,准确地揭示出来并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讽刺。
(八)第十六回(匡超人)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牵出一头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
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
潘保正道:“不消取扰。”因走近前,替他把帽子升一升,又拿他的手来细细看了,说道:“二相公,不是我奉承你,我自小学得些麻衣神相法,你这骨格是个贵相,将来只到二十七八岁,就交上好的运气,妻、财、子、禄,都是有的,现今印堂颜色有些发黄,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又把耳朵边捎着看看,道:“却也还有个虚惊,不大碍事,此后运气一年好似一年哩。”匡超人道:“老爹,我做这小生意,只望着不折了本,每日寻得几个钱养活父母,便谢天地菩萨了,那里想甚么富贵轮到我身上。”潘保正摇手道:“不相干,这样事那里是你做的?”说罢,各自散了。
1.本段文字选自第十六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时仍然刻苦读书,这与第十九回的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情节概述)
这为后面的代考作了铺垫。潘三与他的结交不会是无目的的,与他的读书可用有关;而代考后,能高中,自然也与其读得好有关。
2.潘老爹给匡超人看相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艺术特色、情节概述)
(1)内容上,潘老爹看相,认为匡超人有贵相,妻、财、子、禄都是会有的。(2)结构上,可推动情节的发展。“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为下文匡超人受到知县的提拔,中了秀才作铺垫。
3.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体验看法)
示例: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儒林众生的熏染、腐蚀导致了他的变质;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4.对匡超人前后的变化,你如何评价?(体验看法,整本书阅读)
匡超人从一个善良的孝子变为一个狡猾、奸诈、虚伪的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令人生厌和不屑。《儒林外史》用了5回多篇幅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反映了在科举制艺制度下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
5.作者写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结合教材,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目的是要写出匡超人是个非常孝顺的读书人,从《儒林外史》全篇来看,作者有意通过写这样一个善良的孝子在儒林中混迹后,变为一个狡猾、奸诈、虚伪的人,来表现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九)第三十三回(杜少卿)
话说杜少卿自从送了类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王胡子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又将一百银子把鲍延里打发过江去了。
王知县事体已清,退还了房子,告辞回去。社少卿在家又住了半年多,银子用的差不多了,思量把自己住的房子并与本家,要到南京去住,和娘子商议,娘子依了。人劝着,他总不肯听。足足闹了半年,房子归并妥了。除还债赎当,还落了有千把多银子,和娘子说道:“我先到南京会过卢家表侄,寻定了房子,再来接你。”当下收拾了行李,带着王胡子,同小厮加爵过江。王胡子在路见不是事,拐了二十两银子走了,杜少卿付之一笑,只带了加爵过江。
到了仓巷里外祖卢家,表侄卢华士出来迎请表叔进去,到厅上见礼。杜少卿又到楼上拜了外祖、外祖母的神主。见了卢华士的母亲,叫小厮拿出火腿、茶叶土仪来送过。卢华士请在书房里摆饭,请出一位先生来,是华士今年请的业师。那先生出来见礼,社少卿让先生首席坐下。杜少卿请问:“先生贵姓?”那先生道:“贱姓迟,名均,字衡山。请问先生贵姓?”卢华士道:“这是学生天长杜家表叔。”迟先生道:“是少卿?先生是海内英豪、千秋快士!只道闻名不能见面,何图今日遐逅高贤!”站起来,重新见礼。杜少卿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见如故。吃过了饭,说起要寻房子来住的话,迟衡山喜出望外,说道:“先生何不竟寻几间河房住?”杜少卿道:“这也极好。我和你借此先去看看秦淮。”迟先生叫华士在家好好坐着,便同少卿步了出来。
……
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道:“这个使得。”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厨子挑了酒席,借清凉山一个姚园。这姚园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他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串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竞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1.从材料第一段文字中看出杜少卿日常是个怎样的人?在《儒林外史》中还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人物形象、情节概述)
杜少卿视金钱如粪土,他崇尚简单自然,散尽家财,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从不计较此人品行好坏,是一个盲目慷慨的人。如:韦四太爷要回家,他送了一只玉环;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他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他送了五十两修的银子;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冒籍,他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
2.如下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杜少卿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见如故。
属于外貌描写,巧借杜少卿的眼睛看出迟衡山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
3.杜少卿在《儒林外史》中是个特别的人物,与其他读书人追名逐利的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说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已经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请你在选段找出来并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概述)
选段中“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竞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杜少卿当时在三纲五常让人窒息的年代,他敢于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体现他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有男女平等的意识,所以说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已经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十)第三十七回(虞博士)
话说虞博士出来会了这几个人,大家见礼坐下。迟衡山道:“晚生们今日特来,泰伯祠大祭商议主祭之人,公中说,祭的是大圣人,必要个贤者主祭,方为不愧;所以特来公请老先生。”虞博士道:“先生这个议论,我怎么敢当?只是礼乐大事,自然也愿观光。请问定在几时?”迟衡山道:“四月初一日。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虞博士应诺了,拿茶与众位吃。
吃过,众人辞了出来,一齐到杜少卿河房里坐下。迟衡山道:“我们司事的人,只怕还不足。”杜少卿道:“恰好敝县来了一个敬友。”便请出臧茶,与众位相见。一齐作了揖。迟衡山道:“将来大祭也要借先生的光。”臧蓼斋道:“愿观盛典。”说罢,作别去了。
到三月二十九日,迟衡山约齐杜仪、马静、季蕉、金东崖、卢华士、辛东之、莲来旬、余夔、卢德、虞感祁、诸葛估、景本蕙、郭铁笔、萧鼎、储信、伊昭、季恬逸、金窝刘、宗姬、武书、臧茶,一齐出了南门,随即庄尚志也到了。
……
当下厨役开剥了一条牛、四副羊,和祭品的肴馔菜蔬都整治起来,共备了十六席:楼底下摆了八席,二十四位同坐;两边书房摆了八席,款待众人。吃了半日的酒,虞博士上轿先进城去。这里众位,也有坐轿的,也有走的;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马二先生笑问:“你们这是为甚么事?”众人都道:“我们生长在南京,也有活了七八十岁的,从不曾看见这样的礼体,听见这样的吹打!老年人都说这位主祭的老爷是一位神圣临凡,所以都争着出来看。”众人都欢喜,一齐进城去了。
武书辞了出去,才走到利涉桥,遇见一个人,头戴方巾,身穿旧布直被,腰系丝绦,脚下芒鞋,身上拂着行李,花白胡须,憔悴枯槁。那人丢下行李,向武书作揖。武书惊道:“郭先生,自江宁镇一别,又是三年,一向在那里奔走?”那人道:“一言难尽!”武书道:“请在茶馆里坐。”当下两人到茶馆里坐下。那人道:“我一向因寻父亲,走遍天下。从前有人说是在江南,所以我到江南。这番是三次了。而今听见人说不在江南,已到四川山里削发为僧去了。我如今就要到四川去。”武书道:“可怜!可怜!但先生此去万里程途,非同容易。我想西安府里有一个知县,姓尤,是我们国子监虞老先生的同年。如今托虞老师写一封书子去,
是先生顺路,倘若盘缠缺少,也可以帮助些须。”那人道:“我草野之人,我那里去见那国子监的官府?”武书道:“不妨。这里过去几步就是杜少卿家,先生同我到少卿家坐着,我去讨这一封书。”那人道:“杜少卿?可是那天长不应征辟的豪杰么?”武书道:“正是。”那人道:“这人我到要会他。”便会了茶钱,同出了茶馆,一齐来到杜少卿家。
社少卿出来相见作揖,问:“这位先生尊姓?”武书道:“这位先生姓郭,名力,字铁山。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有名的郭孝子。”杜少卿听了这话,从新见礼,奉郭孝子上坐,便问:“太老先生如何数十年不知消息?”郭孝子不好说。武书附耳低言,说:“曾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所以逃帘在外。”杜少卿听罢骇然。因见这般举动,心里敬他,说罢留下行李:“先生权在我家住一宿,明日再行。”郭孝子道:“少卿先生豪杰,天下共闻,我也不做客套,竟住一宵罢。”社少卿进去和娘子说,替郭孝子浆洗衣服,治办酒肴款待他。出来陪着郭孝子。武书说起要问虞博士要书子的话来,杜少卿道:“这个容易。郭先生在我这里坐着,我和正字去要书子去。”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用劳用力,不辞虎窟之中;远水远山,又入蚕丛之境。
1.文中为何杜少卿明知郭孝子是叛逆之臣,还要留他在家做客?从中可以看出杜少卿是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杜少卿不管郭孝子是不是叛逆之臣,只因孝顺,不远千里寻找父亲,便不避凶险地留其在家里做客,看出杜少卿敬重孝道的豁达心胸。
2.结合原著说说,众人为什么邀请虞博士做祭礼的主祭?你对虞博士这一人物有何看法。(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虞博士为人行事,不仅冲淡,且多德行,无论做官之前替人看葬坟真心实意,替人葬父慷慨解囊,还是做官后教化学中弟子,为蒙冤者伸冤辩白,为不端者全其廉耻之心,还是善待家仆,不计较其势力之心,都是凡人表率。
3.请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艺术特色)
渲染大祭热闹的气氛,突出泰伯祠大祭的重要性,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担任主祭的虞博士德高望重。
4.《懦林外史》中主要介绍了五类知识分子形象,请结合原著,写出这五类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及对应的人物(至少一个人物)。(整本书阅读)
第一类是热衷科举,沉迷八股,为做官奋斗的人,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鲁编修等。
第二类是本质不坏,受科举毒害后道德堕落的人,如匡超人、牛浦郎等。
第三类是做了官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快成为贪官污吏,如汤奉、王惠等。
第四类是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假名士,如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等。
第五类是真正远离科举、功名的人,如王冕、杜少卿等。在这些人的身上,寄寓着吴敬梓的人生理想,他们是《儒林外史》中的闪光人物。
(十一)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落后点
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馀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
……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
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1.在周学道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的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穿着单薄、破烂,非常悲凉。周学道非常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他一看范进就产生了一种怜悯的心情,觉得范进和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所以特别关照他。
2.
周学道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周学道看了三遍:第一遍不屑一顾;第二遍可怜他,同情他,硬着头皮看;第三遍恍
然大悟,认为是天地间的至文。要试官读了三遍才能读懂的文字,恐怕未必是好的文字。批判科举八股应试的制度。
3.
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旦“鲤鱼跃龙门”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变化。虽然多年考不上,但还是希望通过进学这一最艰难的道路,来彻底改变自己的地位,读书人既可悲又可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十二)
王太守送到城外回来,果然听了莲公子的话,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戮、把六房书办都传进来,问明了各项内的余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用的是头号板子。把两板子拿到内上秤,较了一轻一重,都写了暗号在上面。出来坐堂之时,吩咐叫用大板,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就取那重板子打皂隶。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全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大爷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因此,各上司访闻,都道是江西第一个能员。做到两年多些,各处荐了。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避军需。王太守接了文书,星速到任。到任不久,出门查看台站,大车驷马,在路晓行夜宿。那日到了一地方,落在公馆。公馆是个旧人家一所大房子,走进去举头一看,
正厅上悬着一块匾,匾上贴着红纸,上面四个大字是“骅疆开道”。王道台看见,吃了一惊。
到厅升座,属员衙役参见过了,掩门用饭。忽见一阵大风,把那片红纸吹在地下,里面现出绿底金字,四个大字是“天府夔龙”。王道台心里不胜骇异,才晓得关圣帝君判断的话,直到今才验。那所判“两日黄堂”,便是南昌府的个“昌”。可见万事分定。一宿无话,查毕公事回衙。
次年,宁王统兵破了南赣官军,百姓开了城门,抱头鼠窜,四散乱走。王道台也抵当不住,叫了一只小船,黑夜逃走。走到大江中,遇着宁王百十只战船,明盔亮甲。船上有千万火把,照见小船,叫一声“拿!”几十个兵卒跳上船来,走进中舱,把王道台反剪了手,捉上大船。那些从人、船家,杀的杀了,还有怕杀的,跳在水里死了。王道台吓得抖抖的颤,灯烛影里,望见宁王坐在上面,不敢抬头。宁王见了,慌走下来,亲手替他解了缚,叫取衣裳穿了,说道:“孤家是奉太后密旨,起兵诛君侧之奸。你既是江西的能员,降顺了孤家,少不得授你官爵。”王道台颤抖地叩头道:“情愿降顺。”宁王道:“既然愿降,待孤家赐亲一杯酒。”此时王道台被缚,心口十分疼痛,跪着接酒在手,一饮而尽,心便不疼了,又谢了。王爷即赏与江西安擦司之职,自此随在宁王军中。听见左右的人说,宁王在玉牒中是第八个王子,方才悟了关圣帝君所判“琵琶琴瑟”,头上是八个“王”字,到此无一句不验了。
1.文中说“果然听了莲公子的话”,上文中莲公子讽刺王惠府中要换哪三样声息?
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他为了不许人欺瞒各项余利,必须都派入官,看出他贪财;从他重重责打收取钱财的皂隶看出他酷虐;从他反叛宁王看出他立场不坚定。
3.王惠被称为“江西第一能员”,被各处推荐,你对当时的官僚制度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
王惠“能”在他对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绝对明察秋毫,严惩不贷,能而酷虐,朝廷只看重他能整治下属百姓的一面,看不到他对待百姓下属的暴虐,说明当时的官僚制度腐败落后,对官吏放任无为。
(十三)
【甲】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乙】张乡绅道:“总因你先生为人有品望,所以敞世叔相敬;近来自然时时请教。”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识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又用手在桌上画著,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作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候,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著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著,恐怕有人听见,把头别转来望著门外。
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严贡生道:“回去做甚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严贡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那小厮又不肯去。张范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还是请回罢。”严贡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才说得一句,听见锣响,一齐立起身来说道:“回衙了。”两位整一整衣帽,叫管家拿著帖子,向贡生谢了扰,一直来到宅门口,投进帖子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严监生、严贡生人物形象特征。
严监生:吝啬。严贡生:奉迎巴结权贵,为人虚伪贪婪。
2.根据【甲】文,指出严监生的动作是怎样变化的。
严监生动作描写主要集中于眼睛、头和手等方面,随着答案的一一被否定:伸着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3.像【甲】段中严监生这样的典型人物形象,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还接触过一些,试举出两例。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等等。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吴敬梓塑造人物有什么突出特色。
在【甲】文段中作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写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咽气……从幽默夸张的叙述中,可以领会到吴敬辛辣的讽刺艺术。【乙】段中严贡生正在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来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时,小厮来报“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对比手法的讽刺艺术将人物丑恶龌龊的灵魂揭露得赤裸裸的。
(十四)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两段选文表现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结合选文说出胡屠户这两种不同态度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反映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封建等级观念所导致。如第一段中胡屠户训导范进时说到“体统”的几句话即是他这种封建等级观念的大曝光。贪财卑微,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性格。
2.两段引文中的两个“千恩万谢”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前一个“千恩万谢”是范进母子逆来顺受,对胡屠户的唯唯连声道谢。后面的则是胡屠户对成为举人老爷的范进卑微的“千恩万谢”。
3.范进中举前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却称他为“老爹”,这说明了什么?
表明范进因社会地位的提高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十五)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中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选文的主要内容。
孔乙已被酒客取笑偷了人家的东西;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2.选文用字准确生动,请结合语境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表明孔乙己分文不少,是个规矩人;同时,他也在炫耀自己,来掩盖被嘲笑的窘态,从而显示了他诚实而又迁腐的性格。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蹦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写出了范进中举后的丑态,表明范进发疯至极,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摧残。
3.通过比较鉴赏,有人认为,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却渗透出几缕“悲”。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同意。孔乙己自命清高,麻木迁腐,偷窃懒惰,愚昧可笑,可谓悲惨;范进迁腐懦弱,中举后喜极而疯,丑态百出,可谓丑陋。
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甲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笑”,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乙文中不止一次写到范进中举后的“笑”,你怎样看待范进的这些言行?请简要
谈谈你对“笑”的理解。
(1)【甲】选段说明孔乙已是酒客们取乐的对象;酒客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之上。作者借此表现他们的麻木不仁和穷极无聊。
(2)这“笑”表明范进长期被人蔑视侮辱和20多次落第已经把他弄得十分脆弱,“笑”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深恶痛绝。
(十六)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地不醒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里咯咯地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男这个光景,毕竟购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哪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哪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趴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1.结合原著,试分析周进到贡院长叹一声撞号板的原因。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图?
周进用全部生命追逐功名,却因不会讨好别人,又被大家嘲笑而被辞退,只得去帮忙记账,当他来到贡院,想到自己已经无法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又想到自己之前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辛酸、痛苦、绝望让他难以抑制。作者通过写周进因执着于科举而撞号板的丑态,是想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士人的戕害,讽刺了因追逐功名而形成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2.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周进做官之后,这点银子对他来说就不算什么了。言外之意,做官之后,就会由权力带来无尽的财富,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与封建制度的腐朽。
3.众人见周进可怜决意拿出银两来帮助他进学,对此,你怎样评价?
这几个生意人有情有义,见义勇为,慷慨解囊,与当时追逐功名富贵而见利忘义的官绅、士族形成鲜明的对比。
(十七)鲁编修父女
话说蓬公孙招赘鲁府,见小姐十分美貌,已是醉心,还不知小姐又是个才女。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得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送先生的束修。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鲁编修每常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作得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一一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作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小姐听了父亲的教训,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几本甚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苹、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谄几句诗,以为笑话。此番招赘进蓬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但赘进门来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小姐心里道:“这些自然都是他烂熟于胸中的了。”又疑道:“他因新婚燕尔,正贪欢笑,还理论不到这事上。”又过了几日,见公孙赴宴回房,袖里笼了一本诗来灯下吟哦,也拉着小姐并坐同看。小姐此时还害羞,不好问他,只得强勉看了一个时辰,彼此睡下。到次日,小姐忍不住了,知道公孙坐在前边书房里,即取红纸一条,写下一行题目,是“身修而后家齐”,——叫采革过来,说道:“你去送与姑爷,说是老爷要请教一篇文字的。”公孙接了,付之一笑,回说道:“我于此事不甚在行。况到尊府未经满月,要做两件雅事;这样俗事,还不耐烦做哩。”公孙心里只道说,向才女说这样话是极雅的了,不想正犯着忌讳。
1.结合选段及原著,分析鲁编修父女的形象。(人物形象)
从父女两个开口闭口就是举业、八股看出他们痴迷八股举业、属于老学究一类的人;从他们认为只有八股才是求学正道看出他们庸俗;从他们不仅自己热衷举业,也渴望女婿、丈夫考取功名,人生全部围绕举业二字看出他们人生空洞无趣。
2.鲁编修最后的结局如何?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情节串联、主旨理解)
鲁编修因为担心公孙不能考取功名,想要娶一个小妾,再生一个儿子,被夫人劝阻后发病;最后升官后因太过高兴而去世。作者通过写鲁编修想尽各种办法想要让自己的后代走
科举之路这一痴迷行为,揭露科举制度对于人心灵的扭曲,批判了这种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和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风气。
3.鲁小姐与沈琼枝都富有才华,一个执着于让别人替自己实现理想,一个富有反叛精神追求独立,你更欣赏哪一位,说出你的理由。(对比阅读、体验看法)
沈琼枝。她独立、自强,在被夫家欺骗之后,毅然决然地出走南京卖文为生,不惧社会流俗,敢作敢为,追求自由,通过自身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值得人钦佩。(言之有理即可)
(十八)
又过了三四日,景兰江同着刑房的蒋书办找了来说话,见郑家房子浅,便邀到茶室里去坐。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虽不说,意思不肯到茶室。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当下邀二人上了酒楼,斟上酒来。景兰江问道:“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得选的么?”匡超人道:“怎么不选?像我们这正途出身,考的是内廷教习,每日教的多是勋威人家子弟。”景兰江道:“也和平常教书一般的么?”匡超人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我早上进去,升了公座;那学生们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他就下去了。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像这国子监的祭酒,就是我的老师。他就是现任中堂的儿子。中堂是太老师。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狱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去看看友,有什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了。蒋刑房自到监狱里回复潘三去了。
1.潘三因何事被捉到监狱里?请联系原著简要说明。
私和人命;私自动用朱笔,私自用印文;假雕印信;拐带人口;买枪手代考。
2.文中说“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联系原著分析匡超人性格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从一个会亲自待奉病重父亲的孝子,会深夜苦读的勤奋学子,变成一个与潘三合作做枪手,欺骗老师自己未婚与老师外甥女结婚、潘三被捉后翻脸不认人、在众人面前自我吹嘘的势利、自大、虚荣的人。
3.结合原著,试分析造成匡超人性格变化的原因。
社会原因: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生活虚伪的环境。首先受到马纯上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之后匡超人接触到的景江兰等所谓名士又虚伪,让匡超人以此作为追逐名利的手段;接着他又接触到潘三这种为名利不择手段的人,他带匡超人做枪手赚钱,让匡超人看到了权力的好处。
(十九)
那刑房姓蒋,家里还有些客坐着,见两人来,请在书房坐下,问其来意。景兰江说:“这敝友要借县里昨晚拿的潘三那人款单看看。”刑房拿出款单来,这单就粘在访牌上。那访牌上写道:
访得潘自业(即潘三)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占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毋违。火速!火速!
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朱笔一案;一、假雕印信若干颗;一、拐带人口几案;一、重利剥民,威逼平人身死几案;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不能细述。A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话说A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
1.文中的代号A指代的是
匡超人
(人名)。
2.文段“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中这“两件”指的是什么事情?
潘三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在潘三安排下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
3.《儒林外史》相关章节中,A在做官前是一个怎样的人?做官后,他与谁相遇后便彻底堕落了?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性格变化如此大的人物形象?
(1)做官前他是一个有孝心,勤奋好学,有学识的人。
(2)他遇到潘三后彻底堕落。
(3)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同时表明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
(二十)
A送了回来,卜信气得脸通红,迎着他一顿数说,道:“牛姑爷,我至不济,也是你的舅丈人,长亲!你叫我捧茶去,这是没奈何,也罢了。怎么当着董老爷臊我?这是那里来的话!”A道:“但凡官府来拜,规矩是该换三遍茶,你只送了一遍,就不见了。我不说你也罢了,你还来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卜诚道:“姑爷,不是这样说,虽则我家老二捧茶,不该从上头往下走,你也不该就在董老爷眼前洒出来。不惹的董老爷笑?”A道:“董老爷看见了你这两个灰扑扑的人,也就够笑的了,何必要等你捧茶走错了才笑?”卜信道:“我们生意人家,也不要这老爷们来走动,没有借了多光,反惹他笑了去!”A道:“不是我说一个大胆的话,若不是我在你家,你家就一二百年也不得有个老爷走进这屋里来。”卜诚道:“没的扯淡!就算你相与老爷,你到底不是个老爷!”A道:“凭你向那个说去!还是坐着同老爷打躬作揖的好,还是捧茶给老爷吃,走错路,惹老爷笑的好?”卜信道:“不要恶心!我家也不希罕这样老爷!”A道:“不希罕么?明日向董老爷说,拿帖子送到芜湖县,先打一顿板子!”两个人一齐叫道:“反了!反了!外甥女婿要送舅丈人去打板子!是我家养活你这年把的不是了!就和你到县里去讲讲,看是打那个的板子?”A道:“那个怕你!就和你去!”
1.选文中代号A指的是
牛浦
,“董老爷”是
董瑛
(人名)。
2.文段中“董老爷”为什么来见A?
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
3.A
让两位“舅丈人”做什么事?原因是什么?
牛浦让两个舅丈一个端茶倒水,一个收拾卫生。为在董老爷面前显出气势。
(二十一)
①到家,娘子说道:“巡抚一个差官,拿了一角文书来寻,不知为甚事。”杜少卿道:“这又奇了!”正疑感间,小厮来说道:“那差官在河房里要见。”杜少卿走出去,同那差官见礼坐下,差官道了恭喜,送上一角文书来,那文书是拆开过的,杜少卿看了道:“李大人是先祖的门生,原是我的世叔,所以向朝廷荐举我为官。我怎么敢当?但大人如此厚意,我即刻料理起身,到辕门去谢。”留差官吃了酒饭,送他几两银子作盘缠,打发先去了。门斗也给了二两银子,打发先去了。
②在家收拾,没有盘缠,把一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带一个小厮,上船往安庆去了。到了安庆,不想李大人园事公出,过了几日才回来。社少卿投了手本,那里开门请进去,请到书房里。李大人出来,杜少卿拜见,请过大人的安,李大人请他坐下。李大人道:“自老师去世之后,我常念诸位世兄。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杜少卿道:“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李大人道:“不必太谦。”社少卿道:“大人垂爱,小侄岂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李大人道:“世家子弟,怎说得不肯做官?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李大人留着住了一夜,拿出许多诗文来请教。
③次日辞别出来。他这番盘缠带少了,又多住了几天,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去,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到了芜湖,那船真走不动了,船家要钱买米煮饭。杜少卿叫小厮寻一寻,只剩了五个钱,杜少卿算计要拿衣服去当。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着,吃了一开茶。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门。只见一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卿不曾认得清。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杜少卿笑道:“原来是来霞兄!你且坐下吃茶。”来霞士道:“少老爷,你为甚么独自在此?”杜少卿道:“你几时来的?”来霞士道:“因这芜湖县张老父台写书子接我来做诗,所以在这里,我就寓在识舟亭,甚有景致,可以望江。少老爷到我下处去坐坐。”杜少卿道:“我也是安庆去看一个朋友,回来从这里过,阻了风。而今和你到尊寓玩玩去。”来霞士会了茶钱,两人同进识舟亭。
④庙里道士走了出来,问哪里来的尊客。来霞士道:“是天长杜状元府里杜少老爷。”道士听了,着实恭敬,请坐拜茶。杜少卿看见墙上贴着一个斗方,一首识舟亭怀古的诗,上写“霞士道兄教正”,下写“燕里韦阐思玄稿”。杜少卿道:“这是滁州乌衣镇书四太爷的诗。他几时在这里的?”道士道:“韦四太爷现在楼上。”杜少脚向来霞士道:“这样,我就同你上楼去。”便一同上楼来,道士先喊道:“韦四太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韦四太爷答应道“是哪个?”要走下楼来看。杜少卿上来道:“老伯!小侄在此。”韦四太爷两手抹着胡子,哈哈大笑,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怀。你到底从哪里来?”杜少卿就把李大人的话告诉几句,又道:“小侄这回盘缠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霞兄的茶,船钱饭钱都无。”韦四太爷大笑道:“好,好!今日大老官毕了!但你是个豪杰,这样事何必焦心?且在我下处坐着吃酒,我因有教的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你在我这里吃了酒,看风转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去。”杜少卿坐下,同韦四太爷、来霞士三人吃酒,盘吃到下午,看着江里的船在楼窗外过去,船上的定风旗渐渐转动。韦四太爷道:“好了!风云转了!”大家靠着窗子看那江里,看了一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杜少卿道:“天色已晴,东北风息了,小侄告辞老伯下船去。”韦四太爷拿出十两银子递与杜少卿,同来霞士送到船上。来霞士又托他致意南京的诸位朋友。说罢别过,两人上岸去了。
⑤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缠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1.请结合全文谈谈杜少卿的旅途为何如此困窘?(情节概述)
盘缠少,又付喜钱,遇逆风,日子久。
2.第④段画线处,韦四太爷得知杜少卿家产散尽却“大笑”,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人物形象)
读出了韦四太爷率直豪爽的个性;也表明了韦四太爷对杜少卿豪杰之气的欣赏,以及两人之间的无所忌讳的亲近关系。
3.小说第3、4、5段多次写到“风”,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第3段借逆风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富戏剧性,将主人公置于困境之中,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旨。第④段中对风的侧面描写,含蓄表现主人公期待返家的焦急心情。第⑤段以顺风烘托人物暂时摆脱困境、顺利回家的轻松愉快。
4.有人认为,杜少卿这个人物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请谈谈杜少卿人物形象特点并据此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体验看法)
杜少卿是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文人。他藐视功名,乐善好施,洒脱任性,豪爽放达。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对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第2页
共21页《儒林外史》文段导读·参考答案
(一)第一回(王冕)
1.①聪明有志,才华横溢。下决心自学,三月即画出荷之精神,声名远播。
②淡泊名利,高洁磊落。只用心画画,不在画册上署名,视富贵名利为身外之物。
③无视权贵,重情重义。拒绝、躲避权贵约见,不愿意与酷虐百姓的官吏交往;为报答秦老厚爱,应诺画图册。(意思对即可)
2.①二人与王冕对比,反衬王冕的高洁品行。时知县为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想了又想,方定下主意去见王冕;翟买办克扣画册银两,呵斥王冕不领知县“老爷”的帖;二人对上司巴结讨好,媚上虚伪,对百姓刁顽油滑,作威作福,反衬王冕不慕名利,重情重义。
②二人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翟买办索画——危素欲见王冕——翟买办请王冕失败——时知县拜见王冕——王冕离家。正是有了这两人的故事,小说情节才能合理发展。
③通过两个人物的塑造,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官吏丑态,表达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写时知县“酷虐小民,无所不为”,借翟买办的口说出“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抨击当局统治的黑暗,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时知县与翟买办,时知县与危素间的利益关系,衬托出王冕和秦老间的真诚淳朴;讽刺儒林士子对富贵功名的热衷,表现对真挚笃厚人情的向往,对王冕理想人格的推崇。
3.(1)“飞奔”形容极快,“一五一十”比喻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刻画出翟买办巴结知县的嘴脸。
(2)“灭门的知县”是说知县的威权很大,属他管辖的老百姓得罪了他,就有全家被杀的灾祸。突出了知县的胡作非为。
4.表明王冕不愿意同当时统治者合作的态度。
5.第1处心理描写,表现了知县竭力想讨好危素。第2、3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想为自己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可见知县是一个媚上、虚伪的人。
6.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
7.
王冕多次设法推脱,又担心权势欺人,于是远走山东。后因山东受灾,遂回乡侍母。朱元璋夺取天下,欲征聘王冕做官,王冕为躲避入仕,隐居会稽山中。
(二)第二回(周进)
1.周进在贡院里看见了摆得齐齐整整的两块号板,那是他做梦都想用的东西,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现在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勾起了他满腹的心酸,因此他急火攻心,昏倒在地。
2.醉心科举、热衷功名、老实忠厚、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3.从“不谦让”“上首坐了”和取笑周进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到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十分傲慢,不管周进年纪多大,只管在周进面前摆架子。从“晚生”和回答王举人的语气可以看出周进因自己身份卑微,甘于处在下位,迂腐怯懦的性格。这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造成的结果,让读书人认为考取功名就非常了不起,考不到则自甘卑微。
(三)第三回(范进)
1.①昏厥
②疯跑
③跌倒
④疯走上集
2.宣告几十年贫贱生活就此结束,梦寐以求的名利从此到手了的心态,说明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毒害之深。
3.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4.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这场闹剧的可笑,突出范进发疯的可怕和身份的变化,反映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5.众乡邻从范母饿得两眼看不见也不理睬到拿鸡蛋、背斗米、搬桌凳,这种强烈的反差只因为范进以前是贫穷的老童生、秀才,而今中举了。科举制毒害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他们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读书人一旦及第,便会飞黄腾达,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正是范进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中举却发疯的原因。
6.
直接原因是中举欢喜到了极点。根本原因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毒害。
7.
示例:如: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此处侧面烘托,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后邻居们对其恭敬的态度。
8.
示例:如范进考试前去借钱,“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细心,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蕴含了鲜明的讽刺意味。(意思对即可)
(四)第五回(严监生)
1.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2.说明大家都从常理的角度来推测严监生的心理,也说明大家都不理解他,从侧面表现了严监生的吝啬已经超出了常理。
3.示例:周进在贡院中哭得口吐鲜血,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考中。当听到人们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竟然跪下磕头感谢众人说是“再生父母”。
4.严监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取得功名,不要像他一辈子只得了一个监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5.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描写的,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细节。
(五)第五回(严贡生)
1.此处为下文埋下伏笔,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体现了严贡生老谋深算的特点。
2.抢夺别人的猪,强要别人的利钱,欺压邻里乡亲,连自己的弟媳妇也不放过,公然抢夺弟弟的财产。严贡生:恐吓诈骗、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六亲不认、横暴贪婪。
3.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六)第十二回(权勿用)
1.因为当时权勿用热孝在身,不便出门。
2.因为权勿用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因帽子横挑在一乡里人的扁担上,他着急追回帽子,眼睛又不看着前面,所以撞上了官家的轿子。
3.从路人嘴里打听权勿用的一些情况,属于侧面描写,为下文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到底是世人庸俗无法理解贤士放荡不羁的生活,还是权勿用真的是浪得虚名?
4.性格特点:“权勿用穿着一身白,头上戴着高白夏布孝帽”看出权勿用故弄玄虚,沽名钓誉,让世人误以为他有多么孝顺;“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把那轿子里的官几乎撞了跌下来。那官大怒,问是甚么人,叫前面两个夜役一条链子锁起来。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从这一细节看出权勿用莽撞傲慢的性格,仗着自己是娄家请来的贵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
人物形象:在《儒林外史》里,作者借众多的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来讽刺热衷功名富贵、热衷科举、极端恶劣虚伪的社会风气。而权勿用是其中之一,他善于伪装自己,巴结官僚豪绅,这正是当时存在的丑陋现象。
(七)第十四回(马二先生)
1.马二先生眼中所见的并不是清新宜人的西湖胜景,他看到的是游人,女子的相貌,酒店的食物。
2.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西湖景色怡人、美不胜收,与下文马二先生游西湖只看到美食、女客、请仙等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马二先生的腐、迁、呆,揭露出痴迷功名富贵对于马二先生的压抑与扭曲,以此批判造成马二先生审美失常的科举制度。
3.
突出马二先生的可笑与辛酸,他对西湖风光“全无会心”,却对各色菜肴馋涎欲滴。
4.马二先生面对的是前朝皇帝写的字,却犹如面圣一般跪拜,他是爬不上金銮殿的穷秀才,却俨然如朝廷大臣一般扬尘舞蹈。他如同白日做梦一般施行起君臣大礼。用意:强调科举制度已毒入他的骨髓。
5.
马二先生其实和范进一样,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但作者并没有对马二先生进行多少夸张化的描写,除了对着宋仁宗皇帝御书参拜之外,其他都只是淡淡写来,从朴素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批判和讽刺的倾向。马二先生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西湖美景麻木不仁,他的审美感贫乏浅薄可见一斑。作者把八股毒害灵魂的庸陋、精神世界的枯朽,准确地揭示出来并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讽刺。
(八)第十六回(匡超人)
1.这为后面的代考作了铺垫。潘三与他的结交不会是无目的的,与他的读书可用有关;而代考后,能高中,自然也与其读得好有关。
2.(1)内容上,潘老爹看相,认为匡超人有贵相,妻、财、子、禄都是会有的。(2)结构上,可推动情节的发展。“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为下文匡超人受到知县的提拔,中了秀才作铺垫。
3.示例: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儒林众生的熏染、腐蚀导致了他的变质;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4.匡超人从一个善良的孝子变为一个狡猾、奸诈、虚伪的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令人生厌和不屑。《儒林外史》用了5回多篇幅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反映了在科举制艺制度下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
5.
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目的是要写出匡超人是个非常孝顺的读书人,从《儒林外史》全篇来看,作者有意通过写这样一个善良的孝子在儒林中混迹后,变为一个狡猾、奸诈、虚伪的人,来表现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
(九)第三十三回(杜少卿)
1.杜少卿视金钱如粪土,他崇尚简单自然,散尽家财,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从不计较此人品行好坏,是一个盲目慷慨的人。如:韦四太爷要回家,他送了一只玉环;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他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他送了五十两修的银子;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冒籍,他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
2.属于外貌描写,巧借杜少卿的眼睛看出迟衡山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
3.选段中“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竞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杜少卿当时在三纲五常让人窒息的年代,他敢于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体现他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有男女平等的意识,所以说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已经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十)第三十七回(虞博士)
1.杜少卿不管郭孝子是不是叛逆之臣,只因孝顺,不远千里寻找父亲,便不避凶险地留其在家里做客,看出杜少卿敬重孝道的豁达心胸。
2.虞博士为人行事,不仅冲淡,且多德行,无论做官之前替人看葬坟真心实意,替人葬父慷慨解囊,还是做官后教化学中弟子,为蒙冤者伸冤辩白,为不端者全其廉耻之心,还是善待家仆,不计较其势力之心,都是凡人表率。
3.渲染大祭热闹的气氛,突出泰伯祠大祭的重要性,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担任主祭的虞博士德高望重。
4.第一类是热衷科举,沉迷八股,为做官奋斗的人,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鲁编修等。
第二类是本质不坏,受科举毒害后道德堕落的人,如匡超人、牛浦郎等。
第三类是做了官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快成为贪官污吏,如汤奉、王惠等。
第四类是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假名士,如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等。
第五类是真正远离科举、功名的人,如王冕、杜少卿等。在这些人的身上,寄寓着吴敬梓的人生理想,他们是《儒林外史》中的闪光人物。
(十一)
1.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穿着单薄、破烂,非常悲凉。周学道非常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他一看范进就产生了一种怜悯的心情,觉得范进和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所以特别关照他。
2.
周学道看了三遍:第一遍不屑一顾;第二遍可怜他,同情他,硬着头皮看;第三遍恍
然大悟,认为是天地间的至文。要试官读了三遍才能读懂的文字,恐怕未必是好的文字。批判科举八股应试的制度。
3.
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旦“鲤鱼跃龙门”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变化。虽然多年考不上,但还是希望通过进学这一最艰难的道路,来彻底改变自己的地位,读书人既可悲又可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十二)
1.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2.从他为了不许人欺瞒各项余利,必须都派入官,看出他贪财;从他重重责打收取钱财的皂隶看出他酷虐;从他反叛宁王看出他立场不坚定。
3.王惠“能”在他对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绝对明察秋毫,严惩不贷,能而酷虐,朝廷只看重他能整治下属百姓的一面,看不到他对待百姓下属的暴虐,说明当时的官僚制度腐败落后,对官吏放任无为。
(十三)
1.严监生:吝啬。严贡生:奉迎巴结权贵,为人虚伪贪婪。
2.严监生动作描写主要集中于眼睛、头和手等方面,随着答案的一一被否定:伸着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3.《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等等。
4.在【甲】文段中作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写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咽气……从幽默夸张的叙述中,可以领会到吴敬辛辣的讽刺艺术。【乙】段中严贡生正在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来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时,小厮来报“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对比手法的讽刺艺术将人物丑恶龌龊的灵魂揭露得赤裸裸的。
(十四)
1.封建等级观念所导致。如第一段中胡屠户训导范进时说到“体统”的几句话即是他这种封建等级观念的大曝光。贪财卑微,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性格。
2.前一个“千恩万谢”是范进母子逆来顺受,对胡屠户的唯唯连声道谢。后面的则是胡屠户对成为举人老爷的范进卑微的“千恩万谢”。
3.表明范进因社会地位的提高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十五)
1.孔乙已被酒客取笑偷了人家的东西;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2.(1)表明孔乙己分文不少,是个规矩人;同时,他也在炫耀自己,来掩盖被嘲笑的窘态,从而显示了他诚实而又迁腐的性格。
(2)写出了范进中举后的丑态,表明范进发疯至极,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摧残。
3.同意。孔乙己自命清高,麻木迁腐,偷窃懒惰,愚昧可笑,可谓悲惨;范进迁腐懦弱,中举后喜极而疯,丑态百出,可谓丑陋。
4.(1)【甲】选段说明孔乙已是酒客们取乐的对象;酒客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之上。作者借此表现他们的麻木不仁和穷极无聊。
(2)这“笑”表明范进长期被人蔑视侮辱和20多次落第已经把他弄得十分脆弱,“笑”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深恶痛绝。
(十六)
1.周进用全部生命追逐功名,却因不会讨好别人,又被大家嘲笑而被辞退,只得去帮忙记账,当他来到贡院,想到自己已经无法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又想到自己之前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辛酸、痛苦、绝望让他难以抑制。作者通过写周进因执着于科举而撞号板的丑态,是想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士人的戕害,讽刺了因追逐功名而形成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2.周进做官之后,这点银子对他来说就不算什么了。言外之意,做官之后,就会由权力带来无尽的财富,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与封建制度的腐朽。
3.这几个生意人有情有义,见义勇为,慷慨解囊,与当时追逐功名富贵而见利忘义的官绅、士族形成鲜明的对比。
(十七)鲁编修父女
1.从父女两个开口闭口就是举业、八股看出他们痴迷八股举业、属于老学究一类的人;从他们认为只有八股才是求学正道看出他们庸俗;从他们不仅自己热衷举业,也渴望女婿、丈夫考取功名,人生全部围绕举业二字看出他们人生空洞无趣。
2.鲁编修因为担心公孙不能考取功名,想要娶一个小妾,再生一个儿子,被夫人劝阻后发病;最后升官后因太过高兴而去世。作者通过写鲁编修想尽各种办法想要让自己的后代走
科举之路这一痴迷行为,揭露科举制度对于人心灵的扭曲,批判了这种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和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风气。
3.沈琼枝。她独立、自强,在被夫家欺骗之后,毅然决然地出走南京卖文为生,不惧社会流俗,敢作敢为,追求自由,通过自身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值得人钦佩。(言之有理即可)
(十八)
1.私和人命;私自动用朱笔,私自用印文;假雕印信;拐带人口;买枪手代考。
2.他从一个会亲自待奉病重父亲的孝子,会深夜苦读的勤奋学子,变成一个与潘三合作做枪手,欺骗老师自己未婚与老师外甥女结婚、潘三被捉后翻脸不认人、在众人面前自我吹嘘的势利、自大、虚荣的人。
3.社会原因:社会上追求功名的氛围以及假名士生活虚伪的环境。首先受到马纯上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之后匡超人接触到的景江兰等所谓名士又虚伪,让匡超人以此作为追逐名利的手段;接着他又接触到潘三这种为名利不择手段的人,他带匡超人做枪手赚钱,让匡超人看到了权力的好处。
(十九)
1.匡超人
2.潘三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在潘三安排下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
3.(1)做官前他是一个有孝心,勤奋好学,有学识的人。
(2)他遇到潘三后彻底堕落。
(3)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同时表明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
(二十)
1.牛浦
董瑛
2.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
3.牛浦让两个舅丈一个端茶倒水,一个收拾卫生。为在董老爷面前显出气势。
(二十一)
1.盘缠少,又付喜钱,遇逆风,日子久。
2.读出了韦四太爷率直豪爽的个性;也表明了韦四太爷对杜少卿豪杰之气的欣赏,以及两人之间的无所忌讳的亲近关系。
3.第3段借逆风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富戏剧性,将主人公置于困境之中,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旨。第④段中对风的侧面描写,含蓄表现主人公期待返家的焦急心情。第⑤段以顺风烘托人物暂时摆脱困境、顺利回家的轻松愉快。
4.杜少卿是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文人。他藐视功名,乐善好施,洒脱任性,豪爽放达。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对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第2页
共7页